汽车装配技术专业学徒制探索

汽车装配技术专业学徒制探索

摘要: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业与教育有机融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势而生。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出现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结合某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做法与经验,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前言

上个世纪末国外很多国家就掀起了学徒制教学改革的热潮,现代学徒制以英国的“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最具代表。英国的学徒制被认为是“学徒制是英国政府所青睐的以工作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形式,也是年轻人进行以工作为本位学习最为常见的途径。”[1]德国的“双元制”是指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实质就是把实践工作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将实际操作与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有机结合。[2]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随着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及单位名单,从此我国开启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之路。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当地的汽车制造企业经过三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对国内汽车行业现代学徒制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1探索与实践背景

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为适应福州市及周边区域汽车制造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在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当地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自2014年共同合作办学以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开办以来,就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由起初的“东南冠名班”到“东南订单班”,再由“东南专班”变为现在的“东南学徒制班”,见证了校企不断深化合作;从学生赴企业进行“轮岗实训”的“产中校”到“东南新能源试制线”进驻校内“校中产”的转变;从专任教师赴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见习培训到校企共建师资培训中心;从企业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到企业专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等的转变中,使得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2探索与实践实施过程

2.1校企融合,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学校与合作企业签署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议书,依据校企双方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校企联合招工招生方案。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将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就业岗位、工作环境等融入招生宣传。为做好招生招工一体化,贯彻“招生亦招工、入校亦入企”,同时避免部分学生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对现代学徒制理解不够等问题,我们在学生入校时随即联合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班”筛选组建工作。安排企业招聘人员进校进行“招工”宣讲活动,学生在经与家人商定后,进行报名参加筛选。按照企业用人需求筛选后,由学校、企业、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学徒的岗位群及在岗学习内容,保证学徒权益等。并通过现代学徒制班的开班仪式、拜师仪式等专项活动举办提高学生对“企业学徒”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协同育人,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培养模式,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校企合作下的双主体育人。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共同科学制定适用与双主体协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成立汽车专业群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与商讨,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学校主要传授通识教育与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企业负责专业岗位实践技能强化训练。我们探索工学平行的“岗位成才”培养模式,明确三年学习时间内主要学习的岗位技能及标准,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场所在学校,进行通识课程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初步实践;第二学年企业师傅进驻校园,在校内“东南新能源汽车试制线”车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与校内教师交替时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强化育训结合,提升“岗位技能”水平。第三学年主要学习场所为企业生产车间,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践,校内教师驻场进行职业素养,安全生产及理论知识强化教育。

2.3构建校企“双导师”教师队伍,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互兼互聘,构建“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师父入校进课堂,同时参与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学校教师入企顶岗培训锻炼,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聘用与考核标准,明确企业师傅职责及待遇,通过拜师仪式,递交拜师贴,使学徒在企业找到自己的岗位技能导师。同时在校内校企共建“林杰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技术能手林杰大师的师资团队,使校内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企业大师工作室的科研、技能培养等项目建设中,不断提高校内教师是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学徒的培养质量。

2.4对接标准,构建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岗位标准,以及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与岗位“满师认定”标准等。

2.5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共建了校内东南新能源汽车试制线“校中厂”实训基地,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要求。同时在企业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东南汽车企业内成立了东南学院“厂中校”,以及开发了多门企业课程,便于学徒在企业技能学习时强化理论学习。

2.6探索创新多元评价模式。我们积极探索建全“学校、企业、第三方评价组织”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我们制定了“岗位满师认定标准”,突出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中心,全过程跟踪记录学徒学习过程,及时有效干预和指导,保证学徒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探索与实践取得成效

3.1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双方在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上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从招生招工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教师建设等方面的制定落实,强化的校企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合作长效机制。

3.2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经过三年多的有效探索与不断实践,使校企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了校企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3.3创建“双师”创新教学团队,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试点关键在课程实施过程,通过试点校企联合成立了项目实施教学团队,加强了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及时掌握专业、行业发展形势,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水平。同时企业选择技术过硬、素质够好的技术人员担任学徒的企业指导师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企业师傅也在不断学习进步。通过试点,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技能能手、校内“双师”教师与骨干学生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协作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企业实践活动等,形成“传帮带”的长效机制。

3.4探索了“工学交替”的课程实施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的双主体育人机制,通过实践,我们尝试探索了工学平行的“岗位成才”培养模式。

4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4.1企业效益直接影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的效益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需求决定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我们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对应的是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年因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用人需求大大减少,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也受了些影响。

4.2企业效益也影响了学徒就业的选择。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徒毕业时,与企业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企业因生产效益下滑,用人需求下降,使得企业共同培养的学徒不能留用培养的企业,使得企业进一步感觉联合培养“得不偿失”影响企业积极性和后续学徒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积极性。

4.3思考。现代学徒制实施应该认真寻找甄别合作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生产效益较稳定或发展较快,用工需求较大的。或者选择多家企业共同实施。

5结论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职业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思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既有利于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内涵建设,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也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专业人才输入。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深刻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企深入交流合作,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机制。

作者:陈家城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