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构建,设计了相应的实施路线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模式;“一体化”项目;实施路线图

1引言

目前我国内地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均面临如何对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解构[1],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教学目标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数字媒体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目前国内约有上百所本科院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或艺术专业[3]。相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4]。它涉及到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美术和音乐、影视动画等相关领域。大多数高校开设此专业的时间不长,由于各高校自身情况以及教学出发点不同,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因此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均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逐渐被引入高校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在教学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结合高校实际探讨“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种有效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途径。它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参考了国外高校和国内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应用性”、“有特色”的定位,很难灵活地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开设相适应的新课程来满足专业需求。“互联网+”时代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没有融入新知识新技术、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契合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被调动起来,达不到学生吸收新知识、提升新技能的要求。实践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互联网+”时展的步伐,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很难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即使在课堂上有少量的实践知识,多数也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实验实训实习教学体系,起不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作用。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学生自然难以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会受到严重制约,“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

2.2实验设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基本保障是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涉及的课程方向较多,包括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制作、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制作等,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室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购买数字媒体技术软硬件。这就要求院校有比较充裕的实验教学配套资金。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院校还达不到要求,对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较低,导致实验设备缺乏。一些课程甚至是一些主干课程的实践无法按教学要求完成,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2.3师资力量。近十年来,国内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稳步提升,对人才的相关要求也逐步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且较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传媒科学技术,才能驾驭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但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只具备单一知识结构体系的现象还较普遍,在课程教学中很难准确掌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起来也就困难重重。

2.4创新意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求老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来培养学生。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也相应地需要极大地拓展,但目前国内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还只是老师教授、学生吸收的简单教学模式。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只能生搬硬套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创新”意识被极大地限制,技术应用上的革新、思维上的创新、作品上的突破都难以实现。

3构建研究

3.1总体思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创造性活动较多,必须以应用技术的深度理解与熟练掌握为基础,因此,“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适宜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即将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化教学[5]。“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将课程作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这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由易到难,实现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离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项目化教学意味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的主体从老师转移到了学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专业,十分适合采用这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融入实践操作的项目中。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被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解惑被逐步加深,同时也给与项目相关的课程学习增添了许多新意,而且项目实践还促进了其与“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一体化”项目教学将课堂知识融入项目中,学生可通过项目主题与实践操作实现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堂知识与项目对接,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性。通过规模不等的项目完成了学生对教学目的的有效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项目实施的结果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考核更能反映出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让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有的放矢地攻克技能中的薄弱环节。在“一体化”项目教学中,项目之间虽然互为依托,但每个项目是相对独立的,从信息的采集、方案的确立、设计及项目的最终评价,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主要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负责完成的。组内学生及组与组之间的学生在项目化实践过程中互相帮助探索,交流分享,通过集体的智慧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加强,能通过积极沟通来吸收融合来自不同观点的意见建议,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参与工作培养起良好的团队意识。这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间的学习合作更加紧密,充分发掘了学生潜能,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氛围,就业方向也更广泛。

3.2实施路线。实施“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首先便是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相互之间的关联,基于整合思维来融合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然后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课程的不同层次,将实习、创意和技术应用等引入不同年级的课程设计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后续学习中的专业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对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也对专业实习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将即将实施的实习项目确定下来,之后继续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开展相关的专业技术研究和专业技能训练。在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日积月累的知识和技能沉淀之后,对毕业论文和设计项目形成比较全面清晰深刻地认识。最后,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紧紧围绕课程体系独立有序开展这些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讲座、认知实习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项目。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专业基础、兴趣爱好、技术水平等方面来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计划,同时通过教学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深入扎实地探究传媒技术、动画、动漫、影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有安排地完成实践项目,进而确立创意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项目。学生整体上的知识认知对创意产生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开展创意实习,并依据项目要求进行技术组合训练,突破单一的知识认知,从整体上把握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加强技术提升,不断夯实文化底蕴,开拓视野,并积极探索与项目设计相关的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设计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制作方案,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项目实施环节完成之后,“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也很重视对整个项目的评价总结,这是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结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参与项目评价,都是评价主体。首先是学生自己和组内外成员对其项目进行总结评价。这个过程不仅是在总结自身优缺点,也是在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心得,共同提高。学生们在完成这个过程后,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整个项目,点评每位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和结果,指出完成较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进而梳理出学生的知识盲区,并分析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和相关知识点。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普及的同时,还能结合具体的数字媒体技术项目,主动分析解答学生知识盲区中的具体知识点。这便是“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最大优势,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其教学效果要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多媒体等,实现人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目前该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比较粗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细化,其改革也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考虑专业的学习特点,本文讨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是将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践设计项目作为一个融合的整体来开展教学。在教师的指导和规划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法和体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升教学效果。针对它的构建研究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摸索,这是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的过程。

作者:陈宏 张炎欣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