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传统飞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民航行业发展的匹配度有待加强。为进一步提高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以成果为驱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针对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资质建设、校企合作、建立闭环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飞行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民航强国”战略提供飞行技术人才支撑。

关键词:飞行技术;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企业对人才匹配度要求的进一步加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1]。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作为一种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驱动,注重持续改进,从而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该理念由美国教育学家SpadyWG于1994年首次提出[3],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广,被纳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4]。OBE教育理念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飞行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应用型专业,就业岗位导向明确,旨在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掌握相关航空理论知识和飞机驾驶的基本技能,从而符合国际民航航线运输机驾驶员执照标准,以及成为能够从事飞行营运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飞行技术专业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工学素养外,还需要按照行业法规要求,达到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和驾驶技能水平,并取得相应的行业执照。目前,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国家“民航强国”战略以及民航行业发展需要的匹配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根据中国民航局人事科教司2016年颁布的《民航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当前民航教育人才供给和民航行业发展需求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创新民航类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5]。飞行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技能应用型专业,强调学以致用,与OBE的核心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采用OBE理念对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有利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飞行技能型人才,改善飞行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的现状。

二、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飞行员是保证飞行安全最关键的核心岗位技术人才,该岗位对飞行员专业知识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即要求“理论好、技术精、英语强、作风硬”[6]。目前国内开展飞行技术专业的相关高校一般采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高校进行航空理论知识学习,后两年在航校进行飞行技能训练。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但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阶段培养模式较传统,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不够

据统计分析,国内大部分开设飞行技术专业的高校要求学生前两年在校理论学习阶段需修满150个学分左右,几乎相当于其他本科专业四年的学习任务,导致理论学习紧张。专业课教师往往只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另外,飞行技术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授课过程中以传统的单一学科导向为依据,很难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此外,航空理论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若不结合实践单纯讲授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往往会导致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航空理论知识的储备决定了飞行技能掌握的程度,对飞行学员实现飞行技能的养成和迁移起着决定作用。然而,目前飞行技术专业理论阶段的培养模式难以支撑“理论好、技术精”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航校飞行训练周期短,飞行技能有待提升

目前航空发达国家要求飞行学员在应聘民航飞行员前需在通用航空积累2000个小时左右的飞行时间,但由于我国空域资源紧张、飞行人才供不应求等原因,飞行学员很难在通航领域积累丰富的飞行经验。中国民航局《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要求飞行学员实践训练飞行小时数较少(250小时)[7],致使飞行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周期短、飞行学员动手操纵能力差,进入航空企业后存在岗位适应期较长等问题。

(三)飞行学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飞行学员的综合素质除航空理论基础、飞行技能外还包括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英语应用能力、运行管理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随着航空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航空运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飞行机组的主要任务逐渐由“操作”飞机向“管理”飞机过渡。因此,飞行院校对于飞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并且具备一定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飞行技术人才[8]。但传统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飞行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还未能满足这种高质量的行业需求,特别是在飞行作风的养成、安全意识的培养等综合素质方面,飞行学员入职后仍然需要较长岗位培训周期以满足基本的职业需求。

(四)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飞行技术专业大部分采用的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即航空公司以订单的形式委托民航院校培养飞行学员。这种模式本质上实现了飞行院校、飞行学员、航空企业之间的“互赢”,对于提高飞行技术人才质量意义重大。但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制定飞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时,航空企业参与度较低,校企合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等方面,未能充分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9]。

三、构建基于OBE理念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驱动、注重持续改进”的标准,紧密围绕行业需求,科学定位,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执照”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飞行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文基于OBE理念,针对飞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先设计整体架构,然后主要从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教师资质建设、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期构建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实现飞行技术专业教育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如图1所示。

(一)把握行业需求,重塑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凝练不够、行业契合度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进行优化改善。结合OBE理念,参考国际民航组织、中国民航局等对飞行技术人才岗位的相关行业规定,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系统性评估,构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通过高校与航空公司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以行业需求为前提,按照OBE理念分解飞行员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产出为导向,以目标为驱动,面向应用,注重职业胜任能力,从而体现“知识———技能———素质”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定义学习成果,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大部分院校飞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科为导向的,结构体系稳定性强,但该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待重新架构和重组。第一,针对课程体系设置,飞行院校与航空企业应充分结合飞行技术岗位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共同参与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整体层面上设计“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执照”各个环节的成果目标和毕业要求,并将学习成果目标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内容上,形成课程矩阵;第二,注意课程之间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搭建多学科融合课程平台,增强飞行学员综合应用能力;第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环节需进一步融合,防止“孤岛效应”。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如果在理论学习阶段只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缺乏飞行模拟训练,其理论知识就无法内化成飞行技能。此外,飞行技能训练阶段除了注重操作外,也需要飞行教员运用航空理论知识对原理进行讲解。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才能实现高质量飞行人才的养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互联网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铺垫好教学情境,创新课程设计,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基础上,兼顾航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第四,根据民航行业特点,掌握行业动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飞行技术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兼顾行业伦理、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要求,实现因材施教,引导飞行学员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教师资质能力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民航类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相对较小,飞行技术专业尤为特殊,毕业生基本以本科为主。教师队伍主要来自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一方面专业背景契合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缺乏实际飞行经历和一线工作经验。飞行技术专业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其资质能力建设至关重要[10]。因此,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师资能力建设:第一,定期选派教师到航空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鼓励教师考取航空地面教员、飞行人员英语等级等行业证书,甚至获取一定的飞行经历,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工作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从航空公司聘请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一线飞行人员兼职任教,弥补院校实践教育的薄弱环节;第三,针对飞行技术专业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师引进、培养等环节注重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通过以上举措,形成一支内培外引、专兼结合、跨学科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飞行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有以下途径: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让航空企业深度融入飞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二是建立航空企业实习基地,形成产学合作体。由于飞行训练设备极其昂贵,导致部分飞行院校缺乏必备的飞行训练条件。充分利用航空企业丰富的资源可以弥补院校实践实训环节的不足,提高飞行学员职业胜任能力,增强学生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有效提升飞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企业员工担任兼职教员的运行机制,实行资源共享。努力提升飞行技术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飞行学员培养质量,提高院校与航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五)建立动态优化的闭环评价体系,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基于OBE理念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优化的过程,有必要建立“院校———企业———毕业生”三级评价体系,针对飞行学员的培养质量实施评价与监督。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针对行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坚持持续改进的OBE教学理念,以飞行学员为中心,结合学生发展期望和学校定位,适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逐步形成闭合反馈、动态优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四、结语

飞行技术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应用型专业,实现“知识———技能———素质”多维人才培养目标是未来飞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而OBE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注重持续改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与飞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的契合性,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途径和培养范式,有利于实现飞行技术专业教育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作者:孟斌 李广春 马锐 路娜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