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创新

互联网下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创新

摘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有多种方式对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其中古籍在古典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它是先辈的思想精华,包括各个时达的科学技术的总结。古籍整理工作难度较大。目前破损的古籍较多,为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职于图书馆,致力于文化传播事业,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古籍整理的难点,总结了一些整理古籍的工作经验。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快速方便的特点,浅谈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应用于古籍整理中的积极意义,提出古籍整理中的创新工作,充分解决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难点,以期促进古籍工作高质量、理想化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图书馆要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中坚持文化宣讲。在对传统文化学习和弘扬中,古籍作为主要载体,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但古籍由于种类多、数量大、保存完整性不足等原因,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重复性,并不能真正实现被快速、精准地阅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下,文字的缩影化技术、档案的统一化和目标化管理已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将互联网与古籍整理结合起来,创新古籍整理工作的模式,对尽快完善古籍工作,实现古籍工作的优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互联网下古籍整理如何更好地开展和古籍传阅的质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互联网视角的特点

1-互联网视角下图书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通过信息和服务综合性平台对信息进行推送和,可提高社会群体对图书馆的关注度。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可在适合的时间段推送具有实时性和针对性的内容,如推送一些新整理出来的古籍或者受到损坏的古籍的内容和相关文字,可帮助接收群体快速查阅知识。同时,互联网平台会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整理,接收者可通过简单的信息检索、查询等功能查找古籍,以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图书资源。社会群体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入馆预约、图书借阅、信息交流等操作,从而形成一个图书馆、社会群体等多方面参与的立体化、多角度的信息交换系统。

2-互联网视角下图书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模式和结构

互联网平台下的图书服务运行模式分为对外和对内,对外主要是解决大量图书信息、古籍文献等对不同人群的传输;对内主要是图书馆对知识的存储和管理,对好的古籍进行有效的传播和阅读。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信息的应用、处理及网络感知和终端感知是可交互的,对多元化信息进行处理后加以传输,将各个图书馆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若发现重复的、有误的信息,可以应用网络感知层进行反馈,处理层完成处理工作后再进行发送和传播。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进行传播,图书馆不仅可以传达工作指示和目标,也实现了不同受众群体对图书资源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二、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1-解决古籍保护和使用冲突,完善整理工作

古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其蕴含的精神文化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古籍年代久远,部分古籍存在无法进行整理完善的情况,其较多内容的缺失,可能使其无法修复,也就无法整理出来供人们阅读。另外,出于对古籍的保护,图书馆并不会向外界公开借阅。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再造,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保存,实现共享,可以解决古籍保护和使用的冲突。

2-避免重复内容,充分挖掘古籍有效信息

数字化平台中的检索查找功能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精准地搜索所需要的内容,而不用再在重复的内容中反复进行查找和取舍,最大化地实现了古籍阅读的完整性。通过检索关键词实时找到相关重要信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查阅,缩小信息范围,提高阅读速度,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内容。

3-全民共享,形成古籍阅读的文化氛围

人们已经逐渐熟悉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将互联网融入古籍整理中,是迎合时展和大众需求的必然趋势。在网络上,古籍所占空间较小、传播速度快,其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读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等即可进行学习,App的增设可以帮助读者快速阅读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提高了古典文化的传播速度。

三、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本研究根据具有针对性的调研和问卷,并在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后,一致认为,目前互联网信息化工作已逐步在图书整理中被广泛应用,但新形势下,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古籍整理工作仍存在以下难点和问题:

1-资源不共享,信息重复率高

图书馆有自己的图书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古籍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完善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但正是由于各个图书馆的数字化整理中缺乏一个统筹管理协调机制,因此,古籍的整理工作中容易出现重复整理等现象,尤其是部分大热的古籍重复率更高,重复的工作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识别部分特殊字符、字形等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导致各个图书馆对其理解不一致,进而造成知识的差异化,甚至会误导读者。

2-资源库分散,信息传播不精准

信息化的发展加速了古籍的整理工作,目前网络中古籍资源较丰富,为读者提供了较多的参考和阅读机会。各个资源库并未实现共享,导致古籍分散性较强,覆盖面较窄。大多的古籍阅读多集中在同一个类型的结构中,只是为了适应地区化的发展而并未将其作为文化弘扬途径。绝大部分图书馆都缺少一个覆盖范围较广的大型的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读者大多需要在一个单独的网站搜索古籍,这为古籍的查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人员结构不合理,整理工作欠严谨和准确

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图书管理和古籍整理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对互联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目前图书馆古籍整理的团队人员严重不足,且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及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较少,这对古籍整理的常态化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专业知识的不足和不适应信息化管理可能会无法保证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

4-政府不重视,各项制度未落实

政府的重视和对资金的投入对于城市全民化阅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古籍整理工作中,政府的许多制度均流于形式,无法在实际中开展。政府对于古籍整理中的资金投入较少,人才引进的方法和留住人才的制度不完善,人员只出不进、人员流失的现象愈发严重,使古籍整理工作易中断和脱节。

四、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新策略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古籍文献最大化传播

建立一个大型的古籍数据库。首先,要确定书目数据库,根据题名、作者、版本年代等关键词进行编号归类,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识别错误和重复内容,由人工+系统共同进行复核和修正。读者登录对应图书馆的网站即可进行相应的书目查询,浏览和下载信息。其次,系统应有防火墙和内部安全检查记录,有古籍更新计划和总结,要定期上新整理出来的古籍。最后,统计古籍搜索关键词、浏览次数,迎合大众需求,整理出更多大家感兴趣的古籍。

2-资源库全方位覆盖,精准快速进行信息传播

为古籍资料设置专门的导航平台,将全部的古籍资源检索集中在一个网站上。这个网站中的所有书籍将自动从各图书馆中获取。读者对古籍的搜索可以从唯一一个检索系统进去,里面有多种形式的导航体系,可搜索各种类型的古籍文献。合理选择整合类别,主要考虑该类型的古籍受众群体、图书馆实际情况、建设主题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切实提高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精准性。

3-建立导航平台,实现古籍的快速搜索

目前我国的文献资源网络导航平台往往集中在一个类型的建设主体上,尚未有独立的古籍资料导航平台。建立一个古籍网络资源导航平台,整合所有的古籍资源,各个图书馆均做成独立检索系统,并通过目录的形式呈现。在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内容、建设主体方面来对导航平台进行考量,设置目录和搜索框,版面应做到简洁、易懂,以方便读者检索和查阅。

4-培训和监督,实现古籍整理的优质化发展

对古籍整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培训,各工作人员应熟悉古籍整理工作原则、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抽查,加强其对古籍整理工作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在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如何更好地进行。开展专业化人才的培训,使古籍整理工作迈向专业化。设置专职人员,实现古籍专职人员和计算机技术型人才的配合,最大化实现互联网视角下的古籍推广。同时,对于专职人员应进行细分,分类依据为古籍的类型,确保各个类型的古籍都有专业技术型人才进行整理和归类。在对专职人员的引进中应看重其学历和社会经验,应要求人员有相关的培训记录和成果,从而建设一支古籍整理高质量人才队伍。

5-加强政府主导力量,重视古籍保护工作

政府应重视对古籍整理工作的投入,建立并完善古籍保护机制,统筹规划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古籍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古籍数字化及古籍人才培养等工作。成立古籍保护工作小组对各市区、各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质控,促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投入古籍整理经费,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在互联网视角下,设置多种古籍整理方式,对古籍的修复和再生性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保证古籍的总数量。引进古籍整理技术型人才,完善古籍整理工作规范和制度。

6-多渠道宣传,做好古籍新媒体传播

利用互联网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开展、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把古籍带进课堂,纳入课程目标中去。加强对电子版的古籍内容质量的监督,增加经典古籍的注释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积极倡导古籍阅读,开展经典古籍优秀版本推荐活动。可以将电子化古籍书本通过视频节目制作的方式进行推广,在“学习强国”等平台主题内容,提供优质融媒体服务。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寻找古籍守护人、网络书香等活动,让古籍保护从专家、国家保护走向全民保护。加强古籍工作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古籍的对外宣传工作,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互联网只是一个媒介,若要更好地整理古籍、传播古籍,应该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进一步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弘扬。

7-创新服务,带来全新“互联网+”阅读体验

通过古籍相关的App,利用免费开放方式向广大读者朋友增设阅读服务。古籍相关App可与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主要分为几个栏目,包括我的书馆、我的账户和福利专区,我的图书馆里面有我的藏书、知识、创作和共读,只需要上传个人信息即可办理电子读者证,完成图书馆借还服务;并且在自己的功能区,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月读书量、学时,可以将不懂的知识点收藏起来进行提问。如此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帮助读者,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古籍的保护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但古籍保护问题一直是文化传播中的一大难点,其原因在于古籍的复杂化、特殊化和工作量的巨大化。古籍整理工作中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原本的古籍文献,但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部分古籍内容缺失去及无法修复等问题严重,传统的古籍整理方式无法更好地对古籍进行保护和传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古籍整理工作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开展古籍整理和保护的过程中,将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其中,将古籍整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是学术界讨论要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古籍的损坏、缺乏专业修复和保护人员等情况均阻碍了古籍整理工作的进展。本研究指出在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的难点,提出策略性依据,以解决古籍保护和使用冲突,避免重复内容,实现全民覆盖、大范围覆盖。完善古籍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古籍有效信息,形成古籍阅读的文化氛围,建立信息化古籍资源平台,实现全民阅读古籍的目标,最大程度实现古籍整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各机构、组织需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古籍保护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张潇 单位:太原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