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

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各项教学工作在教育界中受到了更大的重视。当前阶段,媒介融合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电视媒体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这对即将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重大的考验。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就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思维策略,从而健全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媒体环境,同时促进本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模式

媒介融合时代,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创新力度在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为适应传媒领域中广播电视行业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了极大的冲击,所以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全面的提升。只有依据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合理化的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并输送最具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一、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行业现状

(一)创新意识薄弱应加强思维灵活度

当下的传媒环境中,节目缺乏创新意识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节目取得了收视效果,得到了受众的肯定,其他相似类型的节目则会跟风出现,最终产生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这些内容相近,质量参差的电视节目将很快耗尽观众的热情,使人们出现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受众将会对整个电视行业产生质疑。所以,要强化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创新意识,就要有针对性的增强从业人员的思维灵活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电视节目的质量。

(二)媒介融合度不高应注重全面资源整合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度在不断的深入与加强。台网联动的情况不断增多,依据传媒环境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思维将具有长期的普遍性甚至是领导性。但是,有一些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人员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不够,这些则会阻碍节目的制作效果。所以,为了保证本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人员应结合新老媒体的相应特征,基于全面资源的正确整合,更加有效的拓展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使得媒介融合度不断提高。

(三)内涵度过低应强化深刻内容的展现

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收视率点击率等利益环节的驱使,大部分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人员都会努力为大众提供具有超强娱乐效果的文化内容。这种形式的电视节目虽能满足人们一时的情绪放松,但是却保证不了有深度的长期审美。过分的追求现实经济效益使得这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普遍存在,长此以往,没有内涵的电视节目则会给受众,尤其是辨别力较低的年轻受众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节目内容的深度展示,把节目中蕴含的正确的价值观与高尚的品德具象化的传输给受众,增强广播电视深刻的节目内容与有价值的内涵导向。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过于老化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会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但是受到人才培养目标执行力不到位的影响,课程体系的设置则显得不够完善。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这种必须紧跟行业走向的专业,如果过于偏重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刻意追求全面的发展路线,没有针对性的重视本专业的学科特色,最终则会弱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前沿性特征。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各类新兴媒体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高度的融合,如果没有将这些行业信息有效的融入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之中,则会导致课堂内容与现实领域脱节,培养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将无法与本行业形成有效的对接,进而逐渐失去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最终对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广播电视编导的课程设置如果忽略了当下的媒体环境的发展近况,只是按固有模式实行教学安排,则可能会出现课程数量设置不足、课程知识范围狭窄、课程内容有重复交叉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则会失去对本专业的相关学习兴趣,自身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最终无法实现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

(二)实践课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纵观整个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设置,理论性教授占有绝对的比重。不可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大面积的理论教学会使实践的力度不够。作为以“培养具有综合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样的教学设置会极大的遏制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更善于模仿而非创造,这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因实践能力不足或专业实践不够产生在本领域就业困难的尴尬境遇。还有一些高校虽设置了相应数量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校内自身硬件设备不足,授课教师本身能力不够,最终导致实践课上出了理论课的效果。虽然有着实践课的外壳,但其实内在还是理论课的模式,没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在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下,本专业的学生最终还是只巩固了自己的模仿能力,但是自我创造和独立创作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高,这样则偏离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目标的宗旨,最终则无法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目标。

(三)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固化

现今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授课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师进行知识的输出,学生负责接受相关的信息。这种模式无疑是最为常见及有效的教学模式,但作为实践需求极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大面积的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会产生教学形式固化,难以起到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良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核心角色的固定不变使得学生很难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才能和优势。甚至有些学生在此类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已经丧失了去发掘自身能力的意识,不会主动去探寻与创造。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了唯一的标准,学生既不会产生质疑也不会多加思索,这样的情况则违背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及独立创作的实践性人才,学生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完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则显得固化,如果一直不作出相应的改变,则无法适应当下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成为传媒领域真正需要的人才,最终则会阻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长期有序发展。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依据媒体时代环境进行课程设置

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全新要求,广播电视编导的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媒介融合的相关课程。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除了设置较为传统的电视专业的相关课程,还应切实的考虑到当下的传媒环境,设置相应的热门课程。当下较为流行的短视频制作与营销,平台的运营与管理,都可以作为理论内容纳入课程设置体系中。例如微信和微博作为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工具,抖音及快手是相应的短视频平台,优酷、腾讯和爱奇艺视频等网站平台都可以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支撑,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之中。上述这些方面,不应只作为素材内容引入课程设置,而是要给予其相应的体系结构框架,这样才能针对行业发展,切实的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上述平台在当今时代下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顺理成章的成为热门,并且平台的运营机制也都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以上都为将这些知识设置成专门课程提供了支撑。这种紧跟时代背景设置课程的策略,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最具实用性的课程。提高课程前沿性的同时,也可以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二)加重实践课比例提高质量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高校实行的是学分毕业制模式,大致由学科专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学分等部分组成。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完成每个平台课程中的相应学分才能顺利获得学位。依据这种学分毕业的硬性考核指标,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加重实践课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或是加长实践课程的学时,使学生有充足课源的同时,因课程学分关乎毕业学位而更加重视。不仅学生有了紧迫感,把更多的实践课纳入学分制体系中后,老师们也会更加的重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带领学生一起提高实操的能力。依据这样的思路,实施实践课改革策略,使得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把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从形成真正适用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课程。

(三)把实践融入课堂形成学生核心制教学模式

针对当下媒介融合的大环境,把实践的部分适当的融入课堂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从生活入手,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创造上课所需的素材。在此过程中就把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以创造为主的学生核心制教学模式。把实践融入课堂的做法,不但要知晓媒体环境,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得课堂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对当下热门媒体知识进行案例式讲解虽能调动学生兴趣,找到其擅长的方向,但网络平台毕竟充斥着太多未经过滤的信息,所以此时教师还应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良性的教学素材。学生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会得到更好的锻炼,从接收到创造的模式转换中不断的展现自己的核心价值,真正从教师为课堂主导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当今时代媒介融合不断深入发展,媒体大环境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大环境的要求也是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方向。我们应从整体大环境出发,宏观方面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力度,微观方面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加强对实践类课程的重视。充分展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具有高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琦琅,李如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革研究[J].传媒论坛,2020(18).

[2]鲁昱晖.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6(07).

[3]张佳妮,李膺欣.产学研教学促进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新闻前哨,2021(07).

作者:刘洋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