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有效性的探讨

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有效性的探讨

摘要:现阶段,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时常出现字词错误、古诗词滥用、腔调奇怪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严谨性与有效性。本文简单分析了规范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重要性,阐述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特点,并针对怎样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推动广播电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有效性

在当前时展背景下,媒体的语言传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至受众,影响力极大。与网络语言不同,广播电视语言有着极强的技巧性与规范性,通过广播电视语言的应用效果便能看出该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与文学底蕴[1]。随着网络平台逐渐成熟,影响广播电视语言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其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提升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更大程度地增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

一、规范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是一种信息载体,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因此语言运用需要时刻保证准确性和规范性,且不能落后于时代潮流,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广播电视语言的规范性被打破,则会对我国现有的社会语言生态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产生语言污染。虽然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广播电视仍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然而,部分广播电视台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或采用方言形式播报,或是使用粗俗、外来词汇,此种不规范的广播电视语言大大降低了广播电视语言的魅力,相关人员应加以改进,端正对待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的态度。广播电视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手段为有声语言,有声语言的规范性与节目的质量和传播公信力息息相关。广播电视作为传播信息、引导群众的主要媒介,必须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这是广播电视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同时也能够加强受众对广播电视传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和认识,规范的广播电视语言的运用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对社会语言具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与审美作用。如今,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了部分流行词汇或者短语,且迅速地获得了受众的响应,这意味着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语言应用的灯塔,在语言应用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广播电视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运用是社会大众的重要模仿对象,其语言发音、语言使用方式日渐成为社会语言的使用标准。国务院对我国当前设计推广普通话问题下发了一定的指示,明确规定承担普通话推广主要责任的为各省市和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学习媒介,必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语言对社会语言应用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如果主持人、播音员在节目中出现念错字、发音错误的情况,这将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央视新闻广播主持人的发音标准是绩效考核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越发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也希望在欣赏广播电视节目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与精神文化的碰撞,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情绪。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在完成信息传播功能时,还应当向社会大众传播美的语言、传递美的信息,使得人们借助广播电视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所在。

二、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特点

(一)具备标志性

广播电视语言有着十分明显的标志性,因此,电台播音员、广播员与主持人需要使用标准语言,不应出现错误,更不可为收视率走“旁门左道”[3]。同地方台广播电视语言要求相比,中央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要求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语言是最符合规范的、最为标准的普通话。中央台的电视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形象,坚决拒绝不标准的语言。

(二)具备规范性

广播电视语言比口语更为形象生动,比书面语言更为严谨精简,比新媒体网络语言更为标准规范。广播电视语言在语法运用、语音声韵调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正因如此,广播电视台在招聘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时要求应聘人员的普通话水平需达到一级乙等以上,还要不断提升普通话水平才能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4]。

(三)具备传播性

虽然网络语言较易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作用与重要性却是网络语言不可替代的。例如,中央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范围可以覆盖世界各地,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受众能够借助广播电视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传统等。广播电视的主持人、播音员应当具备大局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四)具备审美性

广播电视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在于规范,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优美,此方面的优美主要是指遣词造句的美感和让受众产生愉悦的美感[5]。例如,之前曾热播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其语言明显表现出对于美食追求、欣赏的美感。人们之所以追求语言美,是针对创造的欢喜,同时也是对于未来的崇敬。

三、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

(一)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提出的挑战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物品,让自媒体行业产生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出现,明显影响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6,7]。同广播电视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对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求较低,出现了部分网络词汇,甚至模糊了汉语原本的涵义。网络语言能够较快地使受众的接受,尤其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新媒体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影响其视听习惯,广播电视语言面临着怎样融合大众喜好、顺应时展需要的挑战。

(二)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成为了当前社会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这一社交领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传统媒体如果想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与新媒体进行适当的融合。在广播电视媒体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优势进行精准把握,找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对社会语言传播的积极影响[8]。例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在保证广播电视语言规范性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流行短语和网络用语,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语言的灵活性及亲切性。

四、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有效性的方法

(一)丰富语言表现

社会在飞速前进,受众的喜好与习惯也会发生转变,广播电视语言若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便不能一成不变。如今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面临着网络词汇、外来词汇的冲击,在广播电视语言的规范性被影响的情况下,应加强广播电视语言的管理,禁止使用不规范词汇,同时在原有的规范基础上创造并发展新的语言规范,进一步丰富语言表现,使得广播电视语言更具生命力,能够更好地顺利时展潮流。

(二)运用语言技巧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若语言太过冰冷、不含情绪,会让人们之间产生距离感。因此,主持人应在广播电视语言中融入感情,还可在确保话语的积极性与正面性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观点。同时,语言技巧能够在情感沟通与信息传递中起到渲染与推动作用,合理运用语言技巧能够增加广播电视语言的魅力。例如,当主持人与嘉宾交流时,合理运用语言技巧可使沟通过程更为顺利通畅,有利于增强节目效果,提升广播电视语言的有效性。

(三)提升文化素养

主持人想要科学运用语言技巧,提升灵活应变能力,首先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主持人可进行系统学习与广泛阅读,了解并掌握语言技巧,总结主持经验,学会在工作过程中控制好自身情绪并努力传递正面积极的情绪。丰富的文化素养能够为主持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帮助,若是遇到突发情况也可灵活应变。

(四)运用体态语言

主持人针对不同情境科学运用体态语言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节目效果,还能更为深刻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何使用直接、自然的体态语言是评估主持人主持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访谈节目来说,主持人会同受访者面对面交流,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与临场反应能力,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才能更加贴近受访者的内心。主持人还应对节目参与者开展事前调查,了解其个人经历与特点,如此才能更为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顺利推动节目进程,进而促进广播电视语言的有效传播。

(五)把握整体效能

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应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尊重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在语言传播过程中重视对于整体效能的把控,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应融入自身特色。网络媒体的优缺点与传统广播媒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优势在于具有更高的传播力和更强的传播速度,缺点在于信息阐述缺少深度和全面性。广播电视媒体人则应当增强全局意识,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挖掘。例如,央视节目《焦点访谈》勇于挖掘事件真相,向社会公众还原事实,可帮助观众通过事件表象体会背后深意。

五、结语

在语言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提供了极具时间性、基础性的研究材料,可有效反映语言科学的发展阶段,检验语言科学的发展结果,社会大众也将广播电视作为沟通、学习与自我检测的工具。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应提高语言传播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寻找并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广播电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作者:段巍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