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广播电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分析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实践性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

视听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并没有消失,新旧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融合趋势,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式。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时响应教育改革方向,根据传媒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性教学主要问题分析

(一)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比低。广播电视专业教学时,实践课时相比理论课程占比较低,各大高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广播电视专业课程教学时,单门应用型课程中实践课时占比低,理论课时明显高于实践课时。虽然理论学习较为重要,但实践教学作用也很显著,教学时要均衡两者关系,这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此外,电视新闻采编、制作等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况。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少。高校对教师学历、学位有着严格要求,这也是建设强大师资队伍的基础,有助于提升院校科研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很多院校存在引入人才以应届毕业硕博生为主的情况,虽然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年轻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媒介融合,有助于科研工作进行。但这些教师普遍缺少新媒体从业经验,实践知识缺乏,甚至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这就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广播电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功能齐全的媒介实验室是理论知识转为实践能力的枢纽站,实验室将教学与行业联系起来。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部分院校认为人文科学专业不需要实验室。此外,即便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但受到媒介技术发展及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实验室建设理念较为落后,不能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后期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

二、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及实施的主要载体就是教材,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原教材中并没有清晰界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主线与流程,实战任务模块较为缺乏,引入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参与教材内容的建设,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材改革时发挥视听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围绕岗位工作过程重新结构原有教材内容,依据岗位工作重构知识。需要调研与分析实际岗位工作,实现工作与教学之间的结合与对接,塑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并掌握好教学中相关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企业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两者需要加强交流,在合作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相融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明理论知识的具体作用,如何应用等具体问题;在教学案例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将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全部囊括在内,并为学生详细讲明其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践阶段,需要设计和开发不同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和工程师的全面配合,在科学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精准训练。

(二)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在电视学专业教学中,教学大纲即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它能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说教学大纲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纲领。而且电视学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所以在进行大纲设置时,需要根据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建设等状况,顺应时代,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安排上,都应进行适当改变,使整个大纲富有弹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毕业后找到一份称心工作,从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另外,在教学大纲设置上,还应具备一定超前性,毕竟电视学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状态,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对该领域未来几年发展动态进行了解和预测,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和特长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提高,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对于电视学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建设“双师型”团队。高校电视学专业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时,学校对于部分用人需求不大的企业,尝试整合双方资源,成立职业教育集团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这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小企业通过加入高校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获得满足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与集团内部的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方便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对于高校来说,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岗位,满足学生不同实习需求。学生在校实习期间就可以进入意向企业实习,参与到企业工艺改进及产品研发活动中。高校实现走出去,又能引入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建立校内产业学院或研发中心,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情境,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建立长久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对岗位技能进行合理划分,双方合作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培养与引导、专职和兼职方式深入合作,或直接让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将企业合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通过学校资源展开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可以引入学工结合方式,形成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实现彼此优势互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可以引入企业品牌,借助股份合作方式完成办学,进行员工岗位教学,实现理论实践、技能生产的有效融合。大幅度提升电视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市场输送高质量的电视学人才,间接推动行业技术发展。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首先,发挥新媒体可视化优势。我们在进行高校电视学教学时借助视频的信息承载与表达教育内容,这样会有良好的画面感,同时融合电视学内容优势,构建个性化的内容传播,提升受教育者的用户体验。合理运用场景技术,丰富教育媒介形式并创新教学传播手段。电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场景教学优势,了解学生活动内容,借助场景教学,立体化展现传播内容,增加画面感。其次,创新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新媒体背景下存在多种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增加,传播渠道持续增加,给传统高校电视学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电视学要充分融合各种媒体形态,丰富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高校电视学应该注重融合与创新这些学习端口。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电视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多借助社交媒介,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媒介进行资料下载、输入、传输等。因此,高校电视学教师一定要树立媒体思维,掌握一定跨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网络媒体的参与和应用意识。跨界应用意识是网络媒体和高校电视学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随着融合的深入,整个边界融合度越来越高,实现行业之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对于该现象,高校电视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将自身教学能力、知识、手段等与网络媒体结合、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多方取材,多渠道传播,达成协同引导和教学的目的。

三、结论

总之,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人才,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艳.媒介融合格局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7):52-54.

[2]欧黔.高校转型发展语境下,地方院校广播电视学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1):89-91.

[3]张金桐,刘玉清.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82-87.

作者:胡娟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