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播学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播学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探析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形成新岗位,要求高校不断加快专业建设进程,为其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则是十分受到瞩目的新兴专业,每年招收大量生源,十分吸引当代大学生报考,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专业定位偏差的问题,与传播学的要求难以契合,因此,本文基于传播学视野下,解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概念,并明确专业定位偏差和人才培育的核心素质,提出正确定位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

传播学视野下,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育掌握心理学、语言学与哲学多领域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当今媒体行业十分匮乏的人才类型。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的偏差,并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推动发展。

一、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解读

传播学作为综合性学科,符号与信号交流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期望以了解符号促进和实现信息传递。信息传播是个体之间沟通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人与人、与社会产生联系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传播学中涵盖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诸多内容,是具有全面化的一门社会学科,将其内容不断广泛渗透于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电影编导等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培养节目编辑、策划、创作和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单一侧重某一方面能力培养,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发展起步较晚,但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受到高校高度重视。基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解读,基于狭义角度而言,编导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所有载体,其根本任务是对个体之间交流信息进行编码。基于广义角度下,编导是媒介的体现,包含传播媒体、表现传播信号等内容。

二、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的偏差

(一)对于编导的歧义。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呈现出飞快的发展速度,凭借自身充足的发展潜力与动力,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社会群众带来全新体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深受喜爱和欢迎。然而,虽然广播电视高速发展并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广播电视编导的认知却有所不足,现有的认知过于片面化。业界对于编导的解读,是全程参与节目录制,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有选题策划、现场拍摄录制、视频剪辑、配音合成等。同时编导职能会基于节目演播类型差异性发生变化,在演播室和现场直播过程中,编导同时发挥着记者、导演或主持人的角色。编导职称在不同场景下的含义解读具有显著差异,但归根结底,是编导更倾向于艺术或者文化的问题。面对现如今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要求编导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加广泛,然而这与广播电视编导本身的视听语言艺术,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学界专业定位偏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早是在1998年成立,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技术性人才,致力于为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服务。立足于学生视域下解读专业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被纳入文学门类学科。在我国电视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入驻全国各大高校,且每年生源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然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格局并未因此而拓宽。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知缺乏全面性,过度片面地解读为职业、技术类职业,难以清晰地看到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这些错误的思想认知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偏差问题。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育的核心素质

(一)文人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仍然无法取代,其独特的文字符号媒介,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播目的,相比日常用语更具有严谨性。通常情况下,文字符号作为一种媒介,能够实现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呈现,同时可以有效训练思维。长期以来文字均是信息交流的核心,同时在广泛的大众传播中产生了绝对素质,其中蕴含许多深刻的道理和思想内涵,在大众心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电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对纸质媒介形成冲击和影响,电视媒介通过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延续和传承了文字编辑。一方面,在电视广播中,工作组成的信息同样至关重要,其中内含的文字符号系统是提高电视节目准确性和效果的关键。另一方面,电视广播编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均需要文字作为支撑,包括节目文本以及采访文本,文本编辑直接影响节目质量。除此之外,传统编导思想的传承为电视编导增添了艺术氛围,能够使其电视节目思想呈现更为深刻,避免编辑内容过于肤浅,有助于更好的剖析主题和呈现审美价值。

(二)影人素质。影人素质是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影视媒体的发展,将纸质传播转化为口头传播,影视媒体的特性,要求电视编导更为注重导。编导指的是创造或创作电影艺术、戏剧艺术等,根据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镜头转化的艺术处理,影视媒体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和优势。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在职责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均是通过语言的形象化来提高表现力,带给大众全新的体验感。作为创作岗位,要求具备较高的文本编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才能对获取的创作灵感转化为文本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的理性思考

(一)教学结合实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培育与行业要求相契合的实用型人才,进而使其投入行业工作岗位后,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所以,基于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发展过程中,在学生培育层面,应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即基于实际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展开教学。各大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均需立足于实地出发,实时了解市场发展形势变化,探查媒体人才招聘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将这些内容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通过教学结合实际的方法,切实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于市场导向下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中,要分别作出长期、短期的教学规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目标和方法,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培育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二)理论结合实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均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将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切实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全能型人才。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不能过度将重点放在某一方面能力发展中,这样学生毕业后很难凸显竞争优势,只有各项综合能力突出,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要善于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促进学生灵活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开拓创新。条件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地方媒体企业构建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路径,并且企业可以选择优秀实习生留用,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在毕业后未留用的学生,也获取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其思想和技术均得到显著提升,在就职过程中亦可快速适应和胜任。

(三)针对性引导教学。在行业竞争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最为显著的优势则是其思想和技术,因此,为促进专业学生的思想和技术发展,应着力展开针对性教学活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与专业思想和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确立人才培育目标,并精准探查当前的市场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规划和方向中,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充足的专业育人资源,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技术展开强化教学。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能够真正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思想与技术发展做好铺垫。随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展开针对性的个体指导,基于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发展局限性,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知,并实现自我完善,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形成创新性的思想,形成完善知识体系和过硬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对人才的想象力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择,需跟随时代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育。

参考文献:

[1]张家瑞.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79-80.

[2]程兰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和思考[J].新闻传播,2019(02):77-78.

[3]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4]岳辉.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67-68.

作者:王春朋 王玉晶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