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内无线电技术的运用

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内无线电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升。无线电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非常多,导致频谱资源非常匮乏。因此,本文对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内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全新频谱资源的整合思路,从而提升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广播电视;检测系统;无线电技术

近年来,无线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增长。频谱资源在使用中,由于使用效率不高,导致频谱资源出现严重浪费问题。传统的无线电应用模式存在局限性,固定频谱分配机制存在不足。因此,在无线电频谱应用环节,应该结合广播电视检测技术,提升无线电频谱的应用效率。

一、无线电技术的概述

无线电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中传播,但是其频谱带非常有限。无线电技术是采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的传递,采用不同导体中电流强度的差异,当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候,无线电波就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无线电波在数据和信息传递环节会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导致导体电流的产生信息从电流中分离,实现信息的传输。

二、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内应用

1、空时无线电技术。无线电信号可以在空间内自由传播,在不同的空间内,由于物体的介质不同,因此无线电传播速度也存在差异。空时无线电技术可以结合同一频率的方式,将无线电信号从空间的某一个阶段独立出来,从而防止信号被电磁干扰,使无线信号的利用率提升。采用这项技术还能使无线电信号传播时,提升传播质量,有效地抵御外界的干扰。2、感知无线技术。通过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频谱得到了科学的应用。无线电技术结合各类软件,确保其性能有效地发挥,无线电技术之间的衔接更加得当,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内,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3、IP无线技术。IP无线技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使得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兼容性更高,人们将IP终端接入无线电,从而使得广播电视台的业务得以实现,通过IP无线电终端,接入无线电频谱,使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中应用的精确性得以提升。4、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是对无线电公共资源的信息进行管理,确保无线电总线合理的运行,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应用。

三、无线感知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中应用

1、单点检测方法。在单点检测方法应用的环节中,应该将无线信息采用发射机发送,在对核心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将无线信号传输到核心用户的终端中,然后通过无线信号的提取,将音频和噪音分离开来。通过技术检测的方式分析无线信号是否存在,如果无线信号存在,那么其中的信息应该得到及时的提取。在无线电技术应用中,应该对无线信号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判断滤波器的抗干扰能力,对滤波器的抗干扰进行检验,从而提升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效果。在信号观测环节中应该控制好时间间隔,从而有效的将噪音清除对功率谱密度的比值进行计算,将无线信号中最大信噪比计算出来,从而可以有效地将信息和噪音分离开来核心用户发出无线信号后,其他的用户接收到无线信号,这时要采用无线感知技术,控制好最大信噪比。2、多点协作频谱侦听方法。由于单点检测法不能全面的对核心用户的数据传输问题进行检测,如果遇到隐藏终端的问题,应该采用多点协作检测的方式。多点协作频谱侦听方法是采用多台设备,通过设备的协同运行,提升检测效率和精确度。采用多个设备检测要控制好检测的方向,设计中心控制结构,并且将多个设备分配在不同的位置,各个设备可以独立运行,将信息传送给用户,然后完成信号的检测。在各类设备检测中,将检测的数据都汇总在中心节点中,通过逻辑合并和算法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合,并且采用感应信号的方式将噪音清除。在逻辑合并法应用中将所有设备检测到的信号存储在一台设备上。逻辑合并法应用中,应该确保每一台设备节点中检测到的信号都可以存储在统一的设备上,并且留有空闲的信道,从而可以满足大量信号的收集。通过多点协作法的应用可以采用无线电技术在不同的环境下收取信号,即使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高质量的收取信息。然而多点协作的方法对网络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要提升各类设备的探测灵敏度,因此多点协作检测要结合加权处理,才能提升检测的精确性。

四、结语

如今无线电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在采用无线电技术,因此要提升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效率,就应该结合其他的技术,有效地提升频谱的应用效率,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内采用无线电。技术可以提升信息传输的质量,使用户可以及时的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改善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礼红.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9,11(05):54-55.

[2]张瑞芳.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02):201-202.

[3]张保顺.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2(28):248.

作者:沈洵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