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的三维度审视

谈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的三维度审视

【摘要】目的:为提升气象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能力,促进气象电视新闻的有效传播提供学理支撑。方法:本文通过考察2019年、2020年度十大气象好新闻入选和获奖优秀作品,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30件优秀气象电视新闻,分别从修辞学、传播心理学、气象美学三个维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结论: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研究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对于人们便利愉悦地获取气象信息,并依此创造美好生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维度

早在1990年7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牵头,组织电视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电视新闻的实践发展,对电视新闻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界定,将电视新闻定义为“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1]所谓气象新闻,是关于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新闻,包括天气预报和因气候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是科技新闻的一个分支。一般气象新闻都包含或部分包含下列因素:(1)最新变化——当天气候各种指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同一季节中其他日子的比较,与过去同时期的比较,各地区间的比较。(2)伤亡数字——直接因气候变化而生病或死伤的人数。(3)财产损失——气候变化导致的房屋倾塌、轮船沉没、农作物被毁、公路损坏等情况。(4)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火车误点、汽车和飞机停开、邮电中断、蔬菜供应减少、停水、停电等现象。气象新闻的特点是与人关系密切,报道频繁,必须准确无误。[2]所谓气象电视新闻即以电视形式呈现的气象信息及其对社会生活造成影响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气象新闻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气象灾害发生时,人们对气象灾害发生地状况,对其走势与影响十分关注。而据调查,一般人们获取气象新闻的渠道或者说传统的气象新闻的报道模式,主要以电视新闻播报和广播形式为主。[3]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降临,其带给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冲击与改变将是深刻与多方面的。[4]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带来许多新变化,气象新闻的传播也因此受到新影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出具的《2017年广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最满意的气象服务渠道59.73%的公众选择为“手机短信”,14.99%的公众选择“手机App”,10.61%的公众选择“电视天气预报”,5.98%的公众选择“微博和微信”。[5]但是尽管如此,气象电视新闻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山区和一些中老年群体中,以电视新闻的形式获取气象信息,仍然是一种刚需。因此,研究气象电视新闻特别是研究气象电视新闻的标题艺术,对于人们便利愉悦地获取气象信息,并依此创造美好生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灵魂,是统率以及贯穿全文的红线。标题对于气象电视新闻尤其重要,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用户能从标题中过滤大部分信息,其是否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说气象电视新闻标题是否具有反映气象状况本身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的程度,或者说是否具有引人入胜的吸引眼球的魅力程度,决定着用户是否会决定观看这则气象电视新闻,也就是气象电视新闻是否能获得有效传播。本文通过研究2019年、2020年度十大气象好新闻入选和获奖优秀作品,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30件优秀气象电视新闻,分别从修辞学、传播心理学、气象美学三个维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以便为提升气象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能力,促进气象电视新闻的有效传播提供学理支撑。

一、从修辞学维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

气象电视新闻既蕴涵科学品质,也蕴含新闻价值,如前所述,在媒介的传播链条中信息的科学性只有通过传播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体现。也就是说科学的信息是通过媒介的有效传播才能够外化为科学的应用。因此,让受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是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艺术性的最根本的一个标尺。这个标尺告诉我们,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要充分运用电视声画合一的立体传播特征,充分利用画面语言和口播语言相互辅助所产生的增值效应,使观众通过画面语言和口播语言双重叠加在信息传播的第一瞬间理解并记忆特定信息。[6]从修辞学角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艺术性特点,对于气象电视新闻能否有效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来自五个方面:一是能满足观众最迫切的信息需求;二是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三是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四是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五是能给观众以语言美感。而在电视新闻标题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把词句修饰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通过形象的文字,准确地表达新闻的要旨,也能使标题简约鲜明,言虽尽而意无穷。[7]巧妙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易于增强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形象性。《好看》视频曾经《你好,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的“X档案”》,以拟人手法,让风云三号E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介绍其个性特点,让人对于高科技卫星的基本特性有了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的认识。标题直接运用拟人手法,消除了硬科技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人产生亲近感,希望观赏下去。巧妙使用对偶修辞手法,易于增强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悦目性。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便是对偶。用于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8]例如获得2020年气象好新闻优秀作品的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的《气象赋能清新福建》就采用了对偶的手法,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点明了气象带给福建的功能。巧妙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易于增强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做标题时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这就是比喻的方法。用好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9]例如中国气象局的视频《牛!一分钟看清地球“真面目”》,将地球的外观比作“真面目”,形象生动,让人观看完地球的外貌后,仿佛揭开了地球的面纱一样。巧妙使用双关修辞手法,易于增强气象电视新闻标题的风趣性。用同一词语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产生“表”“里”两重意思,弦外有音,使标题生动而富有幽默感。[10]例如中国气象局的视频《从此,天上有了一颗属于中国的“黎明星”!》一语双关,不仅指代我国的卫星设备,更点明了其内在的深层次含义,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二、从传播心理学维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

传播心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美国首先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Hovland,C.I.,1912一1961)和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传播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传播者的心理条件、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或受众)心理、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传播策略的选择等等。我们从词汇、语法两个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角度来分析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从词汇角度来分析。有学者研究,常见的有动词、数量词、拟声词、新名词、外来词等,标题中巧妙运用这些有点睛作用的词语,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11]巧妙使用动词,易于营造现场感。例如在《新闻1+1》播出的《全球变暖,拉响红色警报?》,“拉响”一词活灵活现,极具有现场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火灾现场,拉响警报,从而知道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是极大的。巧妙使用数量词,易于营造时间感。例如获得2020年气象好新闻优秀作品、来源于人民铁道视频的《暴雨12小时》,“12”这个数量词的使用,突出了暴雨的时间之长,同时让人想一探究竟,迫切希望知道暴雨期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巧妙使用拟声词,易于营造亲切感。例如获得2020年气象十大好新闻作品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国长三角》栏目的《上知天气、下接地气的示范区智慧气象长啥样?》,“啥样”一词属于口语化表达,这种拟声词似的日常化口语表达,让观众感觉更亲切、更自然。巧妙使用名词,易于营造直接感。例如获得2019年度十大气象好新闻、新京报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系列直播报道》,“利奇马”这一名词加上前面的台风这个名词,让观众一目了然,气象电视新闻不像报纸等纸媒一样,标题可以一直停留在上面,标题出现时间较短。所以标题少用形容词、虚词等,用名词、实词能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抓住重点,了解新闻大意。从语法句式角度来分析。有学者研究,标题的句式,就是标题语言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常见的有直白式、规劝式、预告式、提示式、倒装式等。[12]巧妙使用倒装式,易于吸引受众注意。例如中国气象局的视频《牛!一分钟看清地球“真面目”》,题中的独立成分“牛”置于句首,让观众第一眼就能知道这则气象电视新闻的重点在于厉害,也特别吸引受众,让受众迫切希望了解究竟是一件怎么牛的事情。巧妙使用直白式,易于满足受众兴趣。直白式的标题在我们所选的30条标题样本中占到21条,高达70%。直白式标题能让观众一目了然。现如今,标题党大行其道,故意采用夸张,震惊式标题来让用户点击,骗取流量。而实际点开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用户上过当后,就会对此行为深恶痛绝。所以相比于标题党博眼球,还是应该多用直接式标题,直接式标题也同样可以吸引用户兴趣。例如获得2020年气象十大好新闻作品、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气象工作者在暴雪中施放探空气球险些被吹跑……》,虽然很直接点出了事情为“气象工作者差点被吹跑”,但是描述极具画面感,暴雨究竟有多大,一个人竟然快被吹跑?没有故弄玄虚,但是同样让人很想观看视频,了解详细情况。巧妙使用疑问式,易于激发受众好奇。疑问式的标题使用,在笔者所选的标题中也占到相当一部分的比例,30条新闻标题中占9条,达到30%。疑问式的标题多为站在用户的角度,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的新闻直播间节目《全球变暖,为何寒潮那么多?》和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共同关注节目《除了冷,寒潮还带来些啥?》以及《人工干预降雪和自然降雪有何不同?》,都是普通用户日常会产生的疑问,采用疑问句可以将用户代入其中,同时也会激发用户的好奇心。

三、从气象美学维度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

日本广岛大学青木孝夫教授在《气象美学导论》中指出,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对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东亚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并由此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东亚文化受到其固有风土的影响,产生了特有的气象文化,孕育了气象美学的胚芽,这种文化和美学在把握自然和风土特征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日本乃至东亚展开的艺术和美意识,与欧美风土上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对于欧美所形成的关于自然的美学和美意识,东亚的气象美学可以起到修正和完善的作用。[12]气象美学理论可以提供审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的另外一个维度。从发现气象美来分析。“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到,万物虽有众多的不同,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份由直觉感悟的形象,便称为美感。气象电视新闻标题往往用直觉感悟来引领人们发现气象美。如《大众日报》2021年1月22日视频《雾凇美景现淄博》,其标题就是以这种直觉“气象美景”来吸引受众发现淄博中心城区金晶大道部分路段两侧出现玉树琼枝的美景。从欣赏气象美来分析。有学者研究指出,天气美学是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学。它使人类的感情更加敏锐。引入“天气”这样一个思考的维度,再回头重新考察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时,天气好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样,通过仔细的把玩它,欣赏它,“天气”绝不是停留在天气预报上的科学话语,而是被普遍审美化、拟人化和伦理化了。这是人类诗化生存的重要表现。[13]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往往体现在引领受众用一种日常美学观点去欣赏气象之美。既包括一般层次的欣赏优美的气象风景,也包括鉴别美的种类(壮美、秀美、健美等)和程度(较美、完美、最完美)并加以评定[14]。比如,凤凰新闻视频2021年1月6日刊发的新闻“一天内贵州多地出现乌云、雷电、冰雹、彩虹,还有网友拍到了贵州乳状云奇观”,这一标题,就能引导受众去欣赏气象奇观之美。从理解气象美来分析。康德在《美的分析》中从质、量、关系和情状四组范畴,探讨了在什么样的主观条件下,一件事物才是美的。他认为,从质的方面来看,美是无利害的;从量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单称判断;从关系上来看,认为在审美对象和它的目的之间,一方面没有目的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又符合于目的;从情状上来看,美的特点是:“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美的形象和审美的快感之间的这种必然性是源于“共通感”[15]。比如,2019年重庆南川微博视频《金佛山四季气象景观》分别用了四个小标题——《气象金佛山:多彩春色》《气象金佛山:夏日流云》《气象金佛山:秋意星空》《气象金佛山:冬雪林海》,把金佛山拥有的丰富的美丽的独特的气象景观展现在受众面前,让受众像康德一样从质、量、关系和情状四组范畴去理解这种气象美。总之,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我们仅仅从修辞学、传播心理学和气象美学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审视分析,这种审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气象电视新闻标题艺术呈现的样态,明了其何以如此呈现,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就能自觉地运用上述三种维度去分析并创造更多具有艺术特色的新闻标题,提高气象电视新闻的有效传播能力。

作者:张中华 李田 董芬 单位: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湖北电视台 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