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科技下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业务中

谈金融科技下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业务中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作为金融科技中的关键部分,正在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本文以大数据和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应用现状,并且将中间业务分为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类业务和类业务进行分析,再分别针对大数据在这三类业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间业务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大数据是指大量的资料在合理的时间能够被提取、管理、处理并整理出对于企业更加有利的能够协助决策判断的信息,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生产要素,大数据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挖掘信息,从更多的信息维度整合出更多有效内容。近些年,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大数据技术更加灵活地运用在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中,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动力。在“十二五”计划的末期,大部分银行响应国家改革号召,开始加强数据管理、管控,更深层次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在2020年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方案,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行线上服务,提高风控能力,创新经营模式,建立专业的、智能的金融服务平台,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完成数字化的转型。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大数据对于中间业务的影响将会带动商业银行根本性的变动,对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转型有很大的影响。

(二)选题意义

本文将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挖掘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业务中存在的潜力,根据分析内容提出大数据在其中合理运用和发展的相关建议,促使中间业务良性化、可持续化数字转型发展,为各大商业银行未来的创新性改良提供建议。

(三)文献综述

1.对支付结算类业务的影响

刘国迅(2018)认为各大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大数据信息优势,为顾客提供便捷的全方位性服务,快速地占据了巨大的客户服务市场份额,使得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类业务客户骤减,导致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类业务面临的困难大大增加。何源(2020)在文中指出在支付结算类业务之中需要通过大数据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使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并且需要进一步推出产品服务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业务体系再优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

2.对银行卡类业务的影响

王俊璐(2019)在文章中指出构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客户群体定位,通过整合多方数据,收集客户信息,提取客户有效特征搭建完善的客户标签体系,从而可以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实行精准营销。黄海燕(2020)认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大量的历史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整理出客户信用的相关数据内容,有利于银行制定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方案。唐敏(2020)发现在信用卡的发卡环节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海量分析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评估,选拔出优质有潜力的客户。

3.对类业务的影响

杨松(2020)认为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稳定收入来源,其中保险业务能够为商业银行丰富储户选择、扩大客群规模等。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保险业务也应该创新经营模式,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朝着精准营销的方向转型。段振茂(2019)认为信托行业应该在提升业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主动尝试使用新科技,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准确识别客户需要,与客户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加强客户服务,优化客户体验。例如,将移动计算与大数据征信相结合,助力消费信托发展。

二、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应用现状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业务而获取手续费的业务总称,本文把中间业务分为三类,即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类业务和类业务,在新的时展中,由于大数据具有便捷性、全面性、高效性等优势,因此各家银行利用其特性在中间业务各个方面推出了全新的产品,如线上手机银行、惠市宝等,不仅仅是线下的单一渠道,而是线上+线下双渠道共同运行,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一)大数据在支付结算类业务中的应用现状

大数据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依托其优势而崛起的第三支付、支付宝等产业,利用其内部自主结算的方式,免除了账户管理和转账手续费用,并且操作简单、服务个性化,使得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类业务发展困难,客户数量缩减;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消费者碎片化数据,整合分析其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同时利用互联平台的优势,使得一系列手续费进一步降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办理相关服务。例如,宁波银行在2020年期间持续推进“211”工程和“123”客户覆盖率计划,将发展方向转变为积累小微企业基础客户和培养潜力客户,积极运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营销体系的移动化、实时化、便捷化,大幅度提升了银行对于客户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并且通过客户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筛选和高效对接,针对性、全面性地满足客户需要,使得银行支付结算类业务的客户数量进一步提升,借此引进更多的企业开户和更多的结算资金留存,宁波银行2020年的报告显示,公司银行存款余额60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2亿元,其中活期存款36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0亿元,活期存款占比59%;建设银行则是选择升级“惠市宝”C端消费场景服务,解决市场管理方大数据搜集及应用问题。通过搭建统一结算平台,掌握市场经营情况,开展智能化管理、大数据应用。

(二)大数据在银行卡类业务中的应用现状

在银行卡类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借助大数据大力拓展获客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商户间合作等方式加强多场景切入,构建信用卡+模式,不断加强信用卡跨界融合创新,构建权益丰富、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推出联名卡、虚拟信用卡等创新产品,借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工商银行在2020年10月推出了工银无界白金数字卡,它的特点是没有实体的纯线上虚拟银行卡,并且能够做到秒批秒开,是在银行卡业务方面的巨大创新;招商银行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合作,共同推出如哔哩哔哩、今日头条、天猫营业厅等多款联名信用卡;建设银行聚焦重点目标客群,提升模型自动化经营能力,加强线上线下场景搭建布局,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进一步加强与支付宝、抖音、百度、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绑卡支付、积分兑换等业务合作,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升级,使得信用卡发行量和客户数量维持持续上升状态,保持了同行业内的领先状态。商业银行进一步利用大数据的风险管控能力,推出银行卡业务的账单分期、消费分期、邮购分期等分期贷款业务,有力地刺激客户的消费需求。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全面推进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线上获客产品。推出了信用卡官方App——工银e生活,建造出专属于信用卡消费的网络平台,增加申请提额、e分期等功能,使信用卡发行数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截至2020年末,银行卡发卡量11.27亿张,比2019年末增加5531万张,银行卡实现消费额21.46万亿元。

(三)大数据在类业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消费模式逐渐变为线上,商业银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搜集、信息串通和风险防控能力,发展出新的类中间业务模式。其中消费金融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信托模式进入大众视野,商业银行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电商平台、分期消费平台等机构合作提供消费贷款或分期服务;根据大数据信息内容广泛的特点,为商业银行建立创新和更加完善的信托体系,增强商业银行信托业务的能力,为客户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以宁波银行为例,其不断加速“易托管”系统功能开发,加强易托管品牌与客户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并且根据大量托管经验和大数据的数据收集体系,在系统服务、数据直连、估值核算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支撑,助力客户净值化转型。而在保险资产托管业务方面,工商银行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稳步推进智慧托管银行建设,搭建了智慧数据中台框架,利用大数据的灵活性,保证了托管信息的透明度、安全性,向客户提供了全渠道托管服务。

三、大数据在中间业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在支付结算类业务应用中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支付结算类业务中还缺乏完善的数据治理组织和制度。搭建完善的数据平台只是数据治理的一个方面,后期还需要有更多提升和优化的内容。在支付结算类业务的应用中,数据之间缺乏可验证性、可靠性和精确性,很难有科学的依据进行判断,大量的数据生成后无法有效利用,并且数据的划分方式有待改善。例如,ODS系统在设计之初,为方便部门管理,将业务数据以职能部门的形式进行区分,造成部分相关联,但在业务职能中属于其他部门的数据在查询和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信息不对称性增加,进而导致数据的可用性、可信度降低,造成支付数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同时,数据的时效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目前的PTQS系统反应时间较长,很大程度是因为大量的数据内容阻碍了系统进行快速运算。不能很好地管理数据的生命周期,很有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和系统的崩溃,更进一步来说,部分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无法实时或者按日提取有效经营数据,使得决策者缺乏可信的参考数据,导致管理和决策失误。

(二)大数据在银行卡类业务应用中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信用卡信用数据储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传统的情况下,用户的信用信息维度较少,并且根据数据收集的需求和收集能力的限制,不需要通过大数据进行储蓄和管理,但在如今这个时代中,信息与数据面临倍速的增长,硬件端的存储不能满足如今的数据储蓄需求,更多的数据需要通过云端进行保存,然而云端数据具有易获得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信息可能会被非法窃取,这对于需要保密和隐私的数据而言,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进行信息的分类管理方面,由于信用数据的内容不再受限于用户的信用记录、信息身份等这些直接与客户信用指标挂钩的信息,许多间接反映客户信用情况的数据同样需要进行收集和管理,因此归类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怎样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总结和分析出客户的共同特征,区别出不同的客户群体是大数据时代银行卡类业务遭遇的难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用数据失真的情况增多。例如,套现手段复杂化发展,“以卡养卡”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大量用户使用多张信用卡相互偿还,并没有将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之间进行转化,没有完成真正的还款,但银行端会显示用户已经完成了还款,信息内容失真。此外当用户与商家共同计划完成套现的,或者是自己在消费端进行套现,实际上交易没有发生,那么所展示的消费信息和用户的财务信息也会失真。

(三)大数据在类业务应用中的问题

大数据的发展给类业务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样也给其带来了新的难题。以数据信托为例,它作为在大数据时代中发展的新生产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鉴于数据信托所需要的隐私数据保护问题,在数据使用用途限制、数据流转过程中,各环节都可能面临安全风险问题,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权利关系不平衡,可信机制的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以目前的科技监管水平来看,很难完全实现对信托中数据的全面控制,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使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进一步提升。在保险业务方面,数字化模式的程度还不算太高,没有完全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不能精准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大数据在中间业务应用中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数据治理和制度,提升大数据应用技术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数据在其转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转型能够顺利完成,应该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的应用水平。首先需要保重数据的质量,避免获取到的大量数据难以进行分析和利用,造成数据的浪费。其次需要将数据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保证数据可读性和可查询性,使数据在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能够无阻碍地流通和共享。最后还要提升大数据应用技术,解决现存的技术壁垒问题,保证庞大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助力。

(二)加大银行卡类业务信息监管力度,搭建大数据平台

银行卡类业务数据的泄露风险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现在大数据的易获得性使得风险进一步扩大。对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针对目前科技发展的状况,加大监测的力度,建造更加安全的数据管理平台,保障数据在无障碍流通的同时不会被他人窃取和利用。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强数据管理,利用大数据提前计算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增强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健全数据安全系统。

(三)进一步开放类中间业务数据,保证信息透明度和安全性

客户和商业银行双方的信任是商业银行类中间业务的重要交易条件之一。为了保证客户能够信任商业银行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应该进一步开放更多的数据内容,利用大数据对资产未来的盈亏状况进行合理的测算,将这些所能得到的数据内容尽快反馈给客户,但在开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的安全性,银行应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降低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四)培育更多大数据相关行业人才

在商业银行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是未来的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中缺乏大数据相关行业人才,导致技术的推进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各大银行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培育专业人才,组建专业人才团队,另一方面银行可以从相关的科技公司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查缺补漏,保障技术问题不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障碍。同时,加强技术人才与金融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在对接方面没有问题,鼓励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培育全面发展性人才。

作者:龙晶 邓涵霖 单位:成都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