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与播音主持艺术关系探究

外国文学与播音主持艺术关系探究

摘要:文学艺术精彩纷呈,除了中国本土文学艺术之外,外国文学艺术也以其独树一帜的魅力影响着广大艺术爱好者。如今,影视改编、舞台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与外国文学在互相配合、互相成就之下,不仅扩大了外国文学作品世界性的影响范围,同时因对“舶来品”的借鉴、学习、交融,原艺术也吸取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核,拓展了艺术演绎的界限,播音主持艺术也在外国文学的滋养下有了更为深远的发展。

关键词:创作主体;外国文学著作;播音主持艺术

从文学作品某些角度来说,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本源所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路径是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第一步就是需要理解稿件,稿件是创作的基础,文字的刺激引起情绪上的刺激,再由播音技巧具体表现。播音主持的艺术表达中,外国文学著作占了不小的比重,因此,在探究外国文学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影响的时候,不仅要从文学著作本身出发,探寻技巧上的运用,还要回归到艺术的创作主体——播讲者或者演绎者本身上来。本文浅析外国文学如何对播音主持艺术产生影响。

一、外国文学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关系

当我们在谈论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无疑是相对于本国文学作品而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涵盖范围甚广,分类也相当繁杂,但基本上都是脱胎于本民族或本国家的历史文化温床之上,而民族文化之间受地域和历史等影响也天差地别。想要研究某一类型的外国文学,非下大力气者不可实现。人类是可以共情的,特别是在当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外来文化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国本土作品也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这一过程也就是传播的过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传播手段的播音主持艺术,也相当于是文学作品走近受众的“最后一公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公交工具”。因此,可以说作为重要传播途径的播音主持艺术,天然就具有传播外国文学的能力和责任。从这一方面来说,播音主持艺术是外国文学作品走近中国受众的重要途径。从传播的角度讲,当然谁都可以用声音来传达文学作品内容,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具有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有声语言再创作的技术、完整的产业体系、固定的受众上,它不仅可以实现外国文学作品的独特表达,而且在再次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感受,降低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门槛。以听书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有52.80%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在线音频App。这也在侧面说明了这不仅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听书的时代。外国文学作品因播音主持艺术的再次创作演绎受到喜爱已是客观事实。

二、外国文学对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影响

很多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会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影视剧在传入中国之后,会进行普通话的二次配音,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译制腔。这个例子并非直接揭露外国文学和播音主持艺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侧面表现出,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播音者会因考虑便于听众接受而改编成符合本国国民听感习惯的语势语调,这其实是创作者研究人物内心和外国文化传统之后的结果,这个例子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了文化内涵对于艺术表达的直接影响。从文学作品到影视剧或者话剧再到配音已经是文学作品的二次传播,那么,当我们在讨论外国文学对于播音主持艺术有什么影响的时候,应当和创作技巧、创作者本身以及创作文本联系起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创作技巧。以文艺演播为例,除了表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备稿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很多内容,即所谓的播音备稿六步,也就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这些都是为艺术表达服务的。而外国文学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这就倒逼播讲者要深入研究,找到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普世价值观念之间的共同之处,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同时也需考虑到外国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将作者深刻的思想进行传递,这就要求播音者对播讲技巧进行磨炼。现如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传播,不管是小说演播或者影视配音、话剧台词等都有了发展,可以说,在用有声语言传播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丰富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类别,完善了声音传达的体系。

(二)创作者本身。播音主持艺术是人的艺术,它之所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表达和对稿件内涵的深刻诠释,因此在用播音主持艺术对外国文学作品演绎的时候,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播讲者想要播好一份外国文学作品的稿件,除了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语言功力外,无疑还需要具备深厚的外国文学素养,要深入了解文学稿件所蕴含的作者思想,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所处的时代有着真实的把握,这就对播讲者本身的文化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外国文学作品有着与我国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民族历史文化,蕴含着作者本身的思想。因此,播音主持工作者想要提升自己的播音主持素养,那么对于提升自己的外国文学素养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三)创作文本。创作文本需要根据需求进行翻译,而在具体创作的时候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版,以达到有声语言和创作文本相契合的效果,从而将作品内核完整地表达给受众,这无疑是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调整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作品的思想、剧情脉络、文化内核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展现给受众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声音工作者进行最终的配制,在此之前也需要专业的文字编辑者对其进行整合和重组,以达到准确传播的意图,这也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进行有声语言转换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转换形式

有声语言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转换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形式,而外国文学作品本身也在促进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最突出的转换形式包括外国文学作品改编作品重配、有声书籍录制、改编剧目台词展现,可以说但凡需要视听语言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诠释的地方都会需要有声语言的艺术对作品内核进行诠释。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创作者不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表达。但同时,只要把握住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核,正确情感,就可以借助各种可能的手段来打动受众,这个过程是需要创作者精力,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完成的。不管任何形式,都能达到让受众借助有声语言了解外国文学作品内核的传播效果。以外国文学作品有声书籍录制为例,在配音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创作者应当抓住配音工作的内核,掌握正确的创作道路。在配音之前也应当经历准备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掌握剧情,知道故事发生的年代、人物的经历、社会环境等。其次要揣摩人物性格,梳理人物小传,为后期配音做好准备。这个过程决定了配音的质量。声音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而声音的变化在开始实践之前就已经融于准备过程中了。在实际操作中,声音因人物情绪、年龄和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时,配音者就已经因为了解外国文学作品而心中有数,积极调动情绪了。而在外国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观众的品位也在不断提高,演绎者是否真诚地进入这个角色,观众的内心是雪亮的,所以在外国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进行表达的时候,这一层面上配音者的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在情绪的调动需要对故事有深刻的理解,那样语气上的细微变化才能呈现出来。例如由《简·爱》这部经典外国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剧中,男女主角分别时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情感流露,简单的台词蕴含着两人之间丰富的潜在情感。在表达中,罗切斯特让简·爱离开,但他内心是极为不愿意的,纠结使他的声音充满了痛苦、不舍、无奈的情感,也有强作镇定的色彩。面对如此复杂的情绪,如果不是真正了解过原著,对原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深刻的体会,再根据图像语言进行调整,是没有办法真正将作品的内涵传递给受众的。

四、探究结果

播音员或主持人,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人来说,对于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作为专业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在当下世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的氛围中,起着作为宣传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总的来说,文化促进艺术的繁荣,艺术加快文化的传播,将外国文学与播音主持艺术进行融合,是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优秀文化走进国门的现实要求。

作者:李政宇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