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互联网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摘要: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就传媒行业而言也不例外,广播电视系统的传播形态、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对播音员、主持人自然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紧随互联网时代主题以播音主持学科为主线,首先简单探析了互联网时代对于主播能力素养的新需求,随之分别从更新理念、课程改革和破除束缚三方面对播音主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展开进一步探讨,以期让互联网+时代新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才更加顺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数智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传媒工作者在数智化时代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需求,这便需要我们找准人才定位,结合互联网+时代下传媒特点寻求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主流媒体不断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1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1.1行业知识,带动受众的基础。互联网时代对于行业知识的需求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介入导致播音主持行业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存在多方即时互动的场景,因此更需要传媒工作人员同时具备“融入”和“影响”两方面能力进入新的传播场域,比如社会经验的提炼、场景化语言的学习乃至心理学理论的运用等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掌握新时代行业知识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我们的受众,如今我们逐渐失去了传统的价值赋能,那么就需要从价值性、可获得性等具备吸引力的元素入手提升个体影响力,其中包括实用知识、实际帮助、心理抚慰、自信增长和视觉美感等均是形成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比如人际化交互能力、话语场营造能力、信息素养、圈层的专业度等都属于互联网时代对行业知识的新需求,在播音主持这种专业的知识领域要求对行业知识的处理、加工、提炼乃至纯化具备较强的实力,只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提升和凝练,播音员、主持人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到运筹帷幄。

1.2复合人才,媒体融合新需求。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需求基本停留在技能化、职业化层面,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传媒需求。笔者以为现今大的系统广播电视逐渐向网络社会化交往方向递进,并不是自然进化的一个过程,而是在数智化、网络化、新传播逻辑等因素下形成的社会交往,因此在人才需求方面不单是局部修补能够解决问题的,更要强调对专业学识、技能和潜力的普适性找准素养型、复合型的人才定位。比如说广电在全媒体潮流中只能作为一种原有的专业素养技能进入到网络当中,要想真正实现突围必须从社会活动能力、应对变化能力以及引导话语的学识等诸多方面同时着手,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媒体融合的新需求,从而走的更加长远。

1.3技术驾驭,文化创作的能力。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往往是以一种“拟态化传播”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比如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主持教授过程中大多是一种“自我封闭”的传播形态,诸如“对象感”、“情景再现”等由主观构建来进行传播的一种形态。而在互联网+时代主要体现为非拟态、去边界和弱等级的平面化交互传播,由原先的低级技术束缚逐渐升级为更高级的精神创造和文化创作,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充分把握文化语境的变化,具备技术驾驭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鲜活个性的传媒场景,比如专业的节目策划、制作能力、采编能力等从根本上提升我们专业本身的高度和精华度,才能实现全媒体时代更高级的文化创作满足大众精神需求。

2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更新理念,培养语言素养。所谓融媒重点在于“融合”,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单向的表达形象,比如表达技巧、语言形式、语言能力、拟态交互等是传统媒体时代专业教学的共性倾向,只适用于“我播你听”单向性传播方式。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众多网络平台、直播平台和APP等,因此双向即时互动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这就需要行业人员即时更新观念,从思想上引起对交互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在保持朴实状态的基础上以内容取向为主进行语言表达,从能力方面来讲注重从个性化入手吗,生成开放式、交互式的语言生成场景,这些都是语言素养的重要体现。

2.2课程改革,拓宽专业口径。从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媒行业现状来看,传播场景逐渐趋于平民化、去等级化,加之中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文件的,更是加大了主流媒体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随着融媒体的推进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正确认知自我身份、语言策略、内容架构以及传授关系等,加上互联网思维、开门办报等无不推动着我们今后播音主持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从课程设置和改革入手,拓宽专业口径,实现职业型到素养型人才的转变。比如在专业设置上,笔者以为一方面要对专业口径进行拓宽,比如原先广播、电视、舞台主持等均归于“语言表达大类”,进而拓展到“语言交流大类”,将原先可能存在的社会语言传播与交流专业、逻辑学、修辞学、心理学、语用学等选修课或者通识课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上升为传媒专业必修课。另一方面设置一些半开口专业,即在高校课程设置时将语言技巧科目定于大二进行,同时为其他专业学生也设置一个开口,如此可以吸引更多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人才进入到我们的专业,有助于培养出口径宽泛的素养型、复合型传媒人才,如此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的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

2.3破除束缚,提升媒介素养。原先传媒人员大多偏向于适应本工种职位的职业技能型,比如部分院校开办的影视配音、体育解说等课程虽说也是破除传统束缚的一种形式,但是更需要我们注重精确能力的培养重新开始变化。传统媒体行业文化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话语场是不断循环、交互的、活生生的生成性语言环境,未来的传媒人才是需要面对大众进行人际交互型传播的行家,既要能够应对全类型的传播也要擅长某一领域。这就需要行业人员破除原有束缚以提升专业媒介素养,比如语态、姿态、心态、状态需能够自行调试,充分掌控语境变化、受众预期变化来及时调整自身的语言传播方式。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提升媒介素养、实现语言传播的价值属性,是播音主持是否具备感召力、是否有受众、是否有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比如说新媒体化体现在能力、习惯感知和思维意识等众多方面,更多的是一种由内到外的深刻改变,笔者以为在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避免把其他学问大而全地进行叠加,专业叠加而形成的改革势必会稀释传媒专业本身的高度和内涵,只需要将其他学问中与语言有关的知识摘出来进行重组调整,加入到新媒体课程当中即可。例如在高校传媒教学中,大一到大四逐步实现素养型教育、技能性培养以及创新的前沿引领式教学,将社会学和心理学中与语言表达、交流、社会活动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专业结构课程架构当中,另外充分借助互联网产物,比如手机,平板,喜马拉雅、花椒直播等APP。

3总结

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面临着媒介转型的严峻考验,同时也迎来了新机遇。总的来说,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我们更新理念放眼未来,找准定位改革课程,破除束缚精准发力,才能有效体现播音主持行业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单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9):2.

[2]时燕子.移动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转型升级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11):82-84.

[3]喻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突破与创新[J].中国广播,2018(11):85-87.

作者:韩靖靖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