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却有着很多的艺术共性,如两者都属于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情感艺术,所以从两者共性的角度看,在技术训练上也有着很大的相容性。文章在具体论述声乐与播音主持艺术共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气息技术、咬字与吐字技术、共鸣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训练;播音主持;气息;共鸣

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归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是以人声为载体进行表情达意,因此从声音传播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这也使得两者在技术训练方面有着诸多的结合点。相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声音艺术除了要求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控制力之外,还要在声乐上进行专业的训练,所以在技术训练规格上比播音主持可以说更胜一筹[1]。如何从声乐训练的角度对播音主持施加积极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所以要从具体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实证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中的重要性,本文就这一问题而展开论述。

一、声乐与播音主持的艺术共性

(一)同为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声音符号,正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和体验语言魅力的基础上而创造性地产生了声乐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声乐的语言意义在于通过音乐元素的运用将语言转变为可以歌唱的旋律,它源于人们内在情感的抒发,在“言之不足”时而“歌咏之”。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语言种类中总结出音素、音节的规律,从声韵之中总结出节奏和旋律,以此使语言的表现更加旋律化和抒情化。播音主持的语言意义在于通过对语气、语速、语势的把握和与具体的叙事情境相结合,在语言上表现为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和顿挫连断的变化,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声调表情来传达文本符号的意义。因此,声乐与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上的共性特点为体现出字音的美感。

(二)同为表演艺术

在实践环境方面,声乐与播音主持都属于表演艺术,虽然它们的舞台承载不同,但都是通过人为的表现去展现各自的魅力。无论是专业的舞台,还是生活中日常的舞台,都能够体现出声乐与播音主持的表演价值,即除了歌者、播音员、主持人所需要具备的技术功底外,还需要体现出他们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的处理能力。首先,从声乐表演的角度看,歌者在表现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时,除了以完美的发声和应有的音色实现声音传达之外,还应当通过一定的造型、体态进行表现。如在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中,为了能够表现出人物角色形象与性格特点的真实性,歌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置于音乐和故事情节中去,通过形体、眼神、面部表情等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才能够将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其次,从播音主持的角度看,在广播不同类型、不同感情色彩的节目时,为了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同样需要口、眼、身等肢体动作语言的加入,这样可以更好地烘托舞台气氛,使播音主持的舞台表演结构更加完善。这说明无论是声乐还是播音主持,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表”的因素,尤其是从动作美的角度去表现体型、体态。

(三)同为情感艺术

声乐与播音主持都有两个情感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本层次,也可以称为一度创作层次,如一首歌曲的创作不仅包含了歌词作者情感的抒发,而且作曲家在进行谱曲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对歌词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中,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而体现在音乐的物质材料上,当歌者在分析歌曲和练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会被文本中的情感深深打动,与自己内心所固有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形成了接近于演唱时的情感体验。播音主持在情感的处理方面也是如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进行实践之前都必须对主持稿、播音稿进行预读,在字里行间的斟酌之中体会情感并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以合理的情绪进行表现。

二、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气息技术应用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发声都是以自然呼吸为主,较少调控气息,气息需要经过后天长期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2]。在播音和主持时,为了能够使声音达到圆润、通透的表现效果,就得需要有质感的声音,现代著名戏剧理论家陈汝衡认为“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这说明了对气息技术运用不到位,则不能体现出声音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明确了气息在声音表现中的重要作用。从声乐气息训练的角度看,根据音域、声区以及旋律的不同要求,在气息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如在进行音阶式的发声练习时,在低音区以自然呼吸为主,在中音区以腹式呼吸为主,在高音区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主,因为不同的呼吸方法可以使歌者处于相对放松的训练环境之中,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发声训练。由此可见,声乐气息训练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注重运用多元化呼吸方法的同时,还注重对气息有效支撑的训练,如有的乐句旋律较长或者在旋律的表现上要有强弱上的力度变化等,这些都需要气息的控制。因此,将声乐气息的训练方法应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呼吸方法的多样性并提高气息控制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语言情感的表达。

(二)咬字与吐字技术应用

对于声乐和播音主持而言,咬字与吐字的清晰性、连贯性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要求。汉语音节的组成部分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3]。在声乐训练上,要求做到字正腔圆,所谓字正,指的是咬字要清楚,在发音时做到以准确的力度咬住字头,不能过紧和过死,否则声音的表现会更加生硬,不利于旋律流畅性的表现。腔圆指的是在吐字归韵时要做到字音的完美结合,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完整的行腔结构。在咬字和吐字的要求上,可具体表述为字头准、字腹长、字尾圆。在播音主持的字音训练上,仍然需要做到字正腔圆,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字音处理好声调、音韵。两者的区别在于声乐中的咬字和吐字处于旋律的表现上,以“唱”为主;在播音主持中则是以“说”为主,即播音主持中的咬字和吐字缺少了音高成分,但是保留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成分。因此,将声乐中咬字与吐字技术应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咬字和吐字,有助于厘清字头、字腹、字尾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字正腔圆的含义。

(三)共鸣技术应用

共鸣指的是在发声的过程中,通过共鸣腔体的联合作用,使声音得到充分的美化,起到增加音量和提高声音色彩的作用,如“声音位置”“头腔共鸣”“胸腔共鸣”[4]。在声乐和播音主持中都非常重视共鸣技术的运用,由于在声区、音域上的区别,两者在共鸣的表现上也各有不同。首先,从声乐共鸣的特点看,注重胸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作用,而且这些共鸣也分别对应着低音、中音、高音三个音区,在演唱不同音区的乐句时,相对应的音区便会发生作用,达到美化旋律的目的。同时,在两个音区的交界处即换声区,还需要突出混合共鸣的运用,这主要根据声部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其次,从播音主持共鸣的特点看,由于不涉及高音区的声部,主要以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声乐中的共鸣训练较播音主持更加多样,所以将声乐共鸣训练方法引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共鸣技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共性,突出表现在语言、表演和情感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也对应着具体的训练技术。从技术层面的分析可知,声乐训练中的气息技术、咬字与吐字技术、共鸣技术比播音主持更加复杂和多样,这说明我们在播音与主持的教学中可以将这些技术进行借鉴和运用,以便更好地充实播音主持的技术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铮.共情艺术在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2):73-75.

[2]付靖涛.关于声乐演唱中的“共鸣”[J].当代音乐,2016(13):40-41.

[3]蔡林峰.咬字吐字对声乐表演的影响[J].当代音乐,2019(11):107-109.

[4]赵威.歌唱中呼吸的应用分析[J].当代音乐,2016(24):64-65.

作者:李戬 单位:湘南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