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探讨

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校”而非只是“学校”。学校不仅仅只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学的空间场所,更已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高尚品德的空间载体。基于伊川思源实验学校项目,从校园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两方面分析校园规划,探寻如何为师生提供一个富启发、积极向上的校园空间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规划,伊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球化趋势下,社会越来越需要多元智能人才,学校作为培育学生的大本营,学校的建设应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健康发展[1]。中小学校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设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场所和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在教室外活动空间中的对话交流、自主活动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非正式学习空间可以让交流与合作随时开展。兼顾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对校园空间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2]。因此,校园规划除了考虑传统知识传播模式,创造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空间也是必须的,通过规划设计,把学习、交流活动遍布校园每个区域,寓教于乐。

1思源学校概况

于2006年在香港创办的言爱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在部级贫困县和连片开发特困地区捐建了两百多所思源实验学校,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言爱基金会以“孩子们要有好的老师,更要有好的校舍”为初衷,采取模块化设计,让原型设计在较短时间内调整以适应不同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大量农村孩子上学的迫切需要,用高效节约的方式为最多的农村贫困学生建造自由、灵活又兼具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学校[3]。各思源学校结合各自不同的地形和办学条件,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努力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连续的、有趣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2项目概况

2.1项目背景

伊川思源实验学校是言爱基金会与伊川县政府共同出资兴建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寄宿制学校,规划有中小学部教学楼、图书室、报告厅、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风雨操场。其建设规模为54个班,容纳2700人的教学规模,包含小学36个班1800人,其中寄宿生1200人;中学18个班900人,其中寄宿生600人。

2.2基地概况

项目地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距离伊川县城3km,场地东临兴华北街,西临酒城北路,北侧临近罗村,酒城北路西侧规划为居住用地,周边交通便利。地块总用地面积64597.39m2,基地内现状地势高差较大,东低西高,西南角为现状基本农田,南侧临近新华实验学校,东北角有一条渠道穿过基地。

3项目规划设计

3.1围合式的规划布局

校园主体结构基于学校功能区架构,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基地西北面,总体布局突出校园环境的营造,充分考虑学校的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以及不同功能教学建筑群的布置。由各功能建筑围成的中心广场可提供社交性的公共空间,学校平时的一些大型活动在这里进行,并合理利用地形现状高差,通过大台阶、小广场把学校的各个区域均串联在一起,创造有凝聚感的学校生活空间,学生可直接通过连廊到达教学楼各个部分。1)教学区。中学部、小学部、报告厅、图书室围合形成一个中心广场,风雨操场作为学校主入口的缓冲空间,将报告厅与小学部教学楼紧密联系起来。小学部围绕中心广场布置,并形成单独的小庭院。特色教室分散在整个校区的不同区域,可解决日照、采光、通风问题,也使得各建筑很好地融入到景观环境之中。2)学校运动区。整个运动区与其他功能分区相对隔离,运动场布置有300m环形运动场、5个篮球场、6个网球场及一些运动器械场地,并利用地形高差设计看台与主席台。3)生活区。生活区位于校园的东部,由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楼和食堂组成。学生宿舍采用公寓式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3.2丰富的校园空间

1)院落。院落这一丰富多样的空间,既可以凸显单体建筑的形貌,又可整合群体建筑的布局,即使是单元化或者模块化的空间也可以总体控制[4]。因此,不管是功能集中的复合型建筑,还是功能零散化的集群建筑中,院落都能将空间整合,构建空间组织共同体。伊川思源实验学校在整体空间营造上,采用“院”之元素,将整个校园打造为一个大庭院,融合室内外学习空间,室内空间与户外景观相互贯通,建造多样学习场所。各共享空间、架空活动层、休息室与户外紧密联系,营造出丰富而又有趣味的空间,让孩子们获得启蒙、知识、智慧、友情、仁爱与情操,以及对人、自然与生活的理解。2)连廊。总体规划设计中,楼与楼之间以连廊相连,用连廊把教学楼、报告厅、图书室串联成有机的整体。连廊既满足各建筑间的交通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雨的步行空间环境,又成为课间活动、休息的趣味空间,同时结合平台、港湾式走廊等形成有收有放的交流空间。3)架空空间。架空空间既是便捷的交通要道,又为学生提供了休息活动的好场所,融合了通行、游戏、交流等多项功能。在小学教学楼设置部分架空(见图2),并利用地形高差设计室外大台阶,辅以景观绿化丰富架空区域效果,师生可以坐在台阶上阅读、交流、休憩或者沉思。这一空间既利于师生的通行,又让单纯的交通通道变成有丰富积极的休闲活动场地。另外,结合校园入口空间,以风雨操场连接小学教学部与报告厅(见图3),利用风雨操场这一有盖大空间优化校园入口空间,风雨操场亦可作为报告厅的室外临时集散场地。

4校园建筑规划设计

学校建筑通过交通连廊及局部屋顶相连,形成一个虚实相间、具有整体感的建筑群。建筑单体不仅注重功能空间设计,也强调学生交往空间。建筑色彩以砖红色为主,既符合学校建筑朴素典雅的文化气质,也反映出学校建筑所特有的活泼个性。

4.1教学楼

教学楼各功能相对独立,同时以连廊串联为一个整体。小学部教学楼主体建筑为4层,北侧结合地形高差架空处理,共设置36间普通教室、2个特色教室、3个实验室。中学部教学楼主体建筑为5层,共设置18间普通教室,实验室及多功能教室设立于教学楼东边。为便于师生之间联系,教师办公室分散设置,与学生教室、走廊活动空间紧密联系。小学教师办公室设置于教学楼东边的2层~4层,中学教师办公室设置在教学楼中部的2层~4层。结合儿童行为随机性的特点,走廊中引入多元活动空间,使之成为良好的课间休息场所。部分楼层结合交通连廊设计了读书阁,方便学生主动学习。如在小学部教学楼3层,4层的西侧走廊外以及中学部中间4层,5层走廊外设置小型图书阁(见图4,图5),将教室外走廊变成展示交流、看书玩耍的地方,挖掘走廊空间的潜在功能,让课间时间变得有趣,使之成为开放的、自由的、能激发兴趣的阅读场所。

4.2图书室

图书室位于校园中心位置,其正立面面向中央广场,利用场地高差布置建筑,主体3层,部分2层。结合室内外地形高差,设置多个出入口,学生既可以从中央广场方向通过入口大台阶直达图书室三楼,亦可从东北面宿舍区方向进入图书室,方便学生课前课后的自由阅读。图书室室内为线性大台阶步行空间(见图6),采用自由灵活的书店概念,布置便于书籍展示、拿取的书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交流的学习行为中,提供自由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兴趣。

4.3生活空间———宿舍、食堂

生活区位于校园的东边,有2栋学生宿舍和1栋教师宿舍。教师宿舍主体为6层,采用内廊公寓式布置,每个单间设计有卫生间。两栋学生宿舍,一层以连廊相连,亦为内廊式设计,同时扩大部分走廊空间,以保证宿舍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卫生间、淋浴间集中设置在一个地方,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清洁,并在走道端头设置晾衣平台。食堂位置考虑伊川常年盛行风向的影响设置在基地东北角,食堂主体为2层,内设有学生餐厅、教师餐厅、小超市等设施,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

5结语

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将认识的视角和设计目标从“校园建筑”升至“校园生活空间”的全部,以空间趣味去创造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加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并有利于其自身学习的成长环境,为其提供开放、多样、舒适、安全的空间环境,在自由阅读中拓展知识面,在自由玩耍中激发创新思维,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结互助。

参考文献:

[1]王佑萍,陈志敏.思源实验学校校区建筑规划设计探析[J].中华建设,2012(9):98-99.

[2]张胜男.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3]陈思慧旼.基于模块化的湘西地区慈善中小学校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4]秦思博.院落在当代中小学校园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作者:姚红莲 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