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社区工程规划设计浅析

地铁社区工程规划设计浅析

摘要:针对厦门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方案进行具体分析,介绍了项目概况及总体规划布局,并从户型格局、建筑造型、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等方面说明了建筑规划内容,更好地了解厦门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

关键词:保障房;小户型;绿色建筑;智能化;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南部,规划地铁3、4号线沿线附近。地块东临城场路,南、西侧临规划路,北临翔安南路。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及相应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区[1]。基地东西长约390m,南北长约305m,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5657m2,容积率3.25,建筑密度28%,总建筑面积324925m2,住宅总户数2871户。项目内部共分成A04、A05、A06三个分地块,其中幼儿园、社区服务用房等公共配套设施位于中间A06地块,方便服务整个小区业主。

2总体规划布局

(1)项目的主要人行出入口位于地铁林前站500m范围内,交通便捷。(2)项目西侧为宋洋水库,景观资源丰富,通过精心设置楼栋位置,适当增加楼层数,拉大楼距,在小区内部创造出超大的社区花园景观[2]。(3)高低错落,打造优美天际线。(4)公共配套齐全。外有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林前综合体等公共配套,内有底层共享客厅、儿童娱乐区、老人活动区、屋顶晾晒等空间预留设置,形成小区内部配套。

3建筑规划内容

整个项目定位为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户型以60~70m2为主,在小户型的保障房里,要让一个家庭既能住得下、分得开,又要保证一定的舒适度,这对保障房设计提出了挑战[3]。在针对不同面积、户型与未来入住后不同家庭结构的生命周期变化进行分析,把设计的重心从追求美观转为重视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1户型格局。(1)因地制宜。通过设置中间套北天井,明厨明卫,户户南北通透,适应南方地区对通风的需求,见图1。(2)精雕细刻。充分比较各种核心筒,结合测绘计算规则,控制公共部分面积、户数电梯比,在舒适度和公摊率之间平衡,将公摊率控制在26%以内,尽可能将可用空间还于住户。(3)化零为整。餐厅、客厅、阳台一体化,尽量避免内走道,空间整合,形成小户型大空间。(4)量体裁衣。参考香港公屋,将其中一个次卧尺寸压到极限(净宽2200mm),尽量提高客厅、主卧等主要空间舒适度。

3.2建筑造型。通过对传统闽南民居建筑的抽象提取,紧扣闽南建筑“出砖入石燕尾脊”的特点,总结闽南风格屋面、砌筑方式、色调3个传统意向并运用于项目造型设计中。(1)屋顶。高层、入口门厅以及小区大门顶部起翘的屋面轮廓,抽象于传统闽南民居的燕尾脊,使整个屋顶造型显得更加轻。(2)砌筑方式。建筑近人尺度位置采用闽南胭脂砖砌筑装饰,同镂花窗等一起将闽南元素融入到造型中。(3)材质色调。造型整体色调温暖大气,并提炼闽南红砖白石的建筑主色调,在建筑近人尺度处给人以亲切感,材料选取方面在同等价格中全力做到最好,使建筑外观细节处不失精细。

3.3绿色建筑。(1)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场地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并充分考虑对当地地形地貌、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的影响,经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环境影响调查,项目选址无地质灾害和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内无危险源,项目近照如图2所示。项目获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标识,主要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规划和节约用地,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2)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建筑的室内外日照、室内采光及室内外自然通风效果等进行优化,满足住户对日照、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需求[4]。(3)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场地外交通便捷,有多个公交站点,方便出行。(4)科学配置绿化植物,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实现多层绿化方式和屋顶绿化,满足小区绿化效果。小区步行道路两边绿地种植较多的乔木,夏季优化遮阴效果,降低热岛强度,给住户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5)合理设置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合理规划径流。(6)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材料、空调选用二级能效的产品、生活水泵选用变频设备、电梯选用变频技术和群控措施、照明灯具采用LED节能灯具,大大节省用电能耗。(7)住宅装修采用节水器具,小区实行三级水表计量,有效节约水资源[5]。(8)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合理选用绿色建材和装修材料;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材料损耗。(9)合理优化建筑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采光需求。(10)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建筑外窗采用较大的可开启面积,改善自然通风效果,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环境。(11)地下一层顶部设置光导管,白天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进行地下照明,满足地下室自然采光需求。(12)采用建筑信息建模技术,极大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13)公共配套设施。此项目有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配套有幼儿寄托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日照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大厅、社区诊所等。

3.4建筑智能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地铁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管理形态的智慧社区。(1)通过高清视频监控、出入口智能通道道闸与门禁、访客可视对讲、电子门锁、紧急报警求助等系统设备的配置,从而搭建社区由外到内的多道防线,确保社区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高清监控具备接入厦门“雪亮工程”的接口与协议,助力城市建设,诠释社区新安全的理念。(2)动态人脸识别摄像机、静态人脸识别围墙机与单元门口机的配置,解放业主的双手,实现快速便捷进出社区,提高无感科技的体验[6]。动态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与保障房管理中心联网,有效防止“蹭房”住或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以及有效掌握和管控临时居住人员身份信息及居住时限。(3)社区车库出入口采用车牌识别、无人值守及线上缴费技术,实现社区车辆的快速通行,让业主上下班一路顺畅。(4)实施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动态监测,并联动风机的启停控制,保证车库空气质量的清新,助力绿色节能社区建设,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保障房不能仅仅“保”。无论是商品房或保障房,作为设计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就是在遵循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品质。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够真正做到空间的合理利用,根据空间的人均平方数、空间功能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划分合理尺度的功能空间,保证小户型的舒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空间内部的实用性,做到空间极致收纳,提高小户型的空间利用率。

作者:林新燕 单位: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