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思考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思考

【摘要】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地城市生态公园为例,通过论述其在园区内的水系规划、植物景观规划、路网规划等相关内容,展现了该公园在规划设计中所倡导的生态优先原则,从而为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1城市生态公园概述

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区域及其周边的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各地政府在20世纪末期开始逐步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城市生态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鉴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较为紧张,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建成区或近郊区域内仅存的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水土涵养区等生态功能空间的优势,各地政府因势利导,在上述生态功能空间内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公园通过保护、修复、改善当地现有的生态功能空间,来达到构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同时,城市生态公园在生态功能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休闲游览、科普实践等功能。

2案例分析

本项目位于新疆喀什市巴楚县于阿克萨科马热勒乡的西南角,其处于塔里木盆地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角边缘上,该城市生态公园距离我国国内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仅只有20km。整个城市生态公园占地面积为5km2,其中水域面积为2.4km2,其承担着附近区域行洪排涝的重要功能。

3公园内水生态规划

该公园内原有的湿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春夏2季大量的候鸟均会来此筑巢、觅食、繁衍后代。随着城市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该湿地面积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湿地内的水质情况也开始逐步恶化,造成了候鸟的栖息地面积缩小、停留期捕食难度增大,从而导致大量候鸟不再选择该湿地作为春夏2季的栖息地。为此,在公园规划中的首要任务便是逐步恢复湿地原有生态系统,重新使其成为候鸟的“乐园”【1】。首先,设计人员根据历年的候鸟观测数据对该湿地内栖息的鸟类品种和数量进行了测算,并参照鸟类学家提供的每种鸟类栖息地面积要求实施了数据模拟,从而确定了该湿地最小的鸟类生态空间面积。根据测算数据,规划人员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划定了一个湿地核心保护区的范围红线,在该红线内所有的农业与工业生产必须立即停止,所有居住人员必须定期搬迁。为了解决人员和产业搬迁过程中的费用,规划人员建议将退农还湖的耕地按照政府统一租赁的形式实施确权,或采用直接货币补贴或采用生态公园养护人员优先用工等形式进行补贴;而工业企业亦采取了企业整体搬迁或产业升级淘汰的形式实施改造。通过退农还湖、企业搬迁等举措,不但大大增加了整个湿地的面积,而且减少了人类活动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起到了直接改善公园生态的目的。其次,在完成了工农业的搬迁后,每年流入湿地的污染物数量将大幅削减,湿地内的水质也呈现出好转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扩大湿地内的水域面积,规划人员还采取了挖湖堆山的方式将原本淤积较为严重的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疏浚,对于疏浚所产生的淤泥经检测合格后就近堆叠地形,从而丰富了湿地空间内地形的多样。本公园所处的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虽然自取缔了湿地核心区的工农业生产后对湿地内水源的消耗量有所降低,但干燥的气候使得湿地水分的蒸发量较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持湿地内的水域面积,规划人员还将经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Ⅳ类尾水加以生态塘技术作为湿地的补充水源。通过新的补充水源,使湿地内的水体重新呈现出流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水质的稳定性。最后,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种类鸟类筑巢、捕食等生态习性,规划人员还通过对不同区域水体水深、岸线曲折程度、滩地大小等建设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其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候鸟的生态习性需求。同时,通过在湿地内定期人工放流部分螺类、鱼虾等生态系统底层生物,不但可起到消耗控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的作用,而且也为湿地内栖息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4公园植物生态规划

该公园规划之初,规划人员便遵循着保留和恢复湿地内原有植物的基本原则,并在植物景观营造和植物品种等环节与湿地所承担的生态功能相匹配。在经历长期的围垦耕种后,湿地公园内原生植物所剩无几,仅仅有几丛芦苇和红柳且在园内已经枯萎,为了提高园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数量,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了当地常见的胡杨、白杨、柳树、榆树、合欢等乔木作为基干树种,从而在园区形成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而这些高大的乔木在园区与周边场地的交界处也能够形成较为连续且封闭性的防护林带,以进一步降低园区外界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同时,为了部分景观节点营造出较为独特的景观效果,规划人员还在景观节点中引进了部分观赏性较好的外来植物,但在引种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其不会对园址内现有的植物和鸟类造成不利影响【2】。此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充分考虑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等不同类型树种之间的搭配,如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种与榆树、胡杨等落叶树种之间的搭配。公园内的湿地作为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区域,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等均可在其中找到适合自身生长繁殖的区域,而大量在园区中栖息的鸟类也将湿地区域作为其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必要场所。因此,在湿地区域大量应用了香蒲、芦竹、蒲苇、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不但为在滨水地区筑巢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筑巢材料,而且隐藏在挺水植物群落中的巢穴也远比暴露在空旷河滩上的巢穴更加安全,所孵化的幼鸟有更高的成活率。而水体中的各类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除了起到净化水体和增加水体中含氧量的作用外,还能够为水体中的鱼虾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5公园路网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公园除了应有的生态保护作用外,为市民提供一定的生态科普知识也成为其应有的功能之一。公园内的路网体系虽然不具备科普功能,但其能够引导游客深入园区内部,让其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各类动植物,以起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其一,在布局路网体系时,首先满足园区的生态功能需求,将主干园路按照环形布局的形式在整个园区内形成闭环,使得游客能够步行或乘坐园区内运载车辆方便地到达园区各处。其二,在鸟类栖息地所处的湿地区域布设的园路应距栖息地一定的安全距离,而每当候鸟交配、产卵、哺育等关键时期,栖息地园路应全部封闭,以减少游客活动对鸟类繁殖的影响。但考虑到该时期正是对市民进行生态科普知识的最佳时期,规划人员在距离栖息地3km的区域设置了数处高台,市民可在高台通过高倍望远镜清晰地观察到鸟类求偶、交配、产卵等一系列珍贵的科普知识。其三,园区内几乎80%以上的路网体系均由混凝土防木质栈道组成,尤其是在湿地区域内所有的园路均由栈道组成,此举有效地降低了园路铺装对园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栖息地中的各类动物均能在园区内自由地通行而不必担心被园路阻隔。同时,高于地面的栈道体系也能为游客提供更为宽广的视角,从而观赏到更多的景物【3】。该园区实景如图1所示。

6结语

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着调节稳定城市生态的作用,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也有十分突出的贡献。通过对城市周边区域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在城市郊区演化出新的生态群落,这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嘉,高宇,陈茜,等.城市湿地公园的鸟类栖息地生境营造策略研究———以北京莲石湖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9(5):69-73.

【2】俞慧慧.城市生态公园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6):41.

【3】胡骁杰.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浅析[J].现代园艺,2019(8):60-61.

作者:金洲 单位:新疆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