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下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TOD下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有效解决商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问题,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率日渐提升。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发展更加依赖于轨道交通体系发展模式。为切实提升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水平,需要结合TOD视角特征,制定出专项可行的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案。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TOD视角理念,提出当前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制定出专项核心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TOD视角;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建设以地铁工程项目为主,城市空间利用逐步趋向于地下立体化、综合性发展。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应用及开发项目数量增多,地铁工程地下空间的开发及资源利用逐步提上日程。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内部包括商业、交通、人防、停车站等。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TOD视角下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面,以期通过切实优化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案,满足大众日渐提升的交通出行需求。

1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就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内,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挖掘地下空间资源为主导,确保建立起的地下空间具有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将地铁站作为中心节点,在半径为600m的步行范围内、步行时间小于15min的区域设置成商业空间[1]。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工作需要满足时效性、便捷性、通达性要求,与地下轨道交通持续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商业价值,在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活力,进一步改善城市地上资源紧张问题,开发出更多公共服务设施,为实现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与建设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二线及三线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地下空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为充分发挥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及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需要以TOD为视角,分析实际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不足之处,从严格遵循整体性、可达性、特色性及多样性原则为主,探索出更加专项可行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案,为后续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与规划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2概述TOD理念

2.1TOD理念

TOD主要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形式。在规划居民区与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设施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是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同时,TOD模式也指代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公共交通主要包括火车站、机场、地铁等[2]。以这些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半径为400~800m、步行时间为5~10min的区域内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满足商业发展要求。图1为TOD理念原理。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以地铁公共交通为主体导向,高度紧凑化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社区开发模式。通过高效利用TOD模式,能够满足大众快速购物需求,从根本上提高通行效率,为大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与购物服务。

2.2TOD模式与地铁站域要密切关联

在应用TOD模式期间,公共交通站点发挥出的作用极为显著。TOD模式应当注重公共交通系统性与高密度紧凑社区发展的衔接水平。在使用TOD模式过程中,需要注重以公共交通站点作为城市集散中心,使城市始终趋向于合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为确保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能够达到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标准,基于TOD理念,衍生出了与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相符的BRT系统,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两种模式。不同国家及地区对TOD理念合理空间尺度的规定要求不同,但基本都以占点为圆心,划分实际辐射范围。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是地铁站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地上商业综合体形成良好的互补,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地铁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由于TOD步行模式高效便捷,其活动范围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范围相同,因此需要始终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将TOD理念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出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利用价值。通过严格遵循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期间的人性化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大众对此商业空间的满意度。

3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地下空间商业化发展初始阶段,商业空间主要集中于过街通道、人民防空及地下室利用,以及在通道两边开设商铺的方式为主[3]。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交通设施日渐完善,地下商业空间形式更加成熟。现阶段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包括的范围为过街通道商业空间、地铁站点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及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形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发展起步稍晚,一切的经验不足。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对地下商业空间的影响较大,与地铁轨道交通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实际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标准

由于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在城市初具规模后才开始工程建设,相应的系统性规划设计标准较为缺失。部分地铁站点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没有在实际应用期间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难以更加深刻地体现出城市设计价值与独特性。同时,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没有严格遵照系统性原则,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之间较为独立,可达性被减弱,并不利于以地上地下为主的立体商业模式的发展。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出入口缺乏引导性、地下过渡空间的考虑不足、缺乏特色设计理念等问题。

3.2交通流线规划不合理

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实际设计过程中,地下商业空间的交通功能比单纯地上商业建筑功能更加突出。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存在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交通路线规划不合理问题,如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一同规划设计,为地下商业带来充足客流量的同时,也导致地铁空间导向性与有效性的功能受到影响。部分出入站乘客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地下商业空间。在没有做好交通流线规划设计工作时,会导致大众的空间体验感差,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严重影响到地下商业空间运营期间的经济效益。

3.3地下商业空间较为单一

当前地下商业空间的布局形式较为单一,业态分布及功能分布区域基本相同,空间组织与交通流线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没有深刻体现出当地特色文化,实际客流量较少,难以充分发挥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建设与运营工作的积极作用[4]。图2为某地铁工程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经过实地调查可发现,该地下商业空间的业态布局以商品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餐饮文化业态。商品档次普遍低廉、种类单一,没有兼顾起餐饮、娱乐与休闲功能,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要求。该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布局形式较为单一,购物广场店面整体分布在过道两侧,店面风格基本雷同,缺乏新意。由于地下商业空间整体风格不一致,缺乏相应的导向标识,导致乘客在其中的购物体验感不好。

3.4衔接过渡空间及出入口设计问题

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衔接过渡期间,需要衔接空间肩负起承接功能转换的重要职责,对空间流畅动线、空间尺寸、方位导向性与场地功能性的要求更高[5]。但就目前来看,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过渡空间导向性不足、流线过长、空间尺寸狭窄、自然光照不足的问题,导致乘客身处其中会出现压抑不安的心理。由于当前衔接过渡空间的标识单一,只设置在墙面或天花板处,没有对整体地下商业空间进行装饰及导向性设计,导致该空间对乘客的吸引力不足。

4基于TOD理论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4.1TOD点线域立体商业格局设置

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基于整体性原则,对地下空间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及完善[6]。在TOD模式下,应当采用合理方式提高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要求TOD理念需要将原本点到点的联通方式扩展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立体交通模式,将地铁站域渗透到地下商业空间,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形式。同时,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需要满足实际客流需求。要求地铁车站能够为地下商业空间的消费提供必要的导行空间,地下商业场所也应当用地铁车站与地下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乘客量,使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能够相辅相成,更加契合TOD原理。注重构建起点线域模式立体商业格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提升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商业区的定位及联系,从空间形态、功能及组织方面,对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合理化、人性化设计。以日本新宿车站为例。该车站线路复杂、交通繁忙,轨道交通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7]。在该地铁站域地下商场设计过程中,地铁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主题商业街等共同形成的点线域立即发展的商业格局。通过使用垂直交通流线方式,设置双T顺向格局,不断优化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结构,确保地下商业空间能够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4.2做好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域设计工作

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严格管控步行距离,注重界定空间尺寸。有效控制步行距离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切实保障轨道交通的使用率与效率[8]。依照TOD理念,将大众出行特征划分到5~10min的步行可达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确保交通与购物紧密连接在一起。做好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域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具体建设特征,对实际连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以西安市一地铁线路为例,该地铁线路是城市重要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以下沉式广场为主的开放式空间,贯穿了周边的商业区,并划分为地上商业区、地下商业区两种形式。在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人流量及紧邻轨道交通站点的优势,开设种类丰富的店铺,为地铁车站地下商业空间提供更加特别的商业业态。

4.3增强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及出入口区域的识别性

为从根本上提高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还需要重点关注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及出入口区域的可识别性。结合城市文化底蕴特征,注重将城市文化应用到地铁站域与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出入口的设计过程中,解决交通站点设计同化问题(见图3)。重点考虑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业态,要求商业空间形式、功能及组织应当具备多样性特征,满足大众不同购物及出行需求。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利用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及运营期间的综合效益。现阶段国内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更加显著。为从根本上提高地下土地资源利用率,还需要细致分析TOD模式建设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与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应用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确保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能够更加满足大众不同出行要求。

作者:郭杰 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