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农村景观设计策略

刍议新农村景观设计策略

一、规划设计

1.设计原则

1.1遵循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建设理念。在植物选材上,以本土原生植物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特性,力争做到绿化养护零投入。

1.2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经济作物作为主要景观元素,展示本土特色,以最低的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通过绿化建设,打造一处具有生态绿化景观成效的乡村景观,在当地乡村寨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2.规划布局本次方案分为主入口、村委会大门前路旁绿化、停车场以及村委会院内景观四个规划片区

2.1主入口

该处是车辆从主干道进入咀咪哩村的路口,应具有鲜明的标识特点。路口原有现状是一丛丛杂草,没有明显的道路指示,因此为突出该村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岔道的转折处设置标识性景石一组,石上雕刻“咀咪哩村,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示范村点”字样,石头周围自然式配置火棘、清香木、麦冬草、肾蕨等植物,形成清新、雅致的入口标识景观。

2.2村委会门前及道路两侧绿化

由于原有大门前空旷单调,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景观,建议在村委会大门两侧围墙前砌筑花坛,种植矮篱搭配清香木球,以规则式布局手法营造简洁、庄严且具现代感的景观效果。大门前方的大道两边现有的绿地植被较杂乱,亟需改造。结合现状及设计要求,对一些长势良好的树种进行保护,而对一些弱小长势不好,杂乱的区域进行梳理清除。本片区采用两种手法:方案一: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错落有致的搭配樱桃树、大树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与原有板栗树、黄连木、沙松、云南松等乔木巧妙融合。

以火棘、蕨类、地石榴等植物搭配自然置石,营造充满野趣,清新雅致,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方案二: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保留沿路两边原有乔木,在空缺处整齐补种大树杨梅,形成林荫道,同时沿路地被植物选用地石榴。乔木后方规则式大色块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丰富景观层次,营造乡村特有的,热烈、喜庆的丰收氛围。

2.3停车场

村委会大门右侧地块较为平坦,平时办事车辆就停靠在此,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车辆可以随意停靠,显得非常混乱。为使停车场规范化,在该区域内铺设嵌草砖,列植规格统一的乔木如香樟分割车位,其中点植一株较大规格本土树种———石楠作为主干乔木。沿停车场外侧设置休憩坐凳。停车场的设置既方便来往办事的人们,同时在平时也可作为附近居民们聊天、休憩的场所。

2.4村委会庭院景观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的方形绿地,由于疏于管理绿地里植物杂草丛生,不符合办公区景观需求重新改造。在该绿地中选用当地树种,以乔灌木自然式配置为主,植物选择方面主要以滇朴、马缨花、大树杨梅、石楠、樱花等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视觉景观,其间点置自然置石与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层次感。院内办公楼前花坛位于一面挡土墙上,斑驳的墙体与办公楼建筑结合显得尤为生硬、粗陋,为遮挡墙面,采取沿挡土墙边缘砌筑石块形成花池方式,花池中自然式种植花灌木及藤本植物,例如清香木,火棘,麦冬草,马缨花,并在外侧种植常春藤,形成垂吊景观,软化建筑线条。

办公楼前小广场一侧的围墙原是一列白色围墙,显得单调枯燥。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在围墙上设置了具有彝族风情的景窗,并在围墙后方栽种叶子花,叶子花摇曳生姿若隐若现,既拓展了景观视野,又大大丰富了院内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彝族景窗的设计,突显了当地的人文风情,打造了咀咪哩村独特的景观。为遮挡视线,优化景观效果,延长围墙至位于围墙另一端的卫生间。卫生间前两块绿地由于面积较小,地块倾斜可以种植地石榴、火棘、云南含笑等。小广场后门的绿地区域,采用现有地貌,丰富植物配置,利用乔、灌木种植营造一片葱葱郁郁的森林式园林小景,其间设置园林步道与后门连通。

二、结语

新农村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坚持合理、科学的设计原则,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突显村落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对建立充满活力与特色的乡村景观,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朱平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