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学设计论文

水循环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思考问题的创设.设问1:地球上的水如果全部消失会是什么样的,各种物种还能生存吗?设问2: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间真的毫无关联吗?设问3: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黄河水和海水间怎样的关系呢?设计意图:透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及背景知识引入“水”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探究的问题,为知识教学提供铺垫.学生在思考与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地球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物种都无法再生存;井水和河水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两者间可以以某种途径相连通;黄河水和海水,不是孤立的两个个体,两者间也可以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连通.这样,“水循环”的一些基本观念已经在学生头脑中产生.

2.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新课内容,让学生明白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开“水圈”的构成图,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循环过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结合这种“水循环”的解析图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补给、互相补充,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构成一个大的整体.在学生对于“水循环”形成基本认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以及冰川融水等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水体为例来阐明水体间的循环与补充的方式,进而增进学生对于“水循环”的掌握程度.

3.水循环的意义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来理解与归纳水循环的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教师对于每个意义的体现形式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有更清晰的理解与体会.

4.水资源忧患意识教育.(1)出示资料: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2)教师引导:以上有关“水”的报道可以看出,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

5.知识归纳与总结.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以固、液、气形态分别存在,这些不同形态的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且不规则的,水圈.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补给,并且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构成一个大的整体,这就是“水循环”的体现形式.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今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节约用水应当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课外拓展

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五、教学总结

1.本节课的教学中知识偏理论化,知识点的理解上难度并不大,但是让学生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形成准确而清晰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些有代表性的水体的循环过程为例,透过单个形态的水体的循环过程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自然界内水体的循环方式与循环规律,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水循环”的认知很有帮助.

3.加强对于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样是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水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理念.

作者:刘爱红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