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溶血反应中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溶血反应中应用

摘要:静脉输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三基”内容之一,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而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1],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教学中,无法还原真实的溶血反应现场,学生在生活中也只是听说过溶血反应,且其发生机制抽象[2]。该文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静脉输血;溶血反应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该本教材结合护理岗位群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3],分为基础护理理论和基础护理技术两大模块。溶血反应是“模块2基础护理技术: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中的内容,共计1学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三基”内容之一,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输液反应和输血反应共性知识较容易,但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至关重要。1.2教学目标依据中职基础护理课程目标及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护士岗位能力要求、中职护理一年级学生最近发展区特点以及课前学习情况,确定知识目标为掌握溶血反应的症状、预防及护理措施;确定能力目标为能正确判断与处理溶血反应,并预防溶血反应的发生;确定素质目标为具有护士职业态度、尊重生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1.3重点和难点。依据护理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一年级学生知识与技术水平、学生课前学习测评和存在的疑惑,确定本次课的重点为溶血反应的症状、预防及护理措施,其中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重中之重,溶血反应的发生机制、症状、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难点。

2教学策略

2.1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中专护理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15~16岁,学习自觉性不强,理解能力较差,无法有效地转化知识。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溶血反应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但经课前检测发现,学生对溶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症状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不够牢固。这些学生善于使用智能终端获取知识,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输血,只是听说过溶血反应,对这部分内容既陌生又有兴趣,这为本次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2.2教法学法。因无法还原真实的溶血反应现场案例,且它的发生机制抽象,为了变抽象为形象,结合学情分析,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云班课完成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巩固,并借助三维虚拟仿真、微课、X-Mind软件、多媒体课件及交互学习软件等多种资源与手段,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体现教、学、做一体的职教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创立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2021年第8期总第524期No.8,2021SumNo.524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点、突破难点。

3教学过程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路,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拓展三部分

3.1课前学习。教师上传微课、多媒体课件、习题及学习任务单至云班课,将学生分为6个医疗团队,并按个人兴趣确定分工。学生登录平台查看并完成任务,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医疗团队的相应岗位职责,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岗位,为课堂角色扮演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微信与学生在线交流,解答学生疑惑,根据数据统计调整教学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2课中内化。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40分钟分为三个环节,以案例贯穿,以任务为导向,实现学习目标。3.2.1环节一:新闻导入,完成任务播放输错血导致患者死亡的新闻视频,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任务一:什么是溶血反应。学生课前通过云班课平台自学相关内容,课中通过云班课平台抢答,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教师播放微视频进行补充讲解。以生为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二:溶血反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是什么。通过游戏让学生记住输入异型血、Rh因子不同的血和变质血会发生溶血反应,再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形象地展示溶血反应的整个过程,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3.2.2环节二:角色扮演,实施任务任务三:溶血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措施是什么。学生观看了溶血反应的整个过程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X-Mind软件制作溶血反应症状及护理措施的思维导图,并上传至云班课平台,教师即时评分、点评并补充。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溶血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措施,通过云班课平台展示,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全体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思考、讨论及实践,用角色扮演改变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模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重点知识,进而突破教学难点。3.2.3环节三:归纳梳理,总结评价任务四:溶血反应的预防措施是什么。学生已完成对溶血反应发生原因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从发生原因推导出预防措施,再回顾静脉输血的操作要点,并思考护士在操作中的哪些环节容易导致溶血反应发生,通过云班课头脑风暴完成此内容的学习。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归纳、梳理、总结,学生自行查漏补缺。最后通过云班课完成在线考核,教师通过云班课将整个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时、全面、动态地完成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课后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3.3课后拓展。为了使课堂学习得到前后延伸、上下拓展,教师在云班课平台推出护士资格证相关考点,学生通过手机作答。教师统计数据后进行评价,创设病例,让学生结合静脉输血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安全输血计划书并上传至云班课平台。教师通过权重设置将其转化为平时成绩,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医院见习,熟悉医院输血流程。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

4教学反思

4.1教学效果。课前,将难点前置,通过下达任务单,鼓励学生攻克难点,使学生由怕学、不学变为主动学习;课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实现学习目标;课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反馈: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都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动态、全面的评价。

4.2特色创新。(1)教学方式改革的创新。改变了以往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模式,将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融合起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着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实现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创新。将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合作与竞争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攻克难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后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近临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3改进方向。虽然课堂氛围活跃,但仍有个别学生在小组协作中不够积极,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动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评价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贾丽萍,宫春梓.基础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君雪.信息化教学设计《静脉输血方法及不良反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5):132-133.

[3]周凤竹,卢玉珍,曾满秀.吸痰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0(5):53-54.

作者:吴玲玲 单位:成都铁路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