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稞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谈青稞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青稞营养价值较高且脂肪含量较低,糖分较少,通过种植青稞,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青稞还可用作畜牧饲料,但目前中国高原地区青稞种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青稞产量及品质的提升,导致种植户收益水平较低。因此,需加强对于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分析,通过实施科学的栽培技术,促进高原地区青稞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1青稞分类

高原地区平均气温较低,为了保证青稞种植质量,需根据不同的青稞品种完善相关种植技术。根据青稞纯化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冬青稞和春青稞2种类型;根据青稞种植产地,可以将其分为本地青稞和外部引进青稞;根据青稞外皮颜色可以将其分为白青稞和紫青稞;根据青稞穗子棱角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四棱青稞和六棱青稞;根据青稞芒状态,可以分为光头青稞和有盲青稞[1]。明确了解青稞不同分类方式后,便可针对性地优化和推广种植技术,提升青稞栽培技术水平,增加青稞产量和质量。

2青稞无公害栽培技术

2.1科学选地与整地作业

在青稞种植前进行科学选地及整地是非常重要的,为青稞高品质生产提供保障。需以土层肥沃、土壤疏松、地势较高、田间排灌便捷的地区作为主要种植地,青稞种植前茬作物最好以马铃薯或油菜为最佳,尽量不要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连作种植,避免青稞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在前茬作物收获完成后需在秋季进行深耕、深翻及灭茬处理,优化土壤环境,为来年青稞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来年春季需对种植地区进行浅耕细耙,将田地内残留的杂草、秸秆、杂物及大土块清出田外,为青稞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配合施肥,满足青稞生长时的需肥要求,通过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方式进行操作,一般每公顷地需要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25万kg、450kg的尿素即可[2]。另外,在每公顷地喷湿3000~3750mL燕麦畏乳油,降低青稞种植后野生燕麦的生长数量。为了降低青稞生长过程中土传病害的发病概率,在播种前向每公顷土地施加1050g粉锈宁或多菌灵[3]。

2.2选种与种子处理

种植前优选青稞种子,对于提高青稞品质十分重要,在选种时,需充分考虑种植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播前处理,播种前7d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晾晒2~3d,之后使用饱和食盐法对种子品质进行进一步筛选,将漂在上方的瘪粒及时去除,捞出后可使用15%的粉锈灵20~30g拌50kg种子进行拌种,降低青稞种子播种后受病菌及虫害的损伤,提升青稞种子的抗性水平[4]。除此之外,在播种前测试青稞种子发芽率,保证其发芽率不低于98%。

2.3播种

青稞种子处理完成后,需根据气候特征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春青稞,10月上旬播种冬青稞。青稞播种时需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土地需播入270kg左右的青稞种子,以保证每公顷土地青稞苗能够达到210万~300万株左右。若为人工播种,需保证播种深度为4~8cm;若为机械化播种,需保证播种深度为3~5cm。常用的播种方式主要为点播、条播、撒播等,注意均匀播种,避免重复播种或漏播,播种之后需及时镇压,防止影响正常出苗[5]。

2.4田间管理

2.4.1查苗补苗

青稞出苗后需进行查苗、间苗、补苗处理,若田间缺苗需及时补种,保证出全苗,并加强培育壮苗,补苗时可将密度过大地区的苗株移栽到空地处以补充缺苗穴口。

2.4.2中耕除草

青稞拔节前是中耕除草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杂草生长较为严重,需及时进行中耕镇压,防止杂草生长影响青稞的正常分蘖。在中耕除草时,可以根据青稞种植面积及杂草生长情况,选择人工除草或机械化除草,注意保护青稞幼苗,既要提升除草率,也要避免对青稞苗产生损害。

2.4.3灌溉

青稞种植时合理进行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苗期无需进行灌溉,但是若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少、田间严重干旱,则需及时进行灌溉,控制好灌溉量,避免因灌溉不当导致青稞出现徒长情况,影响其分蘖质量,分蘖期一直到抽穗时期是青稞需水量最高的时期,此时一般需灌溉1次,以小水灌溉为主,灌浆期到乳熟时期可进行第2次灌溉,以保证青稞种植的水分供应充足[6]。

2.4.4追肥

青稞分蘖期至拔节期是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土壤肥力供应不足,会对青稞生长及有机物积累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其结实率,此时需进行追肥,一般每公顷土地需追施112.5kg尿素,青稞生长至拔尖时期后,需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酌情追肥。青稞生长至抽穗期后,一般不需要追施氮肥,以免氮肥供应量过多导致青稞出现徒长情况,在青稞生长发育期后期,如果出现叶面发黄情况,则需及时追施氮肥,而灌浆期则需重点追施磷酸二氢钾,加快有机物积累。综上所述,青稞种植管理技术优化对于其产量提升及经济效益增长具有明显影响,需充分考虑青稞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各项种植技术,提升青稞种植品质及农户收入。

作者:丁秀芳 单位:青海省乡镇企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