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机健康养殖技术论文

增氧机健康养殖技术论文

一、材料与方法

1.地点

海口桂林洋罗非鱼养殖基地。

2.池塘条件

面积1.8亩、平均水深2.8米、全池用地膜护坡,池底无淤泥,地下水源,动力排灌,配备3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备用15千瓦的发电机组一部、投料机一台。

3.苗种放养

苗种为经标粗培育、平均个体规格达100克的吉富品种,为避开高温期易发生链球菌病影响试验效果,投苗时间选在2013年9月25日,按常规池塘消毒进水后投苗10800尾,亩均6000尾。

4.饲养管理

(1)增氧机的使用:3台机分别安置在远离池堤1.5米处且用扦杆固定、形成三角对称,调整后同时打开作业,以在水流动中没有出现死角为最佳选择点。鱼体重300克/尾前白天开一台机,傍晚视天气、鱼活动情况打开1~2台机;中、后期白天开2台机,晚上12点前一般开2台机,随后看天气或鱼活动情况增开1台机,其原则是鱼不浮头少开,反之则多开或延长开机时间。(2)投喂饲料:个体重250克前投喂粗蛋白质含量40%、日投饵率4%~6%,后期改投粗蛋白质含量28%、日投饵率1%~4%的浮水膨化料,每天分2次投喂。中、后期由于池塘载鱼量较大,投喂时应注意鱼摄食及活动情况,适度控制关停机时间,一般至少保持一台机正常作业,每周停料一天。(3)水质调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20千克;前期每周加水一次,后期采取每天微量排灌,且每隔10天大量排灌一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2。对水质进行不定期检测。(4)专人专池管理:定期检查增氧机及供电线路、发电机,及时排除故障,切实保障增氧机正常作业;勤巡视池塘,观察鱼活动摄食是否有异常,制订应急方案。检测水质,做好试验记录及建档等。

二、结果

2014年4月5日起捕销售,饲养时间6个月左右,最大个体重750克、最小个体重550克、平均个体重650克;收获商品鱼6669千克,成活率95%,亩均单产3705千克;扣减苗种重1080千克,净增重5589千克,投入饲料8271千克,饵料系数1.48。

三、讨论

1.在和目前海南一般性养殖池塘对照分析中可见,亩均单产提高将近2.5倍,亩纯收入增加1倍多,尽管其电费支出是一般性饲养池塘的近3倍,但饵料系数下降了0.12,经济效益是比较可观的。

2.本试验主要通过增氧机改善水质条件,达到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产量的目的。检测数据可见试验池塘的各项有害物质指标均处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尽管后期有个别超标,但笔者认为只要使用微生物制剂或及时销售就可回避,表明了通过池塘增氧机的控制可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生产的高密度集约化程度,降低养殖生产成本,且只要管理措施到位,就可避免高密度放养带来的养殖风险。

3.本模式主要是对管理上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此饲养者应视其技术水平、池塘水深、面积、单产要求,电价、鱼价等综合考虑。尤其是高温期高密度饲养易暴发的罗非鱼链球菌疾病尚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现阶段,在饲养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开高温季节,降低病害风险。

4.从事本模式生产,增氧机的正常运行是关键,为此在准确计算池塘鱼类耗氧量配备增氧机外,还应有备用机,与此同时应重点考虑供电电力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线路的维护是否到位,且掌握一定的电工维修知识。建议具备条件的农户先小面积试养,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饲养面积。

作者:梁松 张娅 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