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棚莴苣的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思考

论大棚莴苣的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思考

摘要:许多莴苣品种具有耐寒、抗高温、抗湿的效果,在华东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秋冬季大棚种植。在江苏省的许多地区,已经根据种植经验总结出相当多的种植管理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地大棚莴苣种植情况,从优良选种、播种育苗、搭建大棚、防虫防害等方面,总结了秋季莴苣培育要点,希望能够为当地其他地区种植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大棚莴苣;种植情况;培育要点

东台市五烈镇占地约114平方千米,农业产业众多,涉及了粮食、蔬菜、水果、家禽、菌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业生产领域,是江苏省首批“味稻小镇”,东台市农业大镇和强镇。为了提高当地种植效益,秋冬大棚莴苣种植被广泛推广,无论在选种、培养还是病虫害防护,当地种植人员都总结了相当多的种植经验。

1种植情况

莴苣也叫莴笋、香笋,属于菊科莴苣属中单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在国内的许多地区都有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其经济效益也在相应地扩大,近年来具有莴苣食用习惯的越来越多,市场用量也在相应地增加。莴苣的种植技术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一些规模化生产户[1]。同时,随着莴苣种植技术的成熟,人们研究出了许多三茬、四茬植物种植技术。例如:在江苏地区许多农民春季在大棚中种植番茄,夏季种植白菜,秋季和冬季种植莴苣;春季种植西瓜,六月种植水稻,冬季种植莴笋;也有地区使用浅水藕、甜瓜、莴笋种植模式[2]。可以看出,莴笋适应能力较强,被广泛应用于秋季、冬季大棚种植。因此,农民必须学习科学的莴苣种植及管理技术,才能提高莴苣产量以及经济收益,提高种植收入。在江苏地区,春季平均开始时间为3月末,秋季起始时间为9月中下旬。江苏省中,南、北部温度在季节起止时略有差别,淮北、苏南地相差一周左右。五烈镇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模式推广,根据当地秋季到春季气候条件,总结出了比较成熟的种植经验。秋季大棚莴笋的种植时间约为9月,冬季大棚莴笋的种植时间约为11月。下面以秋季大棚种植莴笋为例,介绍如何在大棚中高效种植莴笋。

2培育要点

2.1选取优良品种

大棚秋冬莴苣种植需要选择适宜低温,光照要求低,抗逆性强,市场中常见的早熟种类,比如:冬春1、2号、东坡5号、红良玉品种等。

2.2播种及育苗

2.2.1播期。江苏秋季大棚莴笋的播种时间大概在9月的中下旬,根据当年天气或其他作物茬口,可以适当前移,在9月上旬种植。种植过程中,日平均气温要小于23℃。

2.2.2播种。本文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例,其间气温、农田地温较高于莴笋生长环境,在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冷处理。这样做,能够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芽。具体操作为:先将用纱布包好的种子浸泡在水中,待到5h~6h后,将种子悬挂在井中,也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内,通过48h的低温处理,然后进行催芽播种。

2.2.3育苗管理。在育苗管理期中,种植人员需搭建棚子,达到遮荫挡雨的效果,在播种完毕后,要保持地床温度在20℃~25℃之间。待到出苗后,白天将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夜间则控制在8℃~10℃之间。为了提高莴苣抗菌能力,种植人员要在苗期喷洒75%浓度百菌清的800倍液,根据具体田间情况搭配其他杀菌剂,进行2次~3次的病害防治。定植前的1周,种植人员要对莴苣进行炼苗,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和抗寒、抗病等抗逆性[3]。

2.3搭建大棚

搭建大棚工作可在定植前,也可在定植后,播种人员要根据具体种植情况进行安排,尽可能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保证幼苗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蔬菜种植中搭建大棚能够有效提高蔬菜单产量和植株品质,是秋冬反季种植蔬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和物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材料的棚型。从生态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种植人员可以选择热浸镀锌材质管作为大棚主体结构框架材料,根据补助标准铺设大棚。在塑料膜的选择中,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无滴膜,利用该膜膜面不能附着水珠的特点,提高大棚透光率,从而提高大棚莴苣的亩产和品质。

2.4定植

定植莴苣苗龄必须控制在25d~30d内,出现4片~6片真叶时开始定植,播种前1周要整田。植株行距为控制为30cm×35cm,同时定植控制在6500株/667m2~8000株/667m2之间。

2.5田间管理

2.5.1肥水管理。在整田过程中,要控制基肥施用量,施入有机腐熟肥1000kg/667m2~2000kg/667m2,浓度为45%的三元复合肥40kg/667m2~50kg/667m2;莲座初期,种植人员浇1次小水,浇水过程中要冲施8kg~10kg尿素。为了确保莴苣健康成长,要尽量避免在12叶前再浇水,达到保墒蹲苗的效果,确保植株在此期间形成健硕的根须以及较大的叶丛,以便在肉质茎膨大过程中形成繁茂的吸收面积、同化面积。待到第14叶~16叶出现时,种植人员要改变水分控制,增加浇水量,保证土壤湿润,促进莴苣生长。在此期间,种植人员每次浇水都要追肥,保证在肉质茎膨大过程中,于叶面施加浓度为1‰~2‰的硼砂、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一步提升莴苣产量和品质。在后期生长中,把握重要生长点,喷施2‰的青鲜素溶液,同时施用5‰的尿素水溶液,或者20mL/L的萘乙酸或者矮壮素溶液,延长供应期,延后抽薹期。

2.5.2温湿度管理。在莴苣的茎叶生长中,种植人员要尽可能将温度保持在11℃~18℃之间。莴苣在这个温度区间中生长,能同时保证叶簇增大和茎部粗壮。种植人员要尽量避免莴苣在22℃以上生长,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莴苣提前抽薹,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如果棚内日渐气温度超过20℃时,种植人员就应必须通过揭棚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在夜间,则应盖棚保持温度。如果气温降到0℃以下,种植人员要将草帘或保温被盖在小拱棚膜上,并且每隔1d~2d在11∶00~14∶00或温度较高时段,进行排湿放风,保持棚内含有足量新鲜空气。

2.5.3病虫害防治。莴苣生长过程中,主要可能发生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等病症。在防病方面,由于大棚环境相对封闭,种植人员可以以防为主,在白天气温不超过24℃,夜间气温不低于10℃的莴苣生长温度下,加大通风量,在湿度偏高时,要积极通风,保证散湿,从而防止病害的发生。一旦出现发病情况,种植人员要根据莴苣病情,及时施药,防止病情延续。例如:常见的药品有72%克露600倍液、70%百得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灵1000倍液、80%喷克6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20%菜菌清4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10%菌核净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药剂。在种植初期,可使用熏型药品“一熏灵”,将大棚彻底消杀以便,能够有效减少病菌数量,减少莴苣病害的发生概率。

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种植人员可根据病情和药品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可湿行粉剂药品种类,每5d~7d喷1次,可选取不同的2种~3种针对性抑菌药品,交替喷洒,在喷洒2次~4次后,能够有效治疗莴苣霜霉病。菌核病。该病通常发生在莴苣生长后期,在植株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位或与土壤接触叶片边缘及叶柄部位先受害。该病初期表现为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发展为软腐状,在病害部位,会密集生长出白色菌丝,呈棉絮状,后期还会产生菌核。主要防治方法是通风降湿,保证植株磷、钾含量。种植人员可以选用高脂膜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如果发现田块发病,可适当提前采收,通过间隔采收的方式降低植株密度,增加棚内通风能力以及透光性,每隔1周用1次抑菌药物,连续喷洒2至4次。

灰霉病。该病表现为叶片湿腐,茎部褐色水浸、褐色腐状。早期可增加棚中通风,摘除腐败叶片,移出发病植株。可配合除菌药液,每周喷洒一次,持续3周~4周。虫害。大棚莴笋种植期间虫害较少,如果出现虫害情况,多以地下虫害蝼蛄、蛴螬为主,也有少量出现蚜虫和潜叶蝇的情况。对于地下虫害,种植人员可施用20%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喷洒10mL/667m2。在防治地下蝼蛄等害虫时,可以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3kg/667m2,拌上30kg细土,均匀撒在种植范围内。对于蚜虫、潜叶蝇,种植人员可以选用50%浓度吡虫啉EC的3500倍水~4000倍水溶液、1.8%浓度阿维菌素EC4000倍水~5000倍水溶液;如果叶蝇处于幼蝇阶段,可选择75%潜克WP4500倍水~5000倍水溶液。

2.6收采

在3月中旬左右(可根据其他作物生长周期略作调整),通过观察,莴苣心叶部分与外叶顶端持平、植株茎秆膨大饱满、基部叶片刚刚有些变黄趋势时,种植人员可以马上进行收采。收采时间不宜过晚,如果顶部出蕾,导致莴苣品质下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的气候特点,总结了当地秋季莴笋种植中,选种、播种和育苗中如何培育出适应大棚环境生长的幼苗,以及在搭建大棚前后如何施加足够的肥料,保证棚内温度的方法。最后总结了莴笋种植中常见的疾病和虫害,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周佳琦,张钰,张梦燚,等.丛枝菌根真菌对基质栽培叶用莴苣和菠菜氮肥用量的减施效果[J].中国蔬菜,2021(10):57-65

[2]李伟明,刘庆叶,吴旭东,等.间作莴苣对西兰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效果[J].长江蔬菜,2021(16):60-62.

[3]邓文财.甜玉米—中稻—莴苣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7):30-32.

作者:王艳 张晓晨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五烈镇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