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各类季节性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园林建设必须打破植物生长的正常规律,采用反季节种植的技术手段,以达到提高植物成活率的目的。为了大幅度提高植物移植的有效成活率,就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因此,要对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研究,提高反季节种植苗木的成活率,保证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详细研究了反季节种植领域园林绿化施工建设的关键技术,提炼出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原则。

关键词:园林;园林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绿化

反季节种植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相对苛刻的生长季节种植作物。该技术可以满足非有利条件下的植物生存和发展条件,加快景观美化进程,确保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往的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往往会选择在春季和秋季之间进行,这是源于此时正是植物的生长旺季,因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其存活率。但在目前城市园林建设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各类植物的反季节种植研究进度也要随之加快。一般来说,在树木的生长休眠期对其实施移栽是最佳选择,此时的存活率相较于非休眠期间的树木要提高很多,绝大多数园林植物休眠期被界定为落叶以后到发芽以前。当植物处于非生长季节时,其根系会像部分动物一样处于冬眠期,此时其生长性会较差。因此对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反季节种植成活率分析

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实施需要面对两大主要问题,即生存率和植物生长状况。种植植物能否生存由其根系的生长发育能力和生长的趋势所决定,而植物的根系存活健康状况取决于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对于植物来说,根系是其营养吸收和水分供应的主要来源,并最终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生长动力。只有这样,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的成活率才可得以保证。倘若植物根系的营养和水分供应出现问题,则无法保证其生长和存活状况。此外,植物栽培技术和随后的保护管理同样也是影响植物生存率的重要条件。每种植物的季节生长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春季,某些植物生长条件处于良好状态,此时其再生能力很强,该类植物的叶片在此时往往未完全生长至展开状态,此时进行移植施工不会对其生长造成过大伤害;夏季,植物水分蒸发比较严重,加上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如果在此时进行移植往往无法保证其存活率;冬季,气温较低时植物根部会停止活动而进入休眠状态,同样也无法保证植物移植的存活率。

2反季节种植技术基本原则

2.1植物生长特性。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往往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园林绿化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技术就是要在保证转栽植物生存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其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的操作施工。除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外,还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如土壤的湿度、酸碱度和各元素含量、空气湿度以及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等,土壤水分测定过程见图1所示。在考虑到上述各种条件限制后再对植物的种类进行选择,继而考虑具体的反季节种植施工步骤。当然,因各个园林绿化要求不同,还需考虑植物的外观以及其绿化效果,尤其是绿化面积很大的园林,更要做好整体把握。

2.2适合性原则。在园林绿化反季节种植施工时,除了要考虑各类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种类选择之外,其种植的时间和地点也要进行重点考虑和规划。在推进具体的施工进程时,要留意施工时间不能和周边居民的休息时间相重合,而且要优先选择噪声制造最小的机具,尽量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选择树木的种植点时,除了考虑美观和规划外,还要对周边土体和气候进行调查,若土体条件不满足要求,则要对土体进行分门别类处治后才可进行施工,以达到保证其成活率的目的。

3反季节种植技术关键步骤

3.1前期准备。在种植前要做好季节种植的施工准备工作。以往的规划和经验的合理安排将会对提高反季节种植的植物存活率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上面提到的做好现场土壤环境和周边其他环境的调查,为移栽树木准备好利于生长的栽培坑外,还要紧密结合植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合理包装,以避免树木在存放期间因缺失养分或水分而影响后续的种植施工和存活率。

3.2时间节点选择。反季节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植物生长的自然法则,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对树木成活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各类树木适合在3月~5月、10月~11月进行种植,在此期间树木的水分和养分吸收与树木的消耗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树木此时并未进入休眠状态,这时进行施工作业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恢复,不会对树木造成过大的损伤,可以保证其成活率。当然,在植物刚进入落叶阶段也是一个很好的施工移栽时间,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植物的水分挥发水平较低,如果对树木进行合适的修剪操作,同样也能保证其较高的成活率。

3.3种植土处理。植物和土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恶劣的土壤条件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针对反季节种植的绿化树木,土体状况对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前要认真考察并处理移植地的土体条件,保证其能满足树木的最佳移植条件。对土体厚度、含水量、养分含量、孔隙率以及透水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如果某个方面的土体条件不满足要求,就要优先对其进行处置,直到满足条件后方可进行移植施工,否则将会导致树木根系腐坏、营养不足,最终致使其死亡,严重影响移植存活率。另外,休眠期树木因其活性下降,对各类病害的抵抗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要对土体进行消毒杀菌,并可顺带消灭土体中的各类害虫,从而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在对种植土进行处理前,要对移植的土体条件进行全方位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以保证其土体条件良好。土体处理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施肥,以保证土体中有足够的养分供树木吸收。此外,操作人员还要合理安排树木种植点,通过浇水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喷洒蒸发抑制剂、发芽抑制剂来减少因叶片掉落而造成的水分丢失。

3.4植物选择。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树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周边的建筑环境,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正确的植物种类可以提高其移植的存活率。选择树木种类应遵循下列准则:①优先选择本地树种,其对施工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成活率;②如果当地没有特别适合的树种,应当选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的树种。这种树种具备较高的抗性和免疫力,在移栽环境变化下能保证存活率,同时还要考虑树种的空气净化能力和维护的便利性。

3.5树苗挖取。树的根是其吸收养分的途径。在挖取幼苗时,要保证幼苗根系的完整,并且携带部分土体,这样可以在挖取后继续给幼苗提供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来源,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将挖出的幼苗根系用土体包裹好,其中可以掺加部分生根粉(如图2所示)。为了减少后续过程中水分的挥发,可以适当剪掉一些多余的叶片。

3.6运输管理。在装载幼苗之前,首先用草袋包裹树干和根部,以防止树苗下部根系土体和其中掺杂的生根粉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掉落。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幼苗内部水分的蒸发,可以在其表面喷洒一些水。装载时,按顺序排列幼苗,并将幼苗紧紧地绑扎好,以确保幼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因震动而受到损害;卸载时,不宜采用过于激烈的手法,以防止损坏树苗或者震掉其根系的土体。当树苗抵达施工点后要尽快实行移植工作,不要让树苗在场地过夜。必要时可对其实施合理的喷水来保持树苗根系土体的水分含量。

3.7修剪工作。幼苗在种植施工前要进行适当的修剪。适度的修剪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的呼吸和水分蒸发作用,从而减少过多的植物生物活动而浪费能量和养分影响其后续生长。修剪树苗时,应确保刀刃切口平滑(如图3所示),除了对树冠进行修剪外,还要对其根系进行一定的修剪,同时还要对刀刃的切面进行一定的防腐处理,避免其修剪时损坏树苗。

3.8种植工作。幼苗种植的坑洞最好采用手工挖取,此操作有利于在回填时促进挖出土体的再次结合(如图4、图5所示)。该种施工手法因其特殊性,往往无法采用机械设备来替代,因此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但考虑对反季节施工树木成活率的要求,这一步却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采用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操作,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会造成树苗根部空洞过大,导致树苗根系得不到良好的生长和发展,而且在回填土体时也会提升施工难度,最终导致树苗成活率直线下降。在冬季施工时,要杜绝使用冻土栽培,因为冻土的施工难度往往更大且树苗不易存活。另外,冬天施工时要用保温塑料包裹树苗,以防止低温冻坏幼苗;在夏季施工时,要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节点,避免在中午的高温环境下施工,因为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会引起非常严重的水分蒸发现象,而幼苗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因其根系尚未恢复,无法弥补水分的消耗,会导致脱水而死亡。因此在夏季最好选择阴天进行操作施工,这时的空气湿度能给树苗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结语

总之,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在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反季节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在利用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园林从业人员要正确把握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不断学习先进专业知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水平。

作者:彭会兰 单位: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