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探究

摘要:珠芽蓼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同时还是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主要饲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经过三年对珠芽蓼的人工种植优化,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珠芽蓼的人工种植技术,以期为今后规模化种植珠芽蓼提供生产技术指导。

关键词:珠芽蓼;人工种植;管理

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是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蝎子七、山高粱,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青海、贵州、云南、甘肃、吉林、内蒙古、湖北等地[1]。珠芽蓼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退烧、止泻、调经、收敛和止血的功能;根状茎和果实富含淀粉,可酿酒,幼嫩茎叶可做饲料。珠芽蓼除了作为传统中药材外,其块茎还是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3]。珠芽蓼多生长于高原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等原因导致珠芽蓼生长周期长,块茎生长速度缓慢且极易碳化,利用率低[4]。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人工饲养技术的完善,市场对珠芽蓼的需求空前加大,人为大肆采挖野生珠芽蓼会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导致冬虫夏草的生态环境也遭到威胁,严重影响高原寒区的生态平衡[1]。因此,人工种植珠芽蓼是解决市场需求和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珠芽蓼的人工种植面临着较大的技术难题,如种植地的选择、种植方法、除草方式、施肥管理等。本文结合三年珠芽蓼的种植情况,总结珠芽蓼较为有效的种植技术,以期为今后珠芽蓼人工种植提供生产指导,同时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脱贫攻坚提供持续有效的生产途径。

1种植地选择

珠芽蓼为高山草甸植物,耐寒、喜强光,怕高温干旱,通常长在海拔1200~5000m的山坡草地、山谷溪旁、沙河滩底、林下及林缘边等区域,要求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湿润,富含有机质。因此,珠芽蓼地块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药材的道地性,选择向阳的山谷东南面,坡度小,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以砂质土或壤土为佳,同时尽量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区域。

2整地施肥

2.1冬前翻耕。对选择的地块进行冬前翻耕,经冬天低温和强光照射后,可减少土壤病原微生物及虫害数量,从而有利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2.2播前整地。播前将冬前翻耕地块进行二次翻耕整地,整地的同时进行施肥,每667m2撒施有机肥2000kg、尿素20kg、磷钾肥50kg或者复合肥80kg,翻耕土壤深度30cm,整平、耙细,然后做成宽1.2m、高25cm的高畦,高畦周边需疏通排水渠,防止涝害发生。

3种植

3.1珠芽处理。每年五月底到六月底,珠芽蓼陆续成熟,刚成熟时为采种最佳时期。选取大小均匀、千粒重在20~30g、未萌芽的新鲜珠芽作为种子,播种前3d用10%的大力士拌种剂250mL与马大赛20g、多菌灵40g混合后,兑水50kg浸泡珠芽,24h后捞出,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

3.2播种。将拌种处理好的珠芽均匀地撒在开好沟的畦面上,随后用商品有机肥或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2~3cm为宜,播种量5~8kg,基本保苗量为40万株/667m2,播后保持土壤湿润。

4田间管理

播种后15~20d出苗,珠芽蓼成苗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珠芽蓼生长缓慢但同期的杂草生长迅速,导致杂草与珠芽蓼幼苗争夺水分、营养和光照,为此需要注意补水和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第二年珠芽蓼生长极易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严重影响了块茎的膨大,应合理控制水肥,促进珠芽的营养生长,增加珠芽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珠芽蓼成苗前管理、杂草防控及营养生长调控,是珠芽蓼优质高产的关键。

4.1成苗前管理。珠芽蓼的成苗周期长,在60d左右,如遇干旱高温天气,无法正常成苗。为使珠芽蓼在出苗后顺利成苗,此过程需要注意水分管理和杂草防控。如遇高温天气,应及时遮阴补水。

4.2成苗后管理。当珠芽蓼长到四叶一心时,标志着已进入成苗期,珠芽蓼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增加。此时应结合中耕追肥一次,中耕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kg,并进行间苗,株距控制在3~5cm,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密留匀,人工除草、间苗尽量避免在下雨天进行。

4.3入冬前管理。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到4℃以下,并遇下雪和霜冻时,珠芽蓼开始倒苗,持续时间跟种植环境的气候有关。这段时间为冬季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可采用触杀性灭生除草剂对种植地块统一除草。除草的同时可以加入大力士有机水溶肥一起喷施,一方面为地下块茎补充营养,使珠芽蓼顺利越冬;另一方面为来年的珠芽蓼返青出苗提供营养,提前出苗,延长珠芽蓼的营养生长周期。

4.4第二年管理。珠芽蓼的第二年的管理以促进块茎膨大和杂草管理为主。杂草的防除以人工拔除为主;追肥管理方法,见表1。

5珠芽蓼病虫害防治

珠芽蓼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蛴螬、蚜虫等。

5.1霜霉病。霜霉病是一种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下表面呈现一层白霜,高温后叶片干枯,可用400~600倍液百泰或霜霉灵进行喷施防治,一周后重复一次。

5.2白粉病。多发生于珠芽老叶,叶柄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后期自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防治,间隔10~15d喷施一次。

5.3蛴螬。蛴螬多在秋季温度适宜时为害珠芽蓼块茎,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375~750kg灌根,根据为害严重程度决定稀释浓度。

5.4蚜虫。蚜虫多聚集在珠芽蓼嫩叶上吸取汁液,使叶片呈干枯状,可用40%吡虫啉水溶剂1500~2000倍液或吡蚜酮稀释液喷施,重复一次。

6采收加工

珠芽蓼一般生长一年半到两年可采收,采收时为确保珠芽蓼不被损伤,尽量去除其表面的泥土,挖回后统一除杂,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室温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两个月,在冷库中进行长期保存。珠芽蓼产量一般为800kg/667m2,产量高时可达1200kg/667m2。珠芽块茎的品质以无碳化、无机械损伤、色泽深红的块茎为最佳。

作者:李宇辉 黄期 龙俊儒 吴彬 沈屯凯 陆兴贵 付沉钟 单位:赫章县鑫森劳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广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