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种植技术

【摘要】生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千家万户的重要食材,也可腌制、加工、入药等,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生姜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生姜的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徽县;生姜;种植技术;姜种催芽

徽县位于嘉陵江上游西秦岭南麓的徽成盆地,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2℃,无霜期214天,年均降雨量746毫米,日照1689小时,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生姜种植的适宜产区。[1]徽县2017年从山东引进生姜进行试验种植并取得成功,所产生姜色泽鲜艳、肉质脆嫩、辛辣适口、芳香浓郁。经过两年试验示范种植,2019年全县发展生姜400余亩,平均亩产量7000斤,平均亩产值1万元,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良好种植业。

1)种植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要求地块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选择优质种姜: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商品性好的生姜品种。挑选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徽县以山东面姜、云南滇水姜、四川小黄姜为主推品种。

3)姜种催芽:

姜种从姜窖取出后摊在地上晾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和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600一800倍液喷施消毒、杀虫,然后将姜种装袋(每袋40公斤),放入催芽棚催芽。催芽棚一般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建造,长、宽、高一般为10*5*2.5米,棚面为三层覆盖,即用两层棚膜中间夹一层保温棉。[2]棚内姜种分3层堆放,棚内采用火炉加热,开始催芽时24小时持续加热,但棚内室温不得超过50℃,催芽全程要求姜种温度不高于28℃,不低于12℃。棚内湿度由姜种自身调节,一般不需人为干预。催芽15天后按照上下互换、左右互换方式进行倒棚,保持姜种受热均匀,约20天后姜种开始出芽,25-30天后当姜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4)整地施肥开沟

:播种生姜的地块应深翻2—3遍,使土层深度达到30—40厘米,播种前应结合整地亩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和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00公斤作基肥,然后进行耕翻使土肥混匀,按照沟中心距70—75厘米,沟宽12—15厘米,沟深23—25厘米进行开沟。

5)适时播种:

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在沟内亩施适量的有机肥、生物菌肥和15公斤三元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如果地块内地下害虫较多,可撒施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按照株距22—23厘米(即1米播种4棵半)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并用手轻轻按入土中,覆湿润细土2—3厘米,每亩保苗4600棵左右,需发芽姜种250公斤左右,播种后在姜沟内铺设滴灌带,再搭上小拱棚,盖上专用棚膜。

6)追肥浇水:

播种20天后开始出苗,45天后基本出齐,姜苗长至地膜顶端时及时放苗,防止烧苗,姜苗出齐后揭掉地膜。发现出苗后及时用滴管浇一次水,二、三芽发出后分别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次施5公斤水溶肥。一、二、三芽都长到15厘米以上时根据苗情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15-25公斤,三个芽都长到30厘米以上时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60公斤,施入后全园漫灌。立秋之后生姜已经处于生长的旺盛期,此时其地上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分枝与新叶,地下部分的根茎也迅速膨大。在生长旺盛期的生姜植株生长的速度较快,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比较多。要想满足此时植株对于水分的需求,栽培人员应该将其种植土壤的湿度维持在75%~85%左右,这样才能够利于生姜的成长。最后在收获前的3~4天,还需要再一次进行浇水处理,这样就能够使得收货时的姜块上能够附带一些潮湿的泥土,进而延长下窖贮藏的时间。在生姜种植的前期天气气温比较低,雨水较之后更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要想防止姜田积水,栽培人员还应该完成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实现雨停水干,这样才能够促进植物的生产。而对于幼苗的生长后期,很多地方的土壤都会有青草以及油菜壳等覆盖畦面,这样就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旱保墒效果。

7)遮阴降温:

生姜是不耐高温和强光的作物,因此在幼苗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可用遮阳网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

8)防旱防涝:

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病的发生。

9)及时培土:

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适时进行培土,一般在苗高20厘米时开始培土,每次培土5—8厘米,共培土2—3次。

10)病虫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后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姜瘟病,防治时一般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方法,应及时清除染病的姜株,再使用5%的石灰水或用0.2%的硫酸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生姜虫害主要有姜螟,用敌百虫进行叶面喷洒防治。姜蛆用辛硫磷进行灌根。

11)生姜采收与储藏:

生姜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采收,最好选择在晴天采收,采收时用锄头把根茎翻出,再去掉姜苗和根系,去除根茎上的泥土,采收时动作要细致,避免损伤根茎,应在霜降前收完,采收后晾干水汽即可进行储藏。[3]生姜最适宜的储藏温度为16—20℃,一般采用地窖储藏,采挖地窖应选择交通便利、避风向阳,地势高的地方,地窖挖好以后用砖铺地,方便生姜堆放,地窖周围可以垫一层稻草,在运输和搬运生姜过程中要防止根茎受伤,生姜储藏期间要经常检查,看是否有腐烂生姜或者温度是否适宜,发现腐烂生姜应及时挑出,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通风。

12)高产栽培方法:

想要实现生姜优质高产,第一要选择适宜种植地块。应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宜,种植区域要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基肥最佳为腐熟的鸡粪、羊粪、草木灰等有机肥;[4]第二要选择优质抗病品种。播种前去除弱小姜种,并对土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第三要轮作倒茬。生姜种植最好选用新茬地,应与葱、蒜和豆类等作物进行轮作倒茬,防止连作障碍;第四要科学管理,根据生姜田间长势在每个阶段严格落实追肥浇水、病虫防治、清除田间杂草等管理措施。

13)种植效益分析:

①种植投入:种植生姜的费用主要有姜种、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物资投入和人工管理投入。种植1亩生姜需姜种500斤,每斤6元需3000元;地膜、钢条、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需1000元左右;人工管理费用需2000元左右,以上各项共需投入6000元。[5]②产量效益:生姜平均亩产量3500公斤,每公斤4元,亩产值达1.4万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纯利润8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面积发展生姜产业可有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因此生姜种植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农村大规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彪.生姜种植高产栽培方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2.

[2]董克锋,张庆才.大棚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7):57.

[3]高山林.脱毒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5(1):14-15.

[4]赵英良.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7(4):31-32.

[5]栾爱民.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北京农业,2001(4):6-7.

作者:石爱红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蔬菜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