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的扩大,因此,保证青贮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掌握关键的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浇水等方面进行,同时还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整地;种子;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是生产青贮饲料的重要原料,现阶段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要想实现青贮玉米优质高产的种植目的,就需要掌握青贮玉米关键的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另外,青贮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病虫害也是青贮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因此,做好青贮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非常的重要。只有科学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保证青贮玉米的质量。

1种植技术

1.1品种选择。青贮玉米的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株型不同,植株的大小也不同,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所选择的品种要具有生长旺盛、分蘖能力强、品质好、不早衰、果穗大而多、营养丰富、成熟早等优点,目前宾县地区常种植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良禾9号、红单10号等。

1.2选地和整地。因青贮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能力强,因此对土壤的要求通常也较高,因此要做好选地工作。所选择的地块要求营养丰富,通风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肥和保水能力强,并且要注意不能选择在低洼处。并且青贮玉米不宜连作,否则易引起严重的病虫害,严重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要求耕深在30cm左右,耕后耙细,保持土壤深层松细平,做到上虚下实。在整地的同时还要施足基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加量为2~3t,必要的话还可以配合使用适量的化肥,可每公顷使用70kg左右的氧化钾结合整地施入田间。

1.3种子处理。为了提高青贮玉米种子的发芽出苗率,要提前将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要选择颗粒饱满、成熟度好的种子,并且在播种前晒种1~2天,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选择药剂进行拌种,如在防治地老虎时可以使用50g辛硫酸加水25kg稀释,对种子进行喷雾,然后闷种1h。

1.4适时播种。青贮玉米的播种要做到适时播种,一般最佳的播种时间在4月中下旬,最晚不要超过5月中旬,此时地温可稳定保持在5℃,如果播种过早则不利于种子发芽。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通常较大,在播种时可以选择机械播种,在播种前需要设置好播种距离,进行条播,保持播种深度均匀、土壤覆盖均匀。在播种后要及时的镇压,播种深度一般在3~5cm。青贮玉米的种植要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保持在每公顷9万~12万株,播种量为每公顷40kg左右。

2田间管理技术

2.1做好查苗、补苗工作。青贮玉米在发芽出苗后要做好查苗补苗的工作,以及时的发现缺苗的地方,做好补苗的工作,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的真叶长出3~4片时要做好间苗工作,将病苗、小苗、弱苗、杂苗拔除,将大苗、强苗、健康苗留下,对于苗稀疏的位置要进行补苗。对于青贮玉米一般不需要进行定苗。

2.2中耕除草。从青贮玉米出苗到拔节期需要中耕2~3次,第一次选择在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第二次中耕选择在拔节前,第三次中耕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中耕时要避免伤到玉米苗,在最后一次中耕时要注意高培土,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中耕的同时要做好除草的工作,除此之外在幼苗生长前就需要做好除草的工作,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喷雾除草,用量一般为每公顷500kg左右。在出土后也需要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避免杂草与玉米苗争营养、水分和阳光而影响青贮玉米生长。

2.3合理浇水和追肥。在青贮玉米整个生育期需要及时的灌溉,青贮玉米植株高大,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但是在青贮玉米苗期一般不灌水,此时应进行蹲苗,蹲苗要遵循蹲肥不蹲瘦、蹲黑不蹲黄、蹲湿不蹲干的原则进行。在第一次追肥的3天后进行第一次灌溉,要灌足水,保持土壤湿润。随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灌溉,但是要避免田间积水,否则会引起青贮玉米死亡。青贮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除了要施足基肥外,还需要做好追肥工作,每次追肥都需要伴随浇水。

3病虫害防治技术

3.1选择高抗性品种。不同品种的青贮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不同,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除了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外,还需要关注该品种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要求选择适应性广,对主要的病害,如纹枯病、大小斑病等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3.2合理种植。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避免连作,前茬作物可以选择豆科、瓜果类等与玉米亲缘关系较远的作物。但是这类地块易发生霜霉病、根茎腐病等,要做好该类病的防治工作,尤其在播种后幼苗期要加强防治。另外,种植时要注意控制好种植密度,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田间的通透性较差,极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因此,每亩地的种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1亩≈666.67m2)。

3.3加强田间管理。在整个生育期都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要合理的施肥,注意不可施加过量的氮肥,否则会导致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拔节期后,要控制氮肥的施加量。

3.4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防治病虫害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的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在防治大小叶斑病和纹枯病时可以使用多菌灵,在心叶末期到抽丝期间喷施;在防治地下害虫时可以在播种前使用药物拌种,或者将药剂撒播在垄沟中。

作者:牛虹宇 单位:黑龙江省宾县鸟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