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路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路径思考

摘要: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国人的幸福指数,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并推行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优化升级。然而,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面临众多问题。本文注重从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路径4个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介绍。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用7%的土地养活了21%的人口,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粗放式管理的现象,导致整体的农业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旨在真正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展开论述。

1农村经济管理的涵义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切农业工作的总称,包括具体的农业活动,如农作物的种植、加工,还包括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等。在本文的论述中,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指以下几点内容。农业管理者以市场为导向,在深入认知农业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农业中的生产管理,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最终达到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中的农业经济管理是指,政府以农业市场的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增强生产要素的活性、农业经济方案的制定、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以及监督部门的制定,还有奖惩制度的执行等等多方面的工作,旨在充分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强农民的收益,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2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为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性氛围缺乏。笔者对此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希望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2.1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存在小农为主的模式,这种农业经济生产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且具有明显的不健全性,此种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方面一,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一些农业管理部门并未真正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而不能制定具有现代性的管理体制,导致整体的农业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方面二,从从业者而言,部分农业从业者存在严重的消极思想,比如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导致相应的政策不能“接地”,造成现阶段的农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从从事农业的人口而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的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经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的尴尬状况。

2.2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本文中的农业政策是指绿色发展道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责任人需落实绿色发展道路,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争取优惠政策的支持,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状况。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落后性。部分相关责任人将农业管理的重点放在解决人们的温饱上,并不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导致一些危害环境行为的出现。第二,农业从业者缺乏环保意识。部分农业者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存在滥用药品、污染环境的行为。第三,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从事农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但这些地区不具有相应的经济基础,而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这也导致部分地区不能更为高效地执行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2.3不具备创新性氛围

科技是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如下的现象。现象一,部分农业从业者并考虑实际经济问题,没有采用相应的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现象二,在部分农村地区,科技人才相对较少。现象三,部分农业院校并未与当地的农业产生进行衔接,导致部分农业地区缺乏相应的科技资源支持。

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3.1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管理体制

本文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构建主要从现代化政策的制定、生产专业化及管理信息化的实施3个角度论述。在现代化政策的制定方面,相关农业从业者首先需要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制定的适应性和时效性。在生产专业和管理信息化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注重结合市场的变化调整农业农产品的种类和规模,构建出能够及时反馈市场的农业产业模式,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与此同时,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各个农业负责主体需要根据各个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灵活使用现代化设备。比如,在农业的生产方面,相关负责人一方面可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提高农产品的收割效率,或是进行更为环保和高效的农药喷洒,另一方面可运用大数据记录各种农业活动,并将这些农业活动与农业市场进行对接,真正以市场为依据进行农业活动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3.2深入落实相关农业政策

经济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在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农业相关负责人需要重视环境的保护,真正从根本上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行为。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可从如下角度入手。角度一,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责任人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农民增收,又需保护环境,真正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角度二,引入专业性的环保人才。人才是促进相关环保政策落地的助推器。在人才的引进方面,相关负责人可结合本地的发展,争取政府的支持,构建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让人才在发挥智慧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奖励。角度三,注重环保宣传,并在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相关负责人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真正让农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约束他们的行为,真正构建出绿色、生态、和谐的农村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3.3制定多元策略,推动农村地区生产创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农业产生也遵循这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相关负责人应重视农业创新,并结合本地的发展状况,灵活制定多元化的创新政策,推动本地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须注重如下几点。一是拓展创新资金的来源。二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由初级加工向深层次加工转变。三是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四是构建与高校合作的生产模式。通过引入资金,相关负责人可为农业发展带来资金的支持,从而引入相应的设备,推动农业的精细化生产;通过引进人才以及与高校合作,相关人员可解决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入更具有现代性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更深层次地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提升本地的农业发展水平。

总而言之,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一方面需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争取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借助各种新型力量,比如科技、人才等,扭转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弊端,构建出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在推动农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侯凤珍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