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

摘要:中国是一个现代农业大国,农村市场经济管理是加快构建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快构建现代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农村市场经济管理质量将影响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对此,在深入开展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活动时,要深刻审视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现代农业经济市场管理战略,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

在五位一体和三个全面的农业政策方针指引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三农的扶持力度,逐步推进了传统农业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以农进城,工业技术反哺现代农业。随着我国新农村体系建设和新型农业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社会经济也逐步获得长足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目前信息电子科技普遍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社会经济经营管理的各领域,科技的发展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并且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从技术转向创新型农业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结合国内长久的农业发展历史来说,我国早期的农业发展是支撑整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发展状态,还能侧面推动人文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管理需要依靠国家的经济治理方针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市场管理活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前期考察收集数据,了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发展方针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规则,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要针对智能化生产阶段中的相关环节进行细节方面的规划,推动计划落实、协调工作,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系统化、统一式的管理。

二、新农村建设下的机遇

为了大力促进我国农村生产经济稳中有好地发展,中央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总体发展目标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基本发展原则,以探索创新现代村镇经济建设模式为主要战略龙头,以持续提高当前全村全体农民收入保障水平为主要战略核心,以坚持建设五年发展一个中国农村特色现代农村经济优势产业示范园区项目为主要战略依托,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农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化规模经营,完善农村社区基础配套农业设施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发展农村现代农业技术公共化和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业等事业,提高当前我国现代农民经济社会整体素质和基本财产生活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反哺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城市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当前阶段我国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济在国际涉农服务市场的整体综合竞争力。

三、农业经营现状

(一)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

尽管我国一直积极致力于经济管理和促进农业建设经济的发展,并先后实现了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的价格优惠收购措施、新农村合作社就业补贴等,新农村农业建设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缺乏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管理体制。农村经济大多还停留在一些政策性的要求上,还需继续完善我国相应的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管理体制。当前落后的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管理体制可能导致农业经济生产活动管理缺乏有效执行力,不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经济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乡村农业基础经济管理,并不断探索出台许多相关的乡村农业基础经济基本管理优惠政策和规章制度,但在农村基层没有统筹的农业管理部门,这些新的农业基本经济管理政策在有效促进和惠及乡村农业发展方面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基层经济管理服务部门过度重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生产经济信息管理服务内容的书面化和绩效考核反馈,忽视了在实际基层农业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最直接的问题是,许多农村农民对基层农业生产经济信息管理的相关政策法律要求了解不充分,农业生产经济信息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农业行政管理权力,在其他经济管理服务活动中也往往缺乏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农业基层经济管理的技术漏洞。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现代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农业管理技术开展基层农业生产经济信息管理服务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农村生产活动。

(三)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经济管理是高度专业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掌握国家的涉农政策。其次要合理组织指导农业经济活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且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农业经营活动中就不可能制定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计划。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此外,对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认识存在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

(四)金融体制不健全

目前,新农村体系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致力于将传统农业转换成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实现该模式仍然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因为目前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不能做到集中分配所有农业生产运营管理者,农村金融单位也很难充分发挥惠农惠民政策的功能,进而直接导致优化乡村农业经济生产建设变得非常困难。另外,无法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衔接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农业产品生产服务运营无法正常开展,进而直接导致部分企业无法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因为它本身缺乏专门的农业生产服务管理体系,造成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无法及时获得有关优化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关政策,极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者无法充分利用所有农产品原料加工,无法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一)改变管理思路,完善管理体系

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了环境和政策优势。为了有效促进基层农业生产经济部门管理的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改变工作管理内容,提高管理工作服务质量。首先从提高农业管理者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水平做起,进而提高基层农业生产经济部门管理的科学有效性。高级农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基层农业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基层农业生产经济部门对管理当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级农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当地农业经济生产的主要内容特点确定有效的农业管理政策方法,并在当地的各项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加以科学运用和改进。其次,基层各级农业生产经济部门管理人员还需积极加强农业管理方法政策的贯彻执行,增强管理责任感。同时,要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为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和经济基础。农业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能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乡村农业生产经济经营管理体系信息化,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的健康转型,因而还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开发投入,加快乡村农业生产经济经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重新建造乡村农田灌溉水利发电工程、优化新建农村农田电力设施等对乡村农业生产经济管理进行有效改善。另外,还要继续加大对乡村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引进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在加大农业科技开发投入的同时,继续加强农村节能低碳减排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工作,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农业信息化上,要通过大力开展乡村农业经济信息化,运用新型的农村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农业社会生产经济活动。对于信息化体系建设,可通过建设互联网农业生产经济信息网站,以此为信息支点,通过线上线下运营的商业模式加快拓展农产品的国际流通途径,以此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

(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以往的乡村农业收益生产经营主体比较倾向优化管理绿色农作物生产能力,这种简单的优化农村地区经济收益管理体制极大程度上影响乡村农户提升收益生产水平。为此,农业收益生产经营主体一定要努力调整完善乡村农业收益生产能力结构,并探索建立健全多样化的乡村农业收益生产能力结构管理模式,方可提高乡村农户的纯食用收益生产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农村区域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实现农业规模化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绿色农作物,通过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作物和纯食用绿色环保农作物的多种手段,更好地提高农作物本身具有特色的农村地区经济竞争力和价值。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农业社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是推进农业社会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首要任务。根据我国农业社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队伍的发展现状,应从管理人员的实际出发,加强对我国现有农业管理人员的基本专业理论技术培训和职业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当前农业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基本条件,定期组织技术沟通交流培训,并适时聘请农业有关管理专家或其他高素质农业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相关培训,以利于提高现代农业社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管理服务技能素质,并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的农业管理指导创新思维和基本职业管理创新能力等,提高我国现有农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岗位感和服务水平,加强其责任感,进而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综合能力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应充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成为农业经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论基础。因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管理者需要不断改革和建立完善新的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策略,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不断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农村产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庄绪红 单位: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财经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