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乡村振兴下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 要:大量实践证明,民族村寨旅游能给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带来切实的利益,能有力助推该区域的乡村振兴,但这一过程中也凸显了一系列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环境问题、科技融入问题等。笔者深入探讨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与融合,保持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性

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民族村寨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关乎“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重要的“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该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长期以来,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制约,民族村寨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其发展具有较大的地域局限性,加之村寨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向纵深发展,可持续性能力不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体到民族村寨旅游,就是要在不断发展相关旅游产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提高村民在地方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参与度,逐步解决民族村寨内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就业等实际问题,使当地村民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增收,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1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

民族村寨旅游,从字面意义上来解释,就是指以传统的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该区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的游览内容,体验不同于自身生活区域的异质文化,满足心灵深处寻求“乡愁”的同时,也能求新求异的一种旅游活动。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越来越多人选择到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少数民族村寨寻找心灵的寄托。大众旅游这一需求促进了民族村寨旅游的蓬勃发展,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益处。但与此同时,也突显了这一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困惑或阻碍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绊脚石。

1.1旅游资源挖掘不够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游客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异质性使得很多游客想要体验有深度的村寨旅游。这种深度游具体表现为自然风光的深度游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自然风光是一个村寨能否吸引游客的外在条件,而民族文化传统则是村寨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是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之本。传统的民族村寨旅游依托的是村寨内固有的山水和建筑,以及部分具有展演性质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丧葬、祭祀、婚嫁等。随着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较为凸显的问题就是旅游资源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挖掘度不够,仅以山水为资源无法满足游客的深度需求,传统的农林种植方式、耕作方式和特色建筑方式等资源未能充分发掘。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度不够,仅依靠展演性的传统节日无法长久留住游客,传统手工艺的体验未能深入游客内心,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也未能真正让游客产生共鸣。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少数民族村寨固有的传统文化面临逐步流失的风险,村民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度低,他们更易于接受大众文化。这使得民族村寨旅游的根本——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4)传统手工艺人流失较为严重,这些手艺人为了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很大一部分选择外出务工,赚取更高收入,这就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流失,同时面临更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因为年轻一代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不愿意学习这些传统手艺。

1.2加剧了贫富差距

民族村寨旅游并不会同步让所有村民共同富裕起来,总是那些占了天时和地利的村民能更多地享有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村寨内生活在山脚的村民就能比生活在山上的村民更能抢占旅游业发展的先机,山脚的村民无论是在提供旅游所需的住宿、餐饮还是文化活动方面,无疑是具有一定地理优势的。同时,受过教育的村民和头脑较为灵活的村民,对比没有受过教育的村民和年纪较大的村民,他们更能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程中更好地把握商机,逐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感受到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仅是让一部分人获益,反倒进一步加剧了村寨内部的贫富差距,打击了一部分村民从事民族村寨旅游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3激化了村寨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之一,在没有民族村寨旅游之时,少数民族村寨内大多由于现代化技术的较少融入,而保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村民也能有意识地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源受到污染的情况鲜有发生,也正是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民族村寨内原本青山绿水的喜人生态环境正在慢慢遭受破坏。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等不断遭到破坏,因旅游住宿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和废水,对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均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大量的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饮食业排放的废气,均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受外来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地村民逐渐接受各种现代化生活方式,他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有害垃圾也较旅游业发展之前增加了数倍,也会进一步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更为严峻的是,面对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度不够,相关的参政能力有限,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了盲目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危害,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其造成的环境破坏若不加以控制,后果将是不可逆的[3]。

1.4村寨旅游业发展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受益匪浅,旅游业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能够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情况并非没有,但却很少。究其根本,还是相关网络技术人才资源不足造成的。留守村寨的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根本就没有受过什么文化教育,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敏感度不高,尤其是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缺乏正确的认知,也无法将之应用于村寨旅游管理过程中。而年轻一代要么外出求学,要么外出就业或打工。人才资源的不足,成为制约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2.1注重对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是立寨之本,是发展之根,丧失了民族文化的村寨旅游便失去了旅游发展的精髓要义,不可能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人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1)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村民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能够有意识地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尤其是要减少老一辈文化传承人的流失,强化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意识,让拥有手艺的老一辈民间艺人愿意坚守岗位,让年轻一辈愿意继续学习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民间文化。2)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旅游产品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族文化载体,从经济利益上促进村民的文化自觉,不断挖掘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如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传统饮食、特色服饰、传统乐器等。3)注重传统仪式和节日的传承,少数民族村寨会有很多与时令、生老病死等相关的传统仪式和节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能够意识到这些仪式与节日对游客的吸引力,但不能将之过度商业化,否则传统仪式与节日会丧失其本质意义,沦为只有表象而无内在精神的肤浅表演,久而久之游客也会丧失兴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良性的发展应该是民族村寨旅游强化了村民的文化自觉,让他们越发珍视自身文化,愿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这又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长远发展。

2.2缩小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

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若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进程。村民要脱贫致富,除了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还要依靠政府和企业的指导、规划与帮助。从宏观上来说,政府应加强指导与引导,不能任贫富差距扩大化,而应统筹规划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与具体内容,帮扶那些经验不足、学习能力较弱且不占任何地利条件的村民。只有人心稳定,才能谈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在微观上要求相关企业的介入,企业能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入村寨,村民能实实在在地看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给发展村寨旅游业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激发村民自主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异问题,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4]。

2.3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都是环境友好型的,但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环境破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基于此,笔者建议地方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环保方面的管理和宣传力度:1)让游客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减少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种行为,如少驾车、少吸烟、不乱扔垃圾等;2)让村民在经营旅游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方式,保证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不受污染,从而维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让村民具体参与民族村寨旅游业的管理过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参与各项旅游设计,提高村民的实际参与度,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进而激发村民保护环境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民宿的节能与环保,餐饮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观光游览活动如何开展才能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等等。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当村民切实参与到一系列的实际管理工作之中,才能激发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愿,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好地方生态环境,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民族村寨旅游持续不断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4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助力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

21世纪,科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这理应成为助力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推手,让民族村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享受到科技和网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但事实并非如此,新技术在民族村寨旅游业中的应用并不充分,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可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助推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1)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B站短视频等,全方位、多维度对景区进行宣传,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类,收集各种相关素材,加之专业的影像和图片制作与处理,辅以相关文案,深度推广民族村寨,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受关注度和被关注面,让游客提前对村寨的整体风貌、民俗习惯、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住宿餐饮状况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特色民宿的开发与修建,居住条件往往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之一,民宿的建设外观上应体现出当地特有的建筑文化特征,内在又要能展现当地的文化底蕴,还要能关照环境保护,不能徒有空壳,建成有长久生命力的民宿。3)致力于研究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好的旅游产品可以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民族村寨旅游可致力于当地的特色美食、传统服饰文化、手工艺品等,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改良包装,使之更符合民族文化审美,适当改良制作方式,使之在不失本味的前提下,也能迎合大众消费,或是食物制作适当延长其保质期等等。这些都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和专业人才的带头作用,才能加速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当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所遭遇的阻力,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3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避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借助地方政府、工商企业的规划和帮助,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参与能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的优势,守护好地方文化和环境资源,在科技和网络的辅助下,一定能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谭平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