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含义,分析了云南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政府、金融机构、农户3层面的发展建议。只有强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农管理政策,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增强农户的内生动力并优化资产配置,才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实现。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作用机理;建议;云南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1]。2018年9月,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因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

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两者的合理融合,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脱贫攻坚,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具有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拥有多种功能。我国的新农村发展就是实现乡村与城镇的相互促进发展,实现共生共存,共同构建城市与乡村的生命共同体,提倡乡村兴则国兴的发展宗旨。我国是拥有庞大体量的发展中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对农村经济增长结构的重构,农村地区新兴产业与企业的迅速崛起,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必然,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利于支撑新农村发展建设,并为地方搭建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户为主的四位一体联动运作平台,所以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义。

(二)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期望是我国农村能以产业兴旺为主导,以生态宜居为原则,以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也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关键。产业融合发展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与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并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可归纳为渗透型、交叉型、整合型及综合型四类融合。不同类型的融合会形成不同的新兴产业,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建设乡村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产业链,发展综合型平台,因此产业融合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根本。

(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产业融合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且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关联促进作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现需要通过主导产业作用以及关联融合作用共同推动。1.主导产业作用机理作用机理是以产业经济的产业分工、集群、组织为根本,以产业间的有效分工内部化调整与改良为本质,特色乡村建设为目标展开的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农村集聚了大量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社会体系则反映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例如,云南地区实施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是将水果、茶叶等作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计划将农产品种植、养殖、深加工、商贸以及生态旅游串联起来,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内部分工合理明确,整体集群效应表现明显,有效提高了产业效率,且有利于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为实现主导产业及产业融合辐射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条件。2.关联融合作用机理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是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稳步向前。云南地区农村产业的创新效应、产业链价值效应、市场竞争效应以及区域经济新业态效应正逐渐显现,证实了确保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作用。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含义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农村产业融合理论源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农业发展理念,日本以激发农业活力为目标,推动的农业“六次产业化”[3]。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陈晓华[4]认为可以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实现农业多主体的共赢;姜长云[5]则认为通过拓展产业范围、延伸产业链,可以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农村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因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需依托农业,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解决“三农”问题。

(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时展的需要

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出台文件,要求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6-7]。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8-13]也均要求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的发展动能转换加快后,就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对资源、技术、要素进行重组优化,实现产业跨界融合,因此,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是时展之需。

三、云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及问题

(一)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

云南逐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区域的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省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完善。云南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为种养业,第二产业为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为农村生态旅游业。云南农村在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党的十六大前后,云南实现了从单一农业产业发展向综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第二阶段为党的十八大前后,云南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第三阶段为党的以后,乡村振兴战略为云南带来了新气象。云南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14],把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富农兴省的重要产业[15-16],云南农业产业融合路径被全面拓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成为可能,云南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数量增加明显,表现出在产业融合带动下,更多的资金流入为当地发展致富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成为现实。

(二)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云南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注重产业融合,通过多方金融力量相互作用促进了产业融合,涉农保险、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公共财产中的农业支出比重逐年提升。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大力支持,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解决了农村金融资源分配及资源配置效率不均等问题。《云南统计年鉴》和云南省金融运行统计及云南省金融办中关于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和涉农保险深度的相关数据见表1。表1数据显示,云南在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和涉农保险方面投入过少,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融合支持不够。

四、云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云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自身3个层面综合考虑[17-18],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融合的合二为一,并在自然过渡发展中寻求突破。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1)政府要强化财政支农管理政策,不断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应精简云南省财政资金支农环节,构建相对扁平化的支农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强化农村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做到统一支配、统一管理,从本质上有效提高优化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效率。2)政府主导整合财政资金,深化财政支出项目结构,将财政支农从传统的“吃饭式支持”改为“生产性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金融机构层面的建议

云南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及创业市场发展过于弱小,没能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参与供应体系,故应调整金融机构发展方式,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地方农民合作社、大中小微企业联系起来构建合适的融资机制。积极向农村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宣传“新三板”概念,建立“新三板”市场,通过融资并购交易活动,鼓励保险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农户自身层面的建议

农户是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积极为农户优化资产配置,增强其农业产业发展信心。通过提高实物资产比重来优化金融资产比重,提高农户在市场化运作中的地位,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宦欣 廖灵芝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