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留守老人自助组织建设探究

乡村振兴中留守老人自助组织建设探究

摘要:组织振兴,与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并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党的报告召开后,组织振兴迅速吸引了大批学者们的视线。本文主要在具体案例的中找到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方法,让乡村振兴从五老带领的留守老人开始,成为全民的奋斗目标,而不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党员们孤军奋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美丽乡村建设定会迎来新高潮。

关键词:组织振兴;五老;留守老人;江坝村

一、前言

组织振兴是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一,随后各阶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围绕这一战略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基层党组织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者们的政策建议助推这一战略的实施,学者多将目光聚焦于基层党组织,探索组织振兴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学者们的目光也向社会组织或组织振兴与其他振兴方面的联系上转移。但是,乡村有一个数目不小的群体——留守老人和“五老”,研究者对其在组织振兴中起作用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当代五老,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本文主要以安徽省池州市的江坝村已有的组织建设为例,对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深入探索五老在组织振兴中的影响,并寻找可推行的政策,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建言。

二、组织建设中的困境

(一)党的常态化运行方面:党内组织活动内容、方式“不活”党内组织活动是提升党员凝聚力,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力的重要且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党员和群众普遍反映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刻板,甚至多数村部无活动或仅有极少的活动。面对当下乡村多为留守老人的情况,党组织开展的多为报纸杂志等刊物的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难以满足乡村留守老人及其他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因此,党组织活动渐渐成为群众不愿参加,却又不可推辞的差事,党员们也渐渐失去了举办活动最初的动力,活动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成为举办方和参与方的“累赘”。

(二)人才培养方面:文化人才与青壮年的流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十几年,乡村人才和青壮年出现了明显的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城乡差距。首先是收入差距,图1是以安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用Eviews中PLOT命令得到的对比情况:其中,Y1表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Y2表示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Y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图可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仍有继续迅速扩大的趋势。其次是城乡就业方面的差距,相较而言,城镇的产业结构比较健全、企业数量远大于乡村,对于劳动力的吸收更加全面。不仅如此,在基础设施、文娱建设、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城乡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制度机制不够完善。从激励机制、管理机制、扶持机制等可以看出,在城镇有着更大的发挥和进步空间。种种差距另乡村居民充满对城市的向往。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可知,劳动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人力资源——劳动力和人才的吸纳刻不容缓。

(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资金不足、维护不充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只是一个时期的目标,它是长期奋斗的标杆。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却不容乐观,由于资金不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目前问题却仍在增加,因此导致了乡村生态环境更脏、更乱、更差。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自身产生的垃圾尚且无力处理,还要接受其他地方垃圾。不仅如此,一些乡村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引进高污染工厂,使得一些乡村环境水平远低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雾霾天气严重。例如淮河流域部分乡村,靠近淮河的有利位置为它们吸引到许多工厂,但是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也为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环境问题。

三、“五老”参与组织建设的优势

“五老”精神由其多年工作而来,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五老”的精神为他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敬仰,这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这个印记就是他们的徽章。当代“五老”是由已经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他们对当地群众有着充分的了解,这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特别群众优势,同时他们也拥有较高的威望,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在工作中,已经退休的他们可以在长期与群众一起的生活中,切实地体会群众的感受,了解群众的需求,尤其是乡村群众的主体——留守老人。“五老”在曾经的工作中有机会遇到成功人士,例如有着“桃李满天下”赞誉的老教师们,他们任教期间会教导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如今身处各行各业,有着各样的人际网,因此,他们在处理事情和对外交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江坝村五老应对相关问题的政策

(一)自主组织活动:乡村大舞台。多年来,乡村镇政府等将许多的目光投在乡村留守儿童的身上,这无疑是重要的问题。可却忽略了乡村的另一类留守弱势群体——留守老人。他们的日常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的单调生活,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心事无处诉说。江坝村“五老”组织群众,尤其以留守老人为主体,自主参与建设乡村的文化组织活动。以乡村大舞台为主,老人们编排各种舞蹈、小品等。此处江坝村的措施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后,吸引更多城市老人回乡养老,同时带回更多特长和娱乐,形成良性循环。

(二)引导大学生返乡参与教育事业。人才问题一直是乡村发展的大问题,国家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中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农村“双创”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配合国家政策,江坝村“五老”积极与本村大学生沟通,请他们假期返乡辅导小学生、中学生课业。相较于国家政策措施,他们的能力是小的,但是他们尽最大的力量促进乡村学生教育。乡村需要拓宽路径“引才”、聚焦需求“育才”、搭建舞台“留才”,而“五老”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负担;小、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也学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回馈家乡,反哺家乡,形成良性循环。

(三)积极引入外来资金。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因为没有资金,乡村生态环境一再受到破坏,并且没有能力去改善;因为没有资金,乡村的基础文化服务、娱乐设施没有办法落实;因为没有资金,乡村的许多组织活动没有办法开展。面对这一问题,池州市江坝村的“五老”积极对外交流、对内沟通。鼓励当地的村民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有能力提供资金支持的捐赠资金,并且在此完善相关制度,给予援助家乡建设者荣誉证书与表彰。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完善,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看到自己经济付出带来的效益,更甘心乐意地捐赠,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乡村人数少,且多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但是老人也能老有所用,儿童也是乡村的未来。对老人孩子们经济资助为他们解决了大部分的经济难题,但是他们的精神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各地各级应树立“老人也是社会财富”的意识,积极鼓励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五老”参与其中,带动群众一起进行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不再只是党员政府的工作任务,更是全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启灵.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N].甘肃日报,2020-12-04(6).

作者:张乐乐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