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摘要]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惠农政策,出现了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的热潮。文章以社会资本助力苏州乡村振兴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剖析社会资本在参与苏州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现实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社会资本;农村产业

1现状

1.1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多样。随着各类社会资本的产业领域覆盖面加大,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调研结果显示,同一产业领域的企业的参与方式基本类似,如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企业大多通过租用乡民农地的方式或反租倒包进行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类企业通常通过购买乡民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获利;对土地规模要求较大的企业,如田园类项目或休闲观光类项目通常会直接与当地村集体合作对闲置土地开发;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修复类的企业通常是由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相关服务。

1.2社会资本与村民的利益关系多样化。从调研结果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并未进行深度捆绑,大多只进行市场化的租赁、买卖等简单交易方式,如承租村民的土地,按合同年限支付租金、按市场价格购买农产品、雇用农民支付报酬等。有部分龙头企业在经营中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逐步将村民的个体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以规避各类风险。

1.3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很普遍,缺乏农村劳动力,特别缺乏有一定知识素养的青年人,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小农意识浓厚,导致农业整体竞争力薄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将企业先进的生产要素与农村要素较好地匹配起来,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结构。通过对农村电商、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与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投入,丰富了农业产业业态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

2现存问题

2.1社会资本投资领域不平衡。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投资大多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和种植、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项目,其原因在于此类项目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资金周转灵活,容易出效益,且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当地农民经过培训便能上岗,项目实施难度小。而农产品电商、农业机械技术、农业信息化等领域涉及较少,大型综合体项目通常也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少有社会资本参与,此类项目对专业化人才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农村地区难以匹配到合适的人才。此外,当地村镇政府的农村产业规划也会对企业投资领域的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2.2社会资本功利性倾向明显。调研中多数企业都坦诚他们投资农村农业是受优惠政策的吸引,认为有利可图才参与乡村产业。如果决策部门能抓住企业家注重盈利的心态加大优惠政策的配套和适当的规划指引,是可以有效吸引外部社会资本流入并服务乡村发展的,但是需要规范社会资本进入标准,坚决防范打擦边球和捞补贴心态的企业参与乡村建设。

2.3企业需求与农村要素供给体系不匹配。农业生产基本要素体系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涉农企业的发展。企业下乡首先就会面临用地难的问题,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同时不少村镇却有大量的宅基地和民房空置无法进行流转成为用地来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通过土地租赁方式获得的用地往往过于细碎,无法规模化使用。在调研中有不少企业表示租赁农户土地风险太大,出现过单方违约、坐地起价、嫉妒破坏等不可控事件,发生纠纷上级部门往往会要求企业“顾全大局”照顾“弱势群体”。

2.4企业融资途径有限多数企业表示融资困难,很难按照银行的要求申请到贷款,如有的农业设施设备没有确权颁证无法抵押贷款,企业的投资难以形成可抵押的资产,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只能靠自己其他产业输血或民间借贷维持的困境。农业项目投资属于投资周期长、效益产出慢、不可控因素多的类型,对于银行资金而言属于风险型较大的项目,在缺乏贷款风险保障机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积极性较低。

3对策与建议

3.1科学规划推进产业发展。苏州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各地经济水平和条件有明显的不同。各地决策部门应依托自身地理方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条件差异化定制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切忌赶风口、凑热点。发展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高科技技术、观光休闲体验、综合田园综合体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种产业形态齐头并进格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规划还应明确社会资本可投资领域范围,让各投资主体有明确的政策预期,鼓励社会资本打造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推动产业融合,增加企业投资信心。

3.2构建系统的配套政策体系。(1)土地政策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设施用地政策。在符合环保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农业配套设施的上限指标。对于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考虑集中设施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项目。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的宅基地和设施及建设用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流转项目,出台政策鼓励农户中长期流转土地和其他资源,既可以解决用地难题,又能为农户增收。三是政府部门每年在安排计划用地时,确保一定比例优先安排给乡村振兴产业项目。(2)财政政策体系。政府出面协调财务、税务、银行、保险等部门,搭建地方性的融资平台,适当扩大可担保物资范围,除了常规的土地、农用设备外,承包经营权、养殖的动物、果园农林等都可以作为抵押贷款,同时对产权抵押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化解农村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3.3搭建风险防范体系。(1)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准入制度。为防范部分企业抱着捞补贴的心态进入乡村产业,当地政府部门引入社会资本是需要建立严格的资本准入制度,对企业的营业资质、信用程度、业务特点、拟投资规模、盈利测算等严格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具备正常经营水平、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细致审核项目的实施细节并评估其可行性。只有在前期做好评估审核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实现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初衷。(2)加强对社会资本运营的跟踪监管机制。在社会资本正式进入运营阶段,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过程性监管机制,对关键项目、重点项目、风险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监督其业务发展是否与合约一致,阶段性发展成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严防“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的出现,确保企业按照既定的要求正常运营,同时也能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中应.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2018(4)

作者:许斌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