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模式比较探析

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模式比较探析

[提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并呈现出差异化经营形态和发展模式。但各地差异化发展仍然流于表面和停留在初级阶段,存在发展模式僵化、单一,业务理念上因循守旧,产品和规模趋同化等问题。本文以郴州市为例,基于差异化视角,选取郴州市内两个典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提出发挥特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差异化;比较研究;发展模式

一、引言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乡村为活动场所、涵盖生态旅游内涵的综合型的新式旅游形式。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关注乡村旅游的内涵价值和体验过程,对传统意义上依托自然景观和特色产品的观光式旅游需求大幅下滑,获得感和愉悦感成为旅游者的首要选择。在此背景下,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既是乡村旅游内部寻求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优势的应有之举,也是从众多竞争对手中“突出重围”的必然选择。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及,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部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可见,追求深度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也逐步体现在国家战略的蓝图当中。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

二、我国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时代趋势

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明确提出“要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农为本、注重保护的基本原则,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政策的“护航”和时代潮流的引领下,各地都纷纷加入到差异化发展的行列当中,如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以“田园生活”为核心,将田园东方与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打造以生态高效农业、农林乐园、园艺中心为主体,集农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江苏盐城“七彩阜宁”的国家农业公园通过“水、花、稻、蔬”四大主题,构筑农旅互融的新农产业体系以及将艺术理念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的山西许村国际艺术公社等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彰显区域特色,打造差异化优势,绽放出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强大生命力。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既是顺应时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营造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搭上差异化的“顺风车”,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增强游客的愉悦感和体验感以及盘活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差异化发展不应只停留在表层使力和“浅尝辄止”,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差异化发展程度。积极拥抱差异化,以差异化思维引领发展,创新经营模式使乡村旅游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三、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以郴州市为例

乡村旅游就发展模式而言,国内学者郭焕成、韩非将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总结为以下七种模式:田园农业式、民俗风情式、农家乐式、村落乡镇式、休闲度假式、科普及教育式、回归自然式。本文以郴州市为例,主要选取农家乐式、休闲度假式这两种发展模式下的典型案例,通过介绍其主要特点和总结优劣势来进行比较分析和整体把握,以此来更进一步地提出差异化发展的建议。

(一)黄草镇

1、农家乐式。主要特点:(1)政府统筹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背景的引领下,当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黄草镇(2015~2030年)发展规划》,以“全景黄草、全域旅游、全民幸福”为发展目标,力争将黄草镇打造成为全国生态休闲养生目的地,通过产业赋能推动黄草镇摆脱贫困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当地政府的科学规划下,将黄草镇分成黄草、龙溪、东坪三大片区进行精准开发,充分利用各区资源优势,盘活镇域特色资源。另外,政府在推广宣传方面发力,积极引导民众摆脱农渔为主,贩卖资源创收的传统观念。谋划并发展农旅结合、文旅发力、以旅促农的特色农家乐模式。(2)创新发展机制,引导差异化发展。黄草镇坚持“文化+小镇”模式,以农家乐产业为主导,深度挖掘鱼文化,农耕文化、瑶文化、移民文化等,促进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通过连续6年举办东江湖鱼文化节,开展少数民族展演、香火龙表演、瑶歌祝酒、精品线路采风等各类节庆活动来增强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农家景”的基本模式下创新搭配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小乐园、小家园的“五个小”标准,通过层次划分和实践落地来增强游客的新鲜感。除此之外,引进多彩的文化旅游项目来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机制,赢得差异化市场空间。2、优劣势(1)优势。①全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农家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增强游客舒适感和体验感的重要举措。黄草镇先后投入约2亿元,在农村全面开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100%。高标准的中小学校、卫生院、敬老院、银行、通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和各类餐饮、超市、宾馆等商业设施一应俱全,辐射全镇各村,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家乐获客与留客能力。②引入“互联网+”,开拓线上市场。黄草镇农家乐不拘泥于线下渠道的拓展,积极发展“互联网+”,引入电商并支持其在黄草乡村植入、普及、推广并延伸物流配送等服务,同时加大与每天惠等电子商务公司合作。黄草镇“农村淘宝”店的开设全面拓展黄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得游客在购货、售货服务层面更加方便快捷,线上市场得以蓬勃发展。③生态保护与发展并重。黄草镇始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湖心小镇。(2)劣势。①差异化思维不足。近些年,黄草镇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具备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和各式旅游形式,但农户仍缺乏差异化意识与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农家乐模式上进行“加工改造”的初步阶段,未有实质性的创新转型。同时,农家乐旅游发展缺乏持久动力,存在“路径依赖”。②整体布局规划不合理。黄草镇农家乐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整体布局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规划。存在着居住型建筑建设过多、新旧建筑相交、未进行整合并分区管理、镇容杂乱等问题。公共建筑布局不合理,政府与农贸市场共居左右,渡口码头穿过镇中心区,镇区功能重复、紊乱,严重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观光质量。

(二)三合村

1、休闲度假式。主要特点:①人文理念突出,文化底蕴深厚。三合村的人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色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廊桥、古戏台布满三合周围。三合村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散发人文魅力来吸引外来游客,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共建“人文三合。②以村民为主体,注入社会资本。作为地方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三合区村民积极发挥主人翁意识,并且在政府的指引和激励下互相协作,开设多家农业合作社,助推休闲农业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美化村容村貌,提供优质服务,创建人文三合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013年11月丰玲蔬菜合作社法人成立了三合乔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社会资本的加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社会资本的助力下,当地村民通过就业、二次创业、土地租金、村民入股固定回报率分红、餐饮住宿联盟等方式实现创收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每年几千元突破到40多万元,村民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年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村民参与为主,村企一体和产业同兴的模式真正让多方受益,并切实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优劣势(1)优势。①城乡对接,扩大辐射范围。三合村不拘泥于本土乡镇的局部市场,积极寻求与周边城市合作。“郴资桂”城市群的提出为三合村实现各城乡间旅游资源互通、要素互补、通勤便捷奠定良好基础,城市网点与三合的连线,不仅扩大了旅游市场辐射范围,而且为村庄进一步规划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②“农业+文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浓厚一直是三合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三合通过挖掘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并加以转化,采用绿化植被打造文化园林景观,创造景观小品赋予游览趣味性,各式文化活动及文艺演出也为旅游增添一抹亮色,以上做法,既创新了乡村旅游形式,又增强了其生命力。③“休闲观光+乡土体验”,突显差异化。三合村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农业为主,蔬菜观光游更是其“看家本领”。此外,三合不局限于单一的观光形式,加入乡土体验项目如抓泥鳅、采摘草莓、做油花,真正让旅客近距离接触、感受乡村,以此增强旅客的愉悦感和体验感。(2)劣势。①区域发展不协调。三合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修建、招商引资都主要集中在区位优势显著的地区,而自然条件较差且不受政府重视的自然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红利,出现资源倾斜严重、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②文化资源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放大。“文化+旅游”是三合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法宝”,然而其对人文内涵、历史价值的挖掘和转化仍不够深化,仅停留在对古建筑的修缮加工、展览和介绍等表面形式,对人文历史的内在魅力和实际情况了解不深,文化领域的优势待进一步放大。同时,文化与旅游的内在嵌和需进一步深化。

四、我国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注入差异化因子

乡村旅游的长期持续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规划和支撑。为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路径朝纵深方向迈进,各地乡村旅游需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改进总体旅游规划,从“头”开始布局,优化顶层设计。同时,将差异化因子注入顶层设计的“蓝图”当中。具体而言,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基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和追求体验快乐最大化的目标,设身处地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者进行分层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政府也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突出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从空间布局、全域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承载等具体层面“赋能”顶层设计,积极引导各地乡村旅游主体强化顶层设计并融入差异化思维,将特色旅游资源、政策部署、设施布局统筹对接起来协同发力,开创顶层设计与差异化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与时俱进,数字化与差异化并行

随着大数据、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经济的“大行其道”。数字化的浪潮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甚至每个角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线上渠道的推广和助力。各地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发展要抓住时代机遇,踏上数字化的赛道,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来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提升旅游体验,增强旅游活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整合优质信息资源,搭建商家与消费者双向对接的数字一体化信息平台,减轻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各乡村旅游主体培养数字化思维和引入数字化模式。以政策为保障,鼓励其积极开拓多样化、差异化的线上渠道。

(三)个性化定制发展之路,焕发差异活力

通过对上面三种不同发展模式下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可看出每一种乡村旅游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劣势、特点和独有的竞争力。由此得出,各乡村旅游发展更应注重突出各自特色,不要统一化和泛化模仿,扎根立足于发展模式的核心支撑点。注重创新,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突出特色服务的产品和项目,同时摆脱“路径依赖”,不要让标签和固有认知束缚和掣肘差异化的脚步。各乡村旅游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各自特点,综合考虑乡村的地域、气候、水土等自然因素以及风俗文化、历史底蕴、建设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积极进行个性化探索,并定制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焕发差异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5).

[2]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

[3]陈敬胜,皮桧灵.郴州市三合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6.37(01).

[4]徐忠勇.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20(09).

[5]孙希瑞,程质彬.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

作者:唐全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