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投入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

劳动投入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经济在带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需要政府与农村各方的共同努力。而在后疫情时期,如何用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创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农村劳动力投入为视角,阐述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相关研究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2020年的一场疫情,对任何一个经济领域而言,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农村工作中,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强调全面小康时期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性。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契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理念,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整体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满足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成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由于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很多地区乡村旅游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全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困难时期城市复工企业无法满足农民工就业市场需求,这也导致农民工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给农民增收的带来了巨大挑战。后疫情时期,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到广大民生。而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旅游行业也将逐步恢复,虽然并不会出现强势的报复性消费,但是,被疫情压抑的旅游消费,特别是具有距离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的乡村旅游,将会更加具有市场潜力。如何借助一号文件的政策优势,从乡村旅游基础性工作做起,解决好后疫情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奠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会成为疫情过后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挑战。

一、劳动投入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乡村旅游拓宽了传统农业的经营空间,具有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目的地,以乡土生活、生产和生态方式等为体验与观赏客体,实现娱乐、休闲以及度假等的旅游形式。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乡村旅游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更是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因此,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看,乡村旅游需要具有长远性、系统性等特征,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为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长期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需求。

(二)劳动投入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乡村旅游之所以具有振兴乡村的产业功能,很大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旅游产业链的就业带动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劳动投入视角来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1)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解决劳动力就业优势。从旅游业自身特点来看,旅游业具有产业整合能力强、劳动带动力强、就业机会多以及就业门槛低等特点,是缓解就业的重要渠道。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不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生态观光型、体验式乡村旅游,还是基于农村自然景观和风俗文化,乡村旅游资源都来源于以农业生产为载体的生产与生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乡村生活以及当地特色文化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劳动要素的主要来源。虽然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旅游经营与服务的专业理念与知识,整体素质不高,但是,不可否认,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改善了农村地区收入情况,为我国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2)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的投入。当前,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出现重叠,特别是地理位置较为临近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间相互模仿学习,趋于同一化。而随着乡村旅游同质化发展与单一化经营弊端的出现,人们对乡村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简单的农家乐、采摘活动等已经无法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乡村旅游的真实性成为新的追求,对地区特色与真实体验成为市场趋势,从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也只有当地居民才能真实还原乡村旅游资源的本来面貌,以劳动活化展现地区旅游资源特色,让旅游消费者体验到乡村生产生活的真实状态,这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3)乡村特色的保持需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在城镇化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也消减了乡村特色的影响。农村劳动人口是乡村特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生动载体,如果没有劳动人口的持续性农业生产生活,也就没有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是以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基础的。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迎合城镇生活习惯以及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弱化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也打破了乡村旅游的特色优势。为了防止乡村旅游特色被城镇化淹没,需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旅游的因地制宜,保持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本地化特色,防止乡村旅游的本土优势失去旅游吸引力,这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意义。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的可持续性主要在于投入与产出的可持续性,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首先需要明确投入产出,这种投入不仅是物质的,还包括旅游资源的投入以及劳动投入,因此,接下来从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劳动投入和收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比错估,经济可持续差。乡村旅游受到各地区农村居民欢迎的很大原因是项目投入少、收益快。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一顿农家饭就可以撬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很快在城镇郊区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为了迎合不断升级的乡村旅游需求,各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对农村经济影响力不断显现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特别是传统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较为粗放,缺乏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与经验,抛开旅游基础设施因素,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品创新等均存在短板和路径依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要想取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营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资金、人力、智力、自然资源等各方面投入综合来看,乡村旅游并不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活动,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是造成乡村旅游遭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资源过度使用,环境保护不足。乡村旅游不仅对当地自然资源造成过度开发,还会形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不管是乡村旅游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乡村旅游却普遍存在资源与环境保护不力的情况。具体体现在农村地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由于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乡村旅游的经济推动能力刺激了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神经,很难在发展势头正猛时遏制住经济发展欲望,容易陷入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存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超负荷经营管理等问题。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很多旅游者认为农村缺乏环境管理设施与制度,部分旅游者素质较低,缺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人文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低估当地劳动投入,利益分配不均。乡村旅游本质上依赖于农村特色生态、人文资源,这就决定了它从根本上与当地居民的紧密结合。但是,一些规划性开发项目以及民俗文化项目等仅靠农村居民本身是难以形成旅游资源的,需要政府主导,并吸引市场化资金。因此,当地居民很难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更无法享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但是这些人却要承担乡村旅游带来的土地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负外部性影响。这就导致乡村旅游不仅缺乏真实的乡村特色,只是借着乡村旅游的外壳发展,还缺乏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造成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缺乏广泛的基础性支持,即使乡村旅游获得发展,那也只是短暂的空中楼阁,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足产生发展矛盾。旅游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保护好旅游资源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乡村旅游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却并不鲜见,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与保护不力造成的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导致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这一方面是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缺乏保护性开发的理念,为了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旅游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将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到位,乡村旅游经营者环保理念不足以及旅游者的行为等,这些都是导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困难的原因。

(二)原生态与城镇化碰撞造成乡土性消减。对于乡村旅游的人文旅游资源保护问题,涉及城乡发展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城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真实的乡村文化与风俗习惯,特别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导致农村传统文化在人们心里的分量越来越轻,甚至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农村传统文化,日常言行与生活已经和城镇无异,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乡土性开始消减。但是,乡村性却恰恰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之所以吸引城市旅游消费者,也正是在于原生态的乡土性,以亲近自然亲近乡变生活常态带来的疲惫感。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很多地区的旅游开发更倾向于商业化和现代化,旅游建筑的城市化倾向明显,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遭到破坏,制约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本投入忽视可持续性。在政策支持下各地区快速上马乡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但是,却忽视了旅游经营管理的软实力。当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对经营管理的集约化与专业化重视不足,低端管理与粗放经营较多,缺乏专业的乡村旅游管理经验。这是因为在乡村旅游就业中,由于其就业门槛低而吸引了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缺乏高端人力资本的投入,专业性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不足。有些乡村旅游的管理者是由农民发展而来,更有甚者,部分地区由村组织管理,这些人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对乡村旅游的长远计划,纯粹属于人云亦云,模仿学习,无法把控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走势,导致当地居民为了实现一时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管理与乡土本质的保护,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不足导致缺乏旅游特色。当前大部分乡村旅游的经营仍然以农家乐、采摘等体验式和自然景观的观赏性为主,尽管有些地区已经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开始探索文旅融合,但是发展时间短,仍然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旅游产品的开发流于表面,缺乏创新性,地域的文化特色与自然特色融合不足,仍然需要从深度与广度上延伸旅游产业链。这也导致很多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满足感来源较为相似,旅游区域间的同质性太严重,难以形成长久的旅游吸引力。同时,很多地区乡村旅游较为分散,造成了资源投入的重复与浪费,也加剧了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以农为本,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要以三农为本,结合农村地区特有的人文资源与生态优势,发掘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方面的可开发性与创造性,着力打造具有乡土性和真实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因此,乡村旅游要摒弃以现代化迎合城镇居民的思想,以传统性、乡土性和真实性为根本,强调农村田园的淳朴自然以及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同时,乡村旅游经营者要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将有限的资源组合,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本质,要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与自然特色,以高水平服务特色,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质,发展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并打造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与品牌。

(二)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解决劳动投入。解决就业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优势,因此,增加人力资本劳动投入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增加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本投入,不仅要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要增加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设置多种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构建政府、旅游企业以及乡村旅游地区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从政府补贴、专业技术职能培育以及地区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吸引乡村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管理者进行环保教育,转变思想,强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观,形成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专业性综合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以人为本,只有形成乡村旅游的绿色发展管理理念,才能在经营管理中贯彻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乡村旅游系统,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各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立足于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与经营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但是,不管是依托于何种旅游资源,乡村旅游都要着重突出本地特色。因此,首先要摒弃盲目模仿与盲目开发的思想,借鉴成功经验开发特色产品,防止大而全,要以匠心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其次,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虽然旅游业本身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但是也需要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先天条件,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以旅游为支柱,相关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产业链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深化旅游产业链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防止出现乡村旅游独木难支的情况,以完善的配套服务与相关产业实现对旅游消费者的长久吸引力,稳定地区经济发展。

(四)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强化绿色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原则下,乡村旅游发展地区的政府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扩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宣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信息传播,提高乡村旅游相关主体的环保意识与绿色发展意识;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比如完善乡村旅游绿色发展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多部门主体的协同监管,防止乡村旅游生态保护方面的多头领导与踢皮球现象;其次,明确政府与乡村旅游管理者的职责划分,防止政府既是监管者又是执行者的局面出现,进而导致政府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中的两难;最后,强调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中发展旅游产业与地方经济,而不是一味索取,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

参考文献

[1]翟迎鑫.基于真实性视角的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开发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4):153-154.

[2]张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72-73.

[3]邓润芝等.探究乡村旅游业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51-53.

[4]赵亚娣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山东省农民增收典型案例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23(5):8-12.

作者:任新玉 杨辉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