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探析

乡村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探析

2020年7月9日《苏州日报》(以下简称日报)时评版上,刊登了一篇时评文章《践行绿色发展,树山变成”聚宝盆”》,评论的主题是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获评苏州市“先锋村”;7月12日,日报又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里,刊发了《通安镇树山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通讯,报道了文化和旅游部7月9日官网公布的,也是苏州市唯一成功入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月16日,日报再次在城乡版上,了《树山村获“国字号”殊荣》的消息,树山村正式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除此之外,作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子媒的《姑苏晚报》(以下简称晚报)也紧紧跟上,于7月14日刊登了《“树山星享夜”周六晚启幕》,其间推出六大主题趣味活动项目、持续30天的消息;7月16日刊发了《树山村再添“国字号”荣誉》消息报道;7月30日发表了晚报于7月24日组织新蕾小记者,来到树山村专属他们的梨树上采梨的特稿。前者日报在短短7天之内,以言论时评开场、采用通讯进行深度报道,最后以消息形式通报了树山村正式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者晚报,避开了报道的重复,选择了树山村常年结合农林文化旅游,推出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个性化消息报道,尤以新蕾小记者的亲子活动,现场采梨的新闻特写格外精彩。就两报前后15天的时间跨度里,先后集中了6篇不同新闻体裁,不同的新闻时间节点,不同的新闻视角的连续追踪报道,显得十分珍贵,报道的力度深度可见一斑。

一、精准把握新闻时效,将新闻事件时间节点

和新闻事态发展紧密融合,新闻时效始终凸显在入选前后的字里行间7月8日树山村获评苏州市“先锋村”,7月9日《苏州日报》即发表了言论时评,在这里既要为记者编辑的新闻敏感点赞,又要为他们结合当前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和最美乡村建设及时配合新闻报道鼓掌,难能可贵的是:依托获评“先锋村”具有一定新闻价值要素的新鲜事实作为议论的新闻源头,直接发表言论并由此打开话题,引发议论,新闻时效和新闻时评在这里融合得体,互相呼应。例如:时评《践行绿色发展,树山变成”聚宝盆”》,紧紧抓住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是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上下干群长期坚持的共识。首先,树山村从干部到群众对生态环保意识的执着坚持,早在20年前就落地生根了,弥足珍贵的是:持续近20年的刚性政策规定,无论苏州高新区领导班子如何更换,树山村的绿色发展从未改变,任何带有污染的项目都不能进入这个古老的山村。落地生根的刚性政策,让树山村青枝绿叶山明水秀。其次,保持青山绿水村民是最大的得益者。可贵的是近20年来,树山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生态保护带来了美丽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树山村种植果树历史悠久,“火窟里”的杨梅远近闻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利用山坡地以及果树间隙引进了茶树,到了二十世纪末,又引进了优良果树翠冠梨,经过20年的呵护,树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村民年均收入保持在3万元。最后,“先锋村”的荣誉称号是生态环保绿色带来的,形成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了农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平台。由此,树山村声名鹊起,农产品无需挑担吆喝,守在家门口就能销售一空,价格高出外面一大截,这些都是生态含金量发挥起的作用,树山村犹如一只取之不尽的绿色“聚宝盆”。

二、紧紧抓住新闻的亮点热点,充分挖掘生动

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及时发表可学可践的深度报道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树山村获评苏州市“先锋村”的喜悦中,7月12日,在日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里,发表了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的《树山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单的通讯报道,新闻的亮点是:苏州市唯一入选的村庄。将7月9日的时评文章,既是放大又是延续,并由此引向深入,通讯深度介绍了树山村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全市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绿色环保发展,加快最美乡村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读者对树山村获评“先锋村”的疑虑也随之而解。例如:通讯以生动鲜活详实素材,介绍了树山村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并不优越,400余户村民,散落在大阳山北延,紧邻苏州古城,西傍浩瀚太湖的5.6平方公里的山坳里。但是他们充分发挥区域山水田园风光的自然生态,在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了农林增效,村民增收,生态秀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深度报道一:树山村充分发挥真山真水自然生态优势,旅游资源再整合。一是山清水秀,绿化覆盖率高达98%,全年负氧离子平均值高达2200个/立方厘米;二是树山村有梨树园1060亩、茶园1000亩、杨梅果园2000亩,翠冠梨、云泉茶、杨梅被誉为树山村“三宝”,享誉苏州、上海、南京乃至全国;三是木栈道、竹海、游乐园、大石山等自然资源和配套景观相互映衬;四是吴韵文化蕴藏深厚,以摩崖石刻为代表的十八景就散落在大石山上,成为苏城一大奇观。深度报道二:树山村为了提升服务游客体验,旅游配套设施再完善。首先,游客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拓展,除了配有专业的咨询导服人员,还配套了上网区、影视厅、医务室、投诉室等功能区,免费为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其次,树山村能充分满足游客吃、住、娱、游等多种需求,村内现有酒店4家,10余家精品民舍,近40家农家乐,还有多家咖啡店、茶室。可同时提供3000余个餐位,600余个床位,接待能力具备规模。最后,多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枢纽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停车难以及交通拥堵,提升了游客亲身体验,大大增强了景区对外辐射服务能力。深度报道三:依托接连不断精彩纷呈的旅游项目活力,前来休闲度假观光的游客数量迅速飙升,年接待游客达115万人次,推动了旅游产品再升级。2020年,树山村围绕翠冠梨、云泉茶、杨梅“三大法宝”,抓住花果茶上市季节,着力打造智慧景区:一是同步启动了“树山生态村预约系统”和“树山商家诚信系统”;二是开通线上赏花模式,以“另眼看树山”为主题,引导游客云游树山。其间还推出“树山寻春”主题VLOG、“醉美梨花”、树山美景直播秀等系列活动,赚满了人气和影响力,超出了活动的预期。以上这些生动鲜活的素材,如果不是深入乡村调查采访,不可能获得如此翔实的资料,甚至可以说是记者长期采访原始材料的积累,全村概貌一目了然。

三、运用多种新闻体裁,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新闻事件的最佳表现能力,激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树山村正式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前前后后,日报、晚报记者编辑均十分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进程,随时把握新闻的延续,又根据新闻事态的不同变化,采用不同的新闻体裁,如:言论、通讯和消息,以各自特有的文体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进行了新闻报道,充分展示了各个界层的思想理念、生态保护意识、绿色环保效应,从而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例如:以7月16日在日报城乡版上发表的《树山村获“国字号”殊荣》消息,树山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就十分注重新闻延续性,树山村是苏州唯一入选该批次的乡村,对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随着新闻事件传播发酵,从新闻体裁到新闻报道的内容均彰显了个性化特征,重点突出介绍了树山村周边的旅游资源、交通枢纽、休闲场所相当丰富,为该村农文旅跃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前面早有报道,由于视角不同报道侧重点也就不同,给人读来耳目一新之感。7月14日在晚报上同样是消息,选择了《“树山星享夜”周六晚启幕》,六大主题活动持续30天的报道,并详细介绍了活动的项目,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树山村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的内涵,一年四季“旅游+”活动从不间断,报道角度可谓是有深度有广度。再看7月16日,同样是一篇《树山村再添“国字号”荣誉》——树山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由于是正式评定,两报同时发表消息,但细细品味既有共同点,如时间,层次同是“国字号”,又有不同点,如用词的含义,以及报道内容的视角等。到了7月30日,晚报刊发了2020年苏报新蕾小果园翠冠梨开采特稿,报道称:24日,数十组新蕾小记者家庭,亲子采摘团聚集树山村果园,树山村作为苏州市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树山村新蕾小果园由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新灏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举办系列活动已有4个年头,在满怀喜悦迎接翠冠梨丰收的同时,将小记者的活动场面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结合现场活动的摄影特写,有活动合影场景的,有果园采摘现场的,有劳动结束满载而归的,尤其是翠冠梨的摄影特写,看了真让人直咽口水,丰收的喜悦堆满脸上可见可亲,可以这么说,虽然是后续报道,恰把报道的热闹场面推向了高潮。除了常规报道需交代外,晚报侧重点放在翠冠梨的来历,如: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树山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在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有关专家的论证规划下,在保护原植被基础上,将村中部水稻种植区和山地调整为生态果园区,将全村1060亩农地全部种植了具有较高产出的新产品树山“翠冠梨”,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并多次被评为苏州市地产优质果品金奖。难怪7月16日的消息报道,标题上用了“再添”,足见树山村荣誉之多。接着就是精彩的现场特写:现场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有负责指挥摘梨的,有负责动手上阵的,有负责挑选装箱的,还有的现场吃起了清甜多汁的翠冠梨……不亦乐乎!“一棵专属的梨树,把我们全家聚在一块儿,一起动手丰衣足食,体验劳动的乐趣!”一位妈妈开心地对记者说。她家的梨树今年特别争气,采摘梨子总重近五十公斤。“翠冠梨的品质高、味道好,这么多的梨除了自己吃之外,回去送送亲戚也很有面儿!”一旁的奶奶说。虽然这篇报道是最后见报,但现场特写亲切感人,劳动场面跃然纸上,树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旅游+”特色项目,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广大市民蜂拥而入,给人留下了诸多启迪!纵观树山村入选前后,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记者,各自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将采访收集到的生动鲜活材料,依据不同的新闻时间节点,充分发挥不同新闻体裁的新闻特性,选择不同的新闻视角切入点,写就了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稿件,避免了新闻报道上最忌讳的重复,收到了相互烘托、拾遗补阙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已连续获得14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聚集了一大批思维敏捷、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的记者编辑团队,在这里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感到骄傲,更为他们的默默奉献点赞!

作者:马玉林 郑佳华 单位:苏州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