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摘要:将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既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又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文章探讨了体育旅游在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并从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产业和休闲度假服务产业、建立乡村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的发展日益迅速。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在2022年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等因素的推动下,体育旅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我国体育旅游行业市场规模达2605亿元,体育旅游市场正在以年均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体育旅游本身具有的深度参与方式,让游客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推动乡村旅游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

一、概念与模式

1.概念。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和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1]。概括来说,体育旅游就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其出游动机涵盖了观赏或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

2.模式。2016年12月,原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总人数达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体育旅游融入乡村旅游将大大促进乡村旅游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休闲度假需求转型升级。随着全民体育与旅游休闲的兴起,集观赏性、体验性以及健康性于一体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广阔。目前,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模式主要有五种:一是以体育赛事为主的模式。如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美誉度的城市国际马拉松赛(如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等)、自行车赛(如海南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等)、龙舟赛(如中华龙舟大赛等)等,与传统旅游相比,游客的出游动机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为了观赏某种体育赛事。二是以参与体育活动为目的而进行旅游活动的模式。如前往登山胜地、滑雪胜地和潜泳胜地等从事专项体育活动,但这种专门以参加某种体育活动作为出游动机的人数目前还是少数。三是“景区+体育”模式。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大型景区已经修建有高尔夫球场、篮球场和登山道等多项体育设施供游客使用,如张家界开拓了极限运动与旅游景区融合创新的新业态,这种一体化营销型的体育旅游将成为今后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四是“运动+康养+旅游”模式。如福建安吉五峰山运动度假村、中华民族体育运动村、航空运动特色小镇、游艇俱乐部和滑雪度假村等大量涌现。五是“体育+商业+旅游”模式。利用城市的旧城改造,把一些拆迁的工厂打造成运动MALL,内设足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场馆,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二、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处在以观光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健康和参加体育运动、休闲度假等旅游动机占比相对较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地观赏风景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身心娱乐、冒险刺激和康体养生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中国青年报于2018年6月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79.3%的受访者体验过体育旅游,88.5%的受访者喜欢体育旅游。徒步(51.2%)、登山(51.0%)和骑行(41.1%)是受访者参与较多的体育旅游项目[2]。乡村旅游地区地形开阔、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特色丰富,能够较好地满足游客在从事体育活动的同时又能融入自然的身心需求。因此,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将成为乡村旅游地区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丰富旅游活动,提升游客的游憩体验。在乡村地区,游客可以从事除采摘瓜果之外的多种体育活动,如垂钓、划船和漂流等水上运动和潜水、浮潜等水下活动,如滑翔、热气球和轻型飞机等空中运动,洞穴探险、攀岩、高山滑雪和狩猎等冒险活动,徒步、骑马和自行车等长短途运动,还有健身训练、温泉疗养等康体活动,可大大提升游客的游憩体验。

2.延长游客在乡村地区的逗留时间,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半天游或一天游,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主要追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摘农家果”的旅游心态,消费金额较少。而体验乡村体育旅游的游客由于在一个地方可以从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大多会延长停留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乡村旅游地区的消费。

3.体育产业要素与乡村旅游要素重构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与档次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是通过相关体育活动、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销售等体育产业要素与乡村旅游产业中的吃、住、游等要素进行价值链的重构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因此比传统的乡村旅游品质和档次更高。

三、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出台乡村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与法律法规将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相关政策进行统筹安排,尤其要以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实施政策体系中,出台各类专项扶持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在乡村体育旅游的规划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乡村行政区划,优化乡村体育旅游的布局,注意将周边非核心旅游区的乡村纳入统一规划中,这样既可以实现旅游经济带动发展,同时也能为今后乡村运动休闲度假区的建设增加土地利用资源,特别是在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乡村文化风貌的保护和乡土文化的延续,对体育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地区朝着乡村运动休闲度假区转型[3]。

2.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培育一批乡村体育旅游产。业项目和企业,做好示范引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体育企业与乡村旅游地区开展合作,支持各市场主体创新“体育+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合力开发新业态和新产品,发挥市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要素双向融合互动,优化配置。通过设置评选标准,遴选出一批“体育+乡村旅游”或“体育旅游+乡村”的示范性项目或基地,作为产业融合的典范进行重点培育。

3.完善配套产业和休闲度假服务产业,使体育运动设施与自然环境完善融合。目前,许多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并不完善,“吃、住、行、游”基本能够满足需求,距离满足游客的“购、娱”需求差距较大,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建设。在交通方面,加大建设环乡村旅游区的公路或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在吃住方面,大力引进高品质的民宿、乡村酒店等,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吃住需求。在体育运动设施方面,要新建各种户外球类场所、泳池、步道、自行车道、滑雪场以及其他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同时完善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配套产业,如体育培训、体育服装和体育装备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与周边乡村风貌的统一协调,将体育运动设施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4.建立乡村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乡村体育旅游实用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缺乏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乡村体育旅游中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应加强乡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向体育院校或团队寻求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乡村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乡村体育旅游服务水平跟上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把乡村体育旅游做大做强。

5.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体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应坚持因地制宜和合理规划的原则,如在湖泊、水库、溪流等地进行垂钓、划船、漂流等项目的开发,在山岳地区进行攀岩、洞穴探险、登山和山地自行车等项目的开发,在森林地区进行有氧徒步、观鸟和森林浴等项目的开发,但要避免出现因修建体育运动设施而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同时,提升村民和农户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一系列的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对农民开展保护环境性经营实行补贴;注重对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推动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廉恩勇,张建忠.对体育旅游研究现况的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6):95-97.

[2]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嘹望[J].齐鲁学刊,2002(2):19-26.

[3]斯涵涵.发展体育旅游,需要多管齐下[N].新快报,2018-6-21.

作者:邹开敏 庄伟光 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