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运营管理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运营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我县作为生态发展功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量大,流动人口变化大,要想充分发挥治理设施应有的作用,必须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维护。本文在对阳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在工程设计、设施运行、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了从因地制宜选址、科学选择工艺、严控工程质量、健全资金筹措机制、加强考核评价等方面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期为推动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能为其他地区的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阳山县;农村生活污水;运营管理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程[2]。为加快农村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与处理问题迫在眉睫[3-5]。近年来,我县以加快推进龙川、始兴、阳山等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项目的建设,形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带动全省农村环境整治[6]等工作为载体,推动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分为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及美丽乡村项目。环保专项资金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标准较高,但数量不多,到目前为止有5个项目,总投资2680万元。美丽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程,我县采取以奖补的方式由村自行建设,目前全县2247条自然村已全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中雨污分流完成率为93.23%,1081条美丽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已通过验收并运行,在建污水设施数共有620个。但由于我县村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多,且大部分设施由村自行建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维护需要切实做好,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团队不具备资质,设施质量难以保证

我县大部分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奖补的方式进行,县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模型,由村参照模型进行建设,没有施工图纸,没有监理单位,难以保证管网与设施建设的质量。大部分的污水设施的规模是按户籍人口设计,有部分的村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相差较大,导致建设规模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存在人工湿地没水或少水的现象。

2.2整治成效巩固难,部分已建成处理设施晒太阳、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而且污水处理项目设施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也存在脱节。当前我县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村小组自行维护,相关管理能力不足的同时也欠缺必要的技术技能;而且村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意识薄弱,虽然设施已建成,但村民缺乏管理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致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较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的情况时有发生。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等未妥善处置,由此产生二次污染风险[7]。

2.3后期运行维护资金短缺

我县属生态发展功能区,地方财政薄弱,虽然制定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奖补和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但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不足,我县投入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奖补资金只有15元/人/年,包括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需要。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大,而且作为维护主体的村、镇绝大多数经济基础较薄弱,因此,无法有效保障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维护资金,而且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全国各省农村地区均普遍存在[8-9]。

3对策建议

3.1因地制宜选址、科学选择处理工艺、严把工程质量关

因地制宜选址就要求根据建设现状、地形特点、受纳水体条件及环境要求等确定,并结合生态公园、周边景观进行建设。选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符合所在乡镇、村总体规划布局;应位于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的荒地、坡地及河边滩涂地等,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尽量利用地形、地势,一般选择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地区或地势相对较低处,以满足污水收集管道重力自流要求,避免污水提升;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位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有利于尾水排放,能够适应扩建的用地需求[10]。科学选择处理工艺首先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经济社会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农村人口分布,选择效率优先、经济实用、维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按处理规模划分,与污水处理模式和污水收集系统对应,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分为以下三大类:(1)分散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分散的连片农户或较小自然村(处理规模小于50m3/d,服务人口小于500人),建议采用“无动力庭院式小型湿地、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处理工艺。(2)小型规模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较大自然村或较小行政村(处理规模50~500m3/d之间,服务人口500~5000人),建议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水解酸化+稳定塘、沉淀池+快速渗滤或一体化(有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等处理工艺。(3)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较大行政村或集中连片村庄(处理规模500~1000m3/d,服务人口5000~10000人),建议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稳定塘、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处理工艺[10]。工程建设质量是后期维护管理的基本前提,应选择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最后,要制定竣工验收标准,明确验收主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和目标,进一步规范验收工作的操作过程[11]。

3.2建立稳定的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体系

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在规划设计阶段统筹考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体系。县人民政府统筹区域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包括日常运维、设备维修更新等经费)筹措,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步完善“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筹措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区域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工艺、运维要求等特点,选择专业运维单位管理、村自行运维管理、或专业运维单位和村日常管理相结合等合适运维管理模式[12]。

3.3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奖优罚劣机制

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绩效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生态镇、生态村考核内容,尽快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专项督查、考核,对考核结果为差的项目,要通报各级政府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

作者:黄香莲 单位:阳山县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