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下农机的创新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建设下农机的创新发展方向

摘要:生态农业建设的提出,明确了农机发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有力基础,农机的创新发展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此,重点分析了生态农业建设对于农机发展的要求,并在分析我国农机发展现状的前题下,提出农机发展的人才培养、农机合作社创新模式、互联网平台下智慧农机的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农机发展的思路及方式。

关键词:生态农业;人才培养;农机合作社;智慧农机

0引言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之而来农业生态建设也到了新的高度。农机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其发展势必成为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1]。如今我国的农机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促使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但是在涉及到生态农业背景下,农机的发展暴露出很多短板,以至于形成“卡脖子”难题[2]。本文从生态农业建设的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建设对于农机发展的要求,探讨总结我国农机发展现状,并提出现阶段生态农业建设背景下农机的创新发展思路与方法,用创新驱动发展,用创新取得进步。

1生态农业建设对于农机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结合对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进行扬弃,借鉴其经验并利用现代农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并且与环境农业、生物农业、科技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态农业建设[3]。显而易见,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间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农机的推陈出新和创新进步发挥着关键作用,换而言之,农机的创新发展关系着农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关系着生态农业建设的加速度。在生态农业建设的进程中,农机技术的发展大幅降低了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新型农村需要大量多元化、多层次的劳动力资源。这就需要农机继续扮演好现代农业第一生产力的角色,源源不断地为新型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动力。同样,生态农业建设需要农机适应未来的发展。现如今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势必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农机的发展宗旨是研制节能高效的农机产品,开发绿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样资源利用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机器和产品是现阶段研发的目标。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机发展的进程是曲折的,未来的生态农业建设充满了挑战,农机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2我国农机发展的现状

2.1农机在地区上的发展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耕地分布广泛,自然气候复杂,地势地质存在差异,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机利用程度也就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农机的投入水平也就越低(图1)。目前,我国的东部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却拥有着极高的农机保有量,虽然西部地区土地比较多,但是农机严重不足,这造成农机在地区上的发展愈加不平衡[4]。

2.2农机发展环境结构不合理

首先,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经营权由农民自主所有,这使土地被划分为若干单元,那么种植作物的种类、数量及作业环境存在变化,以至于农机的发展难以满足种植结构的迅速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农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一旦农机无法满足生产运作的需要就会被淘汰,这也造成农民存在购买上的顾虑,因此,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的推广进步和发展,同样也会成为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壁垒。我国近年来农机收入变化如图2所示,2021年同比2017年收入降低46.86%左右。其次,农机企业最应率先捕捉新农业时代进步发展的脉搏,成为农业快速发展的领路人。如今建设生态农业已然成为发展的大方向,我国绝大部分农机生产企业依旧固步自封,俨然成为了家庭作坊模式下的生产。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在农机的系统优化上和设计研发层面存在不足,使得企业缺少发展加速度。更有甚者,大量企业存在抄袭、模仿的问题,农机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企业往往只是以短期的盈利为目标,而失去了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这易导致国内的农机企业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2.3农机的发展缺少创新

我国农机发展的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机研发的创新型人才匮乏。我国虽然是农机大国但是农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未受到重视,所以农机研发的人才缺口严重,更难涌现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关键人才。二是农机研发的创新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农机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创新力不足,设计的思路不够清晰,并且对设备的运行寿命存在束缚。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研发成果未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机械。三是农机发展体系落后,我国的种植结构呈现出单元化,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农机作业,我国的农机体系主体为农民,并不适合农机联合化建设。

2.4农机发展对生态农业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对生态农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生态农机的发展水平,随着生态农业的逐渐推进,虽然相关部门对生态农业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农业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区域,依旧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与理念。相关地区缺少相应的示范带动试验园区、基地等,没有形成地区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相关合作社缺乏资金、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导致地区农机发展受阻。

2.5土地资源缺乏

良好、充足的土地资源是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保障,由于个别地区土地资源匮乏,土地资源流转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不断缩减,制约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农机进程的加速。

3生态农业建设背景下农机的创新发展思路与方法

3.1农机发展的人才建设

生态农业下农机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以科学研究和人才作为基础支撑。首先提升农业经营者的专业素养,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排,并对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改善优化,快速培养出知识型、创新型农业运营人才。具体则应通过强化企业设计研发重心、增加人员的发展厚度,提高其工资收入,增加未来发展潜力,通过企业人才发展和培养战略的确定,促使农机产业转变为极具吸引力的一类潜力产业[5]。其次,提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素养,作为一线的农机推广工作的核心人员,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充分发挥农机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应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增加专业性人才聘用的指标,并对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绩效评定和薪酬发放制度,切实把推广发展成果、农民反馈回应、实际问题解决等纳进考核范围,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加强高校和科研平台建设,努力培养具有行业带头作用的创新型人才。政府政策积极向农业发展新方向倾斜,营造良好的农机发展环境。农机的研发应用更加注重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向着污染品减量化、作业过程清洁化、废物资源再利用化等方向迈进,这是促进农机创新发展的出发点,也符合生态农业建设的设想。

3.2农机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对农机发展扶持政策的落实,农机合作社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农机合作社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运营管理得到了强化,使区域化的农机合作社示范功能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区域性的农机合作社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生产作业一线让农民切身体验到农机技术所带来的高效便捷,激发农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机发展。另外,丰富农机合作社的业务形式,通过个人的农机加盟,利用订单管理、合同作业、潜在市场开发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机运营收入,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标准化程度,促进农机科技外化为生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将科学生产技术始终贯彻在生态农机的发展中,对于先进的农机发展技术进行积极推广宣传,让农户了解更多新技术、新型生产方法,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情况,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新型肥料、良种培育、节水、节肥、节膜技术的应用,推广日光温室、高效灌溉施肥灌溉系统、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3互联网平台下智慧农机的创新发展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新一次的互联网科技革命正在到来。智能科技所驱动的农机技术变革对农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如今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机器人等理论基础正在快速发展,未来的农机发展必定成为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的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支撑,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农机产品的意义加以延伸。

3.4创新农机发展思路方式

之前的农机发展只是停留在“走出去”的阶段,积极为各区域乡镇提供农机技术指导和培训,当接收到农民反馈信息时不能有效执行,正因如此我国的农机发展始终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为消除这样的困境,必须同时应用“引进来”的管理模式。使农机推广人员与农民打成一片,认真听取农民的生产意见和建议,将提出的问题形成总结不断标准化规范操作。利用启发式思维模式,提高整体系统的创新潜力,进而推动农机发展成效,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的发展,应该加强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机管理方式的调整,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与宣传,随着生态农业建设提出和贯彻落实,农机的发展决定了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只有紧跟当下时展潮流,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推陈出新,形成长效化发展机制,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

作者:李建国 单位:尚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