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思考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思考

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既是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要结合成都城市发展实际,以保护城市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的城市治理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一个体现新发展理念、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宜人居住、设施配套的公园城市。

一、提高站位,认识充分

必须加快成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进程,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育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种要素,切实增强城市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理清思路,落实举措

必须理清思路,将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实现成都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要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协同并进为着力点,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正视现状,找准差距

近年来,成都通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规划建设中始终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将生态价值考虑到城市治理之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持续增强。但仍需要创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能力与水平。

四、合理布局空间结构

成都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一是按照2018年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始终“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二是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结合成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实际,根据客观发展规律布局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走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之路。三是努力构建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通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城市与乡村能够在空间上得到有机融合,在功能上能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四是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应坚持城市与乡村自然风貌的有机融合。五是按照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结构,建立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田园等为一体的公园城市建设场景。

五、以人为本,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城市基础设施是顺利进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是城市生态、环保、市政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功能应将人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考虑进去,体现出对市民的关怀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解决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治理、人居环境等问题。二是结合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发展趋势,加大城市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与网络服务。三是加大城市公交、地铁的建设力度,完善慢行系统,提高对外交通网络化水平,实现区间道路的对接,为市民绿色出行创造安全、舒适、低碳的生态交通。四是配套城市治理设施,为市民就医、上学、购物提供便捷、高效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治理。五是着力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形成新型的绿色建筑体系,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正常发展与演化。

六、生态优先,完善园林绿化系统

绿色发展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一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要结合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需要,将城景结合、田园一体、山水并在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牢固确立城乡绿化统筹、生态与景观相逼、森林与园林交织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思路。二是积极推进增绿惠民的天府绿道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绿化网络,多渠道提高城乡总体绿化水平和数量,实现城乡绿地均衡发展。三是以显著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将农田、森林、公园、湿地等绿色开放空间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休闲地带。四是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实际情况,将川西林盘建设为具有现代人居环境功能与川西农居风貌特色相结合的新型农村聚居点。五是较好地保护城乡既有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建设一系列绿色、生态家园,使绿色、生态家园与周边林网、农田、森林和谐融合,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七、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生态产业体系

要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倡导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保护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逐步实现产业由依赖能源、资源向创新、驱动发展,确保产业走节约、集约、循环、绿色、生态的内涵式生态发展道路。

八、创新环保科技,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环保科技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首先,要坚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环保技术,破解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问题,解决生态环境治理设备、材料的缺乏困境,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目标。第二,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最新科技成果与发展趋势,以科技治霾、科技治水、科技治堵为重点,构建清洁生产技术、绿色产品设计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第三,结合党的四中全会相关部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以及工业产业布局,构筑生态型现代工业园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中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最优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目标。第四,继续实施以“蓝天、碧水、绿色、清净”为目标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重点发展安全、优质、高效、集约的科技型工农业产品,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含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达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和谐统一、相融共存。

九、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保障

要从制度上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成效问题。一是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结合成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绿道体系、生态保护、森林公园建设等方面的立法与制度建设。二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法治体系,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进程,起草《成都市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等涉及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文件。三是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对重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事项进行科学研究、集中决策,形成分级管理、良性互动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四是强化各级、各部门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责任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督察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检查。五是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价值核算体系。通过生态优先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行政能力。

十、齐抓共管,形成治理合力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搞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要强化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设计,加强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组织领导,细化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责任,把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列入各级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抓牢抓实。健全有关生态环境治理落实情况的奖惩措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得到落实。贯彻执行有关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努力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制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严格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形成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合力。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识,引导人们自觉树立以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绿色、生态、环保的消费观念,助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

作者:刘祯贵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