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监测工作问题及对策探析

环境噪声监测工作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噪声污染的产生具有一定随机性和复杂性,还要结合其特性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研究。结合当前南平市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监测布点、仪器选择、误差修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最终使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得到了改进,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布点;环境质量评价

1当前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在南平市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需要对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三个项目实施监测。按照工作规定,需分昼夜分别进行监测。功能区每半年进行一次噪声监测,其中延平区为重点监测区域,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进行监测,按照每年一次的频率开展工作。针对交通及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开展质量评价。针对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开展质量评价。从当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环境噪声监测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常规监测工作中,依靠工作人员对城市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及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容易因监测结果不准出现判断失误,造成投诉事件发生。为使工作得到改善,还要对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解决问题保证对环境质量作出科学评价,为推动城市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2当前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监测布点不科学。噪声信号是非连续分配状态,会受到外界复杂因素干扰,在固定、少数监测位点难以进行客观监测,将造成结果不具代表性。对城市各区域环境噪声进行监测,目前主要采用网格布点法,将各区划分为多个等大正方形网格,通过人工行走在各网格中心或接近中心可测量位置开展监测工作。采用该种布点方法,遵循统计学随机抽样原理,能够实时高密度测量,将网格均值当成监测结果。但城市有效网格数量将超出100个,每年进行一次昼夜监测,各点检测具有较强随机性。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人员可能选择距离自己近的位点实施监测,无法保证全部监测点的地理位置能够满足监测要求。从某个位置实施监测,取得的结果较难对整个区域环境噪声进行反映。而在噪声发散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阻挡,发生折射、反射等情况,导致距离网格中心点的噪声达到较大分贝,周围区域则分贝较小。在声音叠加的情况下,取得的监测结果同样不具代表性。因此在监测地点未能得到科学选择的情况下,将导致监测结果受到影响。

2.2仪器选用不恰当。开展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对监测仪器将产生较大依赖性。而部分仪器老旧,软件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将出现测量精度低、校准滞后等各种问题,导致监测结果存在误差。在当前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尚未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依靠传统监测方法开展工作,使用的设备仪器相对陈旧,难以保证数据完整性,给监测质量和效率带来了一定影响。人员缺乏对监测设备的了解,容易出现仪器选择不当等问题,无法按照规定在监测工作开展前做好仪器校验,造成得到的结果无法达到既定标准。此外,个别人员为减轻劳动负担,直接携带便携设备进行噪声监测,也将影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导致环境质量评价缺少可靠依据,给后续噪声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2.3误差修正不准确。在当前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受环境、人员、仪器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无可避免地将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为减小数据误差,还要做好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处理,使错记、漏记等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使误差得到准确修正。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监测数据带有一定复杂性,在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情况下难以实现数据准确处理,导致误差未能得到有效修正。如在交通噪声监测中,对公交车、小轿车、洒水车等不同车型噪声进行监测,将产生不同数据信息。对不同路段进行监测,由于鸣笛、急刹车等情况出现具有一定随机性,也将造成监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给误差修正带来较大困难。而部分人员单纯依靠仪器获得监测结果,未能结合周围自然因素进行结果误差计算和控制,将造成监测结果有效性大打折扣。

2.4人员水平不统一。环境噪声监测属于长期性工作,在人员熟悉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监测地点、时段等各种要素选择,做到全天候加强监测点噪声来源监控和管理,保证相关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人员具有一定流动性,难以保证每个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都能达到工作开展要求。同时安排多个人员在不同位点对环境噪声实施监测,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监测结果出现偏差。如新进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现场干扰得到最大限度降低,就会造成监测结果受气候、人为等因素影响。在现场监测的过程中,可能突发噪声,人员未按照要求先完成背景噪声测量,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受到汽车鸣笛、空调机运行等因素的严重干扰。少数人员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位点、仪器等各方面的选择,造成监测结果与区域实际状况存在差异,无法对噪声污染现状进行准确反映。

3当前环境噪声监测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优化配置监测位点。为保证环境噪声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还要实现监测位点优化配置。在位点布置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分析,再参照规范将城市划分成多个网格的基础上,加强统计规范分析。确保位点在区域内可以得到均匀分布,使不同区域噪声状况得到反映,保证结果可以用于代表区域总体水平。按照要求,有效网格需要达到100个以上。针对交通路段实施监测,还应注意由交叉口实现自然分割的路段,在距离路口超50m距离上布置监测位点。如果路段不超100m,还应在中点布置位点。位点布置在人行道上,与路面保持20m距离,高度保持1.2m到6m。对功能区进行监测,还应保证仪器拥有可靠、安全测试条件的同时,可以实施长期、稳定监测,避免在固定噪声源附近布置位点,并对反射面进行躲避。结合这一目标,还要加强周围环境调查,在把握局部噪声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位点选择。表1为优化后南平市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情况,能够保证各位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3.2重视先进设备使用。为改善环境噪声监测质量,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工作。实际在环境噪声监测仪器选择上,还应保证仪器精准度能够达到Ⅱ型及以上,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现阶段可以选择的仪器包含积分平均声级计、噪声自动监测仪等,还应结合实践工作需求进行选购,保证引进的设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利用。长时间维持高效、稳定运行,能够为监测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信息化发展角度来看,还应加快环境噪声监测系统建设,包含户外单位、数据中心等。其中,户外单元属于智能仪器,包含采样装备、预处理计算机等,能够利用系统程序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保证环境噪声数据得到自动采集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则要做到科学使用设备,提前利用声校准器开展仪器校准工作,保证示值偏差不超0.5dB,能够24h连续监测。

3.3加强结果修正评价。针对监测结果,还应进行准确修正,做到正确评价。作为监测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声学原理,认识到监测点测量数据为多声源共同作用结果,需要利用噪声能量值和背景噪声值的差值确定实际监测对象的噪声值。对结果进行修正,还要根据差值大小确定如何修正。具体来讲,就是在噪声声源值与背景值差值超出10dB情况下无须进行修正,相差在3~10dB范围内还要做好误差修正。相差不超3dB,还应对背景噪声进行处理,在减少背景噪声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修正。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环境噪声监测受到了周围环境因素的严重干扰。如周围存在大功率生产设备,还应结合地区噪声变化曲线实施科学监测,保证采集的数据代表性和针对性可以增强。通过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对现场背景噪声进行准确监测,排除复杂因素干扰,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在完成各个区域监测数据收集后,需要分别按照昼、夜不同评价标准对各测量位点结果进行评价,为环境噪声治理提供依据。3.4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在加强环境噪声监测工作质量管理方面,还应使人员专业素养得到整体性提升,保证各位点监测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针对新进人员,还应把好技术关口,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的技术人才,并加强人员知识和能力考查。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全体人员培训,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使人员业务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系统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人员能够明确最新环境噪声监测工作要求,做到熟练运用科学监测方法开展工作,合理处置现场突发噪声状况,做到正确进行仪器设备操作。

4环境噪声监测工作改进效果

通过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能够使环境噪声监测效果得到改进,使全市各区噪声污染情况得到准确反映,为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从监测结果来看,全市区域昼间噪声平均达到53.4dB,属于“较好”等级,超标率为5.0%。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可以发现除光泽县、政和县噪声污染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各区域都能达到“较好”水平,因此需要重点对光泽县、政和县噪声污染进行治理。而夜间噪声平均达到43.6dB,同样为“较好”等级,超标率为4.6%。区域总体状况较好,除光泽县、政和县污染等级稍高,其余各区均在“较好”。从全市交通噪声等级来看,昼间噪声平均达到67.1dB≤68.0dB,夜间平均达到54.2dB≤58.0dB,均能达到“好”等级。除延平区污染等级为“较好”等级,其余各区均表现良好。分析原因可知,延平区道路上坡路段较多,噪声主要集中在大坡度区域,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噪声治理工作。此外,全市各功能区昼、夜噪声达标率为100%,总体状况良好。

5结束语

监测位点、仪器等各方面条件不适宜,都将影响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的科学性。而未能按照标准做好监测数据处理,也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未能做好各环节管理,都将造成监测效果受到影响。使相关问题一一得到解决,能够使监测结果得到优化,做到长期坚持为声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保障,使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聂志俊.环境噪声监测现状、问题及方法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8):183,185.

作者:周宇 单位:福建省南平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