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数据质量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数据质量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人员匹配、场所环境、试剂和材料、设备设施、布点采样、保存和运输,测试分析、数据审核以及诚信建设等,从而发现并解决环境监测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数据质量;影响要素

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地方政府为目标责任书和政绩考核而干预环境监测;政府各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监测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全面的现象。不真实主要体现在监测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不准确主要体现在监测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不全面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然而,监测数据质量对于环境管理工作来说意义重大。2017年9月21日出台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切实保障了监测数据的质量。为了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基于环境监测机构与其他检验检测机构不同,本文从多个方面着手,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人员匹配、场所环境、设备设施、试剂和材料、布点采样、保存运输,测试分析、数据审核以及诚信建设等,希望能对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1监测数据质量影响要素分析

1.1人员匹配。在对环境进行监测过程中,人员起主导地位,监测人员匹配是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监测人员对环境进行监测,其相应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工作量的增加,人员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不匹配,从而无法保证工作质量。遇到问题时,往往缺乏解决的积极性,不能进一步提升自我。监测人员能力不足,很难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科学。监测机构技术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监测数据质量提高更要关注监测人员匹配、受教育背景、技术能力等。

1.2场所环境。场所环境是指实验室以及现场采样所处的各类场所。场所环境的合理控制,就是应识别和严格控制监测设备设施所处环境条件,以满足监测方法和监测规范的要求。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需要借助监测仪器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仪器要获得准确数据是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对于现场监测,只有环境条件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开展监测,现场监测还应有安全防护设施,并且保证水、气、电等供应条件;对于实验室,一般都具备环境整洁、有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等基本条件。但对于特殊实验,应合理控制环境,并确保设施的安装十分完善,如大型精密仪器,应做好防尘、避光、防振、温度和湿度的管控。还应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如细菌学实验室需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实验室应安装洗眼装置、喷淋装置,还应装配灭火器等。对影响监测质量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应张贴警示标识进行控制。客户要求参观实验室前需在报批后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监测场所应按分析项目特点,将不相容或相互影响的区域活动和工作进行有效隔离,避免相邻工作区域间相互干扰和交叉污染,如针对总硬度和酚二磺酸法测硝酸盐氮等项目,应避免对总氮、氮氧化物、氨氮等项目的测试产生干扰。因此,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严格控制,并进行监控和记录;当发现场所环境条件影响监测质量时,应启动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包括停止监测以及实施纠正措施等。

1.3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包括测量环境条件辅助设备。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设施必须进行量值溯源,并对溯源结论或结果给予确认。只有证明其技术指标合格,才能投入使用。当校准产生一组修正因子时,应确保监测数据得到及时修正和正确应用,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等温控型设备,应按校准证书中提供中心点标准温度偏差值进行修正。仪器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和功能部件会发生变化,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调整好仪器参数,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长期不用设备,应定期开机,进行维护性运行并保养维护。在我们工作中也发生过长期不用的设备因未及时维护性运行而引起监测结果偏离。因此,必要时应在两次检定或校准期间对在用仪器设备实施期间核查,以维持其状态的可信度。因此,设备设施对监测数据质量来讲至关重要,为保证监测数据质量,应使设备设施的性能和状态符合监测技术要求,并按相关的规范操作设备,对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管理。

1.4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是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的物质基础,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剂和材料在采购、验收、存贮、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监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程序,应明确对试剂和材料的采购、验收和贮存的要求,并保持对供应商评价。在监测过程我们应严格按照标准准备试剂和材料,需查看试剂是否过期,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此,对使用的试剂和材料切实做到严格把关,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5布点采样。长期以来,只重视样品的准确分析而忽视样品的规范采集的现象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的争议。布点采样是监测活动各环节的源头,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场布点采样活动应遵守相关技术规则并规范操作。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环,采集样品如果规范执行不到位,就会造成监测结果的偏差。因此,监测布点采样应根据监测目的,来制定如采样点位、时间、间隔时段、频次和方法等相关内容的方案,严格按方案规范采样,使样品能正确反映被测物质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这样后续测试分析才有意义。

1.6保存和运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为了使待测组分变化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样品的不同类型和分析项目,要从样品贮存容器准备到添加样品保护剂等方面进行保护,以保证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样品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会对后期工作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影响监测数据。总之,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其原有特性,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7测试分析。测试分析处于监测活动最后环节,实验室内分析带来的误差也是监测活动中可控度最高的一环。为确保达到分析质量要求,实验室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以及仪器比对等措施进行控制。在衡量监测数据质量时,其主要依据测试结果的精密度以及准确度。实验室要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除了要求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环境条件有效控制、监测仪器在检定期间内良好运行,试剂和材料质量合格,还应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就是指在资质认定范围内实验室经常分析的方法,这样得出的监测报告才具有权威性,数据也较为准确。

1.8数据审核。监测数据出来后,为了减少失误,还应严格把好数据三级审核步骤。监测人员应关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复核人员应关注监测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而签发人员除了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要关注数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比如:首先,核实样品无误,保证所采集的样品能够如实反映相关情况,其次,对仪器也应该加以排查,确保其使用完全按照使用说明,再次,核实样品保存、运输以及分析过程没有出现相应的问题,必要时需要进行再次运算,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来源,并予以纠正。

1.9诚信建设。监测机构在监测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守诚信品质,监测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要进一步明确监测机构主体责任,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和科学监测的原则,保证监测活动不受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可能导致监测质量失控的因素影响。

2结束语

健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确保数据“真、准、全”的第一道防线。监测机构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建立与其监测工作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应重点对监测活动涉及的人员匹配、场所环境、试剂和材料、设备设施、布点采样、保存和运输、测试分析、数据审核以及诚信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制定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运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风险评估、服务调查,投诉、质量监督以及报告审核等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监测所得数据准确可靠。对于环境监测机构,在加大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树立起数据质量就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的意识。监测机构从最高管理者到监测人员应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把质量职责写入质量管理体系中,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对组织来讲,要明确其主体责任,对个人来讲,坚守其职业操守,切实做到诚信监测、科学监测、准确监测和公正监测。

参考文献

[1]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S].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Z].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

[3]李柏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6):149-150.

[4]刘雯.环境监测工作如何高质量服务生态环境管理[N].延安日报,2020-05-05(003).

作者:江道胜 单位:福州市闽侯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