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研究

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环境监测档案能够为区域加强环境治理提供思路与借鉴,做好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环境监测档案工作中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应当抓住一切契机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推进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建立统一的开发利用平台、提升档案人员素质,最终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

关键词:环境监测档案;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档案开发利用

环境监测档案是指在环境监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和反映环境监测管理和监测活动的文件材料,具体可分为环境监测技术档案、环境监测数据档案、环境监测仪器档案、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档案、环境监测化学试剂安全管理档案、环境监测行政档案等六大类。环境监测涉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土壤、生物等众多领域,涉及面广、形式复杂,因此环境监测档案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和极强的专业性,保存价值较高。环境监测档案完整记录了一个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状况、环境管理要求和环境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档案留存了丰富的环境数据,可以作为地区制定环境政策或进行环保事件追责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为区域加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思路。因此,做好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是档案种类很多且数量庞大,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力不从心”。以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例,中心为全省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提供监测服务,保存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档案。为提高工作效率,中心要求加快更新接收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效率,并提高准确率;为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中心对档案录入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提高档案数字化成果和电子档案的检索效率。囿于中心采用传统的档案模式,档案数字化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在档案服务中经常遇到检索不匹配或搜索错误等问题。二是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据了解,目前多数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使用的档案业务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只能满足档案数字化成果和电子档案有效存储的一般要求,没有开发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相关功能,如没有实现同类档案信息的聚合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不够完善,特别是没有实现对查档人员的分级管理,这也制约了深度开发档案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在现有工作中如何加强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合理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开展重点流域水准预报预警项目、搭建工作系统框架时,需要打造水质预测、水质预警功能模块,需要查阅利用大量的相关业务档案,才能为该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现实中往往会由于整体的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实践中很难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档案支持。

2加强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举措

2.1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一,抓住新修订档案法贯彻实施的有利契机。新修订档案法新增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要借助这一重要契机,推进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建设。如加强与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请档案部门的专家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业务指导等。因此,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可通过基于新修订档案法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践,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开展档案管理有章可循。环保监测单位基于新修订档案法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践,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重点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如根据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档案数据上网审查制度、档案数据移交管理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制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第二,抓住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的契机。如在打好蓝天保卫战期间,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增强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功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为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这时,可将本单位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系统纳入大数据平台之中,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使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无缝对接”。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可设立大数据中心,为生态环境领域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可在开展环境监测档案工作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中心的技术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

2.2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

一是建立档案开发利用平台,推进环境监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平台要在做好档案存储的基础上,开发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功能,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确保档案安全。在统一的环境监测档案查询与应用平台上,将区域内的环境监测档案信息进行汇集,做好专题分类工作,相关单位依据权限进行查阅利用。二是提高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等,通过业务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其信息挖掘的能力。

作者:赖素媛 郭斌 单位: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