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和策略

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农村土地利用直接关系到生态安全,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农村地区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恶化等不良问题出现,对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需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农村土地利用全过程中,在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

近些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得到深入实施。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这一理念要求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避免严重污染、破坏到生态环境。而农村土地的利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利用模式不够科学,生态安全将会受到威胁。众所周知,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关注生态效益,不仅造成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也对农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需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强化,切实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1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中的问题

为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农村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深入推进。但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时没有统筹考虑环保要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这些:第一,可用地资源较少。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耕地开垦力度较大,甚至已经达到极限状态。部分耕地由于不具备良好的生态状况,导致耕作价值逐步丧失。第二,植被减少明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很多山野、林区遭到穿越,这样就有土地空间重组现象产生,影响到生物的栖息与迁移。部分地块的退化现象显著,甚至有沙化问题产生。第三,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土地利用结构遭到改变后,也容易诱发土壤侵蚀等问题。比如,部分农村地区将陡地开荒等活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导致有水土流失出现于多处地段。如果难以高效控制与治理,生态环境安全将会受到威胁。第四,降低动物多样性。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随之减少自然植被和动物种类,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一些农村河流的污染问题严重,也影响到鱼类的生存,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导致大自然生物链的平衡遭到破坏。第五,湿地功能退化。很多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为满足土地资源利用需求,一些人员以水产池塘、农业用地等形式转化湿地,显著减少湿地面积。且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体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到湿地生态系统[1]。第六,土壤质量降低。农村居民为促使土地附加值得到提高,扩大粮食产量,显著增大耕地利用强度,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样,土地的酸化、盐渍化遭到加剧,降低了农田土壤肥力,甚至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较为严重。第七,土地污染形势严峻。部分农村居民缺乏较强的环保意识,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农村及周围的一些企业不能够严格落实环保制度,向环境中排放不达标的污水,或露天堆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

2农村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

2.1土地利用规划滞后

部分地区在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时,编制的规划方案不够合理,或没有严格执行规划方案内容。比如,一些地区编制的规划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对高起点、高标准盲目追求,虽然对用地指标进行了提高,但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被培育出来,导致规划的初衷与目标难以实现。一些农村对荒地、湿地、陡坡等大力开发,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很容易出现,环境质量遭到严重降低。

2.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土地的规划利用涉及到较多部门,但部门间的协调、联合机制并不完善,导致管理成效受到不良影响。比如,部分农村地区对建设用地进行片面加大,屡屡出现土地违规案件。一些部门为吸引外资,将先上车、后买票的做法应用过来,往往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解决,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导致有恶性循环现象发生。

2.3土地生态建设基础薄弱

现阶段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机制尚未得到完善构建,相关部门的资源投入较小,且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组织、宣传人员等较少,环保宣传、环保教育等工作没有得到深入开展,这样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将得不到提升,容易有诸多可能污染、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出现。部分地区虽然将相应的机构、队伍等组建起来,但工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宣传教育效果无法保证,难以适应农村土地利用中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2]。

3强化农村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3.1科学规划土地资源

受人口基数较大的影响,土地资源贫乏现象较为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下去,有机统一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于农村土地利用全过程中贯穿环境保护工作。要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进行辩证处理,将辩证的资源观树立起来。部分农村土地由于受到掠夺性使用,导致有水土流失、质量下降等不良问题出现,需科学制定解决方案,以便促使农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得到实现。众所周知,土地资源难以再生和替代,其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加快,人地矛盾、环境问题逐渐严峻。因此,在开展农村土地利用之前,需将具备较强可操作性、超前性的利用规划制定出来,严格依据规划方案与要求对农村各类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使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要对以往土地开发中遇到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和吸收,将适宜本地情况、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专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出来,要严格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度,避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否则生态环境会受到破坏。顺利编制过土地利用规划后,需将规划的约束、控制等作用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得到提高,还能够高效保护生态环境。

3.2健全管理工作机制

为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需持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第一,要将农村土地利用信息传递机制完善构建起来,只有充分收集、高效处理、快速传递各类信息,方可以科学开发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因此,要将3S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综合利用起来,对土地数据、图件等进行真实、全面的获取,将各类用地数据分析信息平台建设起来。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将会随之改变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化情况,为高效管理农村土地,需动态监测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实时更新系统中的数据,以便对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同时,要依托系统平台的支持,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挖掘出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案[3]。第二,要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建设起来,科学识别、预测与评价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促使威胁生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得到源头性减少。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快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构建步伐,严格调控重点区域的利用指标,且将生态改善建议、目标等科学提出来。第三,要将风险预防机制引入进来,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贯彻风险预防工作。如果由企业等社会主体开发利用农村土地,需要求其对风险保证金进行缴纳,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破坏到土地环境生态资源。实施土地利用项目之前,可要求其将土地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同步提交过来,以便促使各类开发利用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此外,为顺利落实这些机制,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进来。针对现阶段部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的沟通,需加快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步伐,对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标准进行统一制定,对土地保护、建设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真正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土地利用全过程中。

3.3夯实生态建设基础

为促使农村土地利用的环境生态质量得到提高,需将生态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下去,促使农村群众的生态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第一,要积极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培训重点,促使其生态环保意识得到增强。这样在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时,能够主动、全面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二,要加大生态宣传力度,将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出来。要引导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认识,自觉抵制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土地利用行为。为保证宣传效果,要与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对网络、电视、讲座等一系列载体进行综合利用,促使生态文化知识得到全面普及,民众的生态责任感得到增强。在宣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一些重要节点,如土地日、环境日等,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宣传活动组织起来。此外,要对信息、意见的反馈渠道进行完善,将开放性的公众信息平台设立起来,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勇于举报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不良现象和行为,由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区在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时忽略掉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切实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科学规划农村土地的利用方案,严格管控农村土地利用过程,及时清除掉潜在的风险性因素,促使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得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建功.乡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环境与发展,2020(4):228-229.

[2]孔誉婧.乡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乡村科技,2019(11):125-126.

[3]李麒.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19(6):129-130.

作者:陈广民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杨庄集镇综合治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