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研究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研究

摘要: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作用价值,并对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修复工作

由于受到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的今天,个别地区依然存在水资源开采不合理的现象,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作用价值

为了尽快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对策,这一对策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却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过度消耗问题。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缺乏污水处理标准和污水处理设备,很多工业污水在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导致水环境污染严重。现如今,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点,其不仅恶化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且限制了经济的持续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分析

2.1水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从某种角度来看,经济水平的增长是经济生产的必然过程,而经济生产则依赖于各项社会元素之间的组合搭配。水环境是经济生产的基础组成元素之一,其不仅可以为经济生产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更能够消化吸收经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一旦水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产出就会受到直接影响,且水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致使经济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只有在有效保护水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加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2.2经济发展可以保护水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高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也在持续增强,多数人民群众均能够正确认识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愿意参与到水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其次,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才能保证治理方式的选择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保证治理效果达到预期高度。

3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

3.1差异性较大

众所周知,水生态环境会根据地域的划分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气候及地形地势的不同所造成的。正是因为水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故任何治理方案的制定与设计均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要采取差异性对待的方式。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以水土流失监控为主,严格控制水环境的水土流失现象,避免出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而在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丰富的地区,则应当侧重于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避免因为承载力超标而导致环境破坏严重,且任何微小的破坏均会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

3.2水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故社会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力也处于一种持续增长的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当水资源利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势必会出现水资源过度开采的现象,并引发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意味着水资源总量的减少,若无法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则会导致水生态环境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与调配需要进行严密的监管,既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又要确保水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任何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资源。

3.3水生态环境脆弱化

由于受到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约有39%的国土面积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且在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持续增长的今天,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现象屡见不鲜。而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当中,水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脆弱化的发展趋势,全国约有超过10%的土地属于中度敏感区域。而对于一些高原区域而言,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环境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持。综合来看,我国约有超过70%的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自身的环境承载力极为有限。

4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措施

4.1启用专项计划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漫长且持续性的巨大工程。专项计划的启用需要建立在对水生态环境问题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以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水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全国范围内的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管控。其次,地方行政部门也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与号召,针对辖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全面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合理分配水资源,重视水功能区的划分与管理。同时,地方行政部门需要重视对水质变化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辖区范围内的治理优先地区,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保护与修复计划。

4.2重视湿地生态保护

从某种角度来看,湿地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必然关系。湿地自身具有水量调节和水资源净化的功能,同时可以起到沉淀淤积,吸收泥沙和污染物的作用。首先,湿地环境可以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吸收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发展。而从湿地环境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现有的湿地面积正处在不断缩小的状态当中。因此,湿地环境的保护需要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相吻合,严格控制湿地破坏行为,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力度。此外,在治理湿地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环境的基本原则,从源头对水污染的根本原因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最后,地方行政部门应当出台各项激励措施,鼓励人民群众和地方企业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确保水资源总量始终维持在安全的可控状态之下。

4.3将区域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

流域治理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最为实用和见效最快的治理方式。只有在流域治理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才能够为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地方行政部门需要始终坚持区域治理与流域治理相互结合的原则,明确治理工作的主次顺序,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最终取得由点及面的治理效果。

4.4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

第二产业的崛起及迅速发展是导致水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则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降低重工业的比重,并加强对重工业的管控力度。其次,重工业企业应当加强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确保所排放的污水均能够达到基本的排放标准。而对于高污染企业,则可以适当进行淘汰,鼓励新型环保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的管理力度,鼓励从业人员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

5结语

综合来看,社会经济的粗放发展对水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并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严峻的程度。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采取各项科学措施,切实提高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节水理念和水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与普及力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07,(05):34-36.

[2]尤新军.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49.

[3]杨竹雨,蔚荣华,郭浩房.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05).

[4]王泽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02):184-188.

[5]朱丽丽,袁延,古宝和.南湖荡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研究[J].中国水利,2010,(05):25-26.

作者:第海涛 单位:庆阳市水利勘测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