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信息化建设

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信息化建设

摘要:构建“平战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是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辖区内已有区域地质环境类数据、地质灾害类数据、应急类数据及以往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巡查排查核查、地质环境调查、宣传、培训及避让搬迁、防治工程等)资料了解不全、查询不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技术支撑服务工作质量,提出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满足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的需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持续服务能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移动终端;信息系统

针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强、装备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从2017年开始,山西省着力构建“平战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全省各县均有对应的地勘单位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省内地勘单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多、技术装备强的优势,将防治技术力量对口到市、派驻到县,直接充实和支撑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少、防治能力不强、技术装备差、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将大力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能力和水平。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由省自然资源厅进行管理指导,各地勘单位等承担技术支撑,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对日常技术支撑进行管理。这一体系能统筹和整合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有利于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的信息需求

县级对口技术支撑单位服务内容围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巡查、排查、核查)、监测、预警、应急演练、宣传培训及应急状态下按照“分级应急、及时处置”的原则就地解决应急问题等。有效信息的获取是基层技术支撑服务高效性和持续性的保证。现阶段实际工作中,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撑人员在对辖区内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及以往地质灾害类调查、勘查、评估、核查、防治工程、避让搬迁、应急管理等资料获取中普遍存在不易获取、掌握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在相关管理人员或技术支撑人员变动情况下,历史资料不能有效利用及数据继承性差等问题更为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工作手段解决历史数据整合及有效利用问题。

2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系统数据分析

2.1数据类型及特征

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技术支撑工作主要数据类型分为两类,分别是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及相关专项成果数据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及相关专项成果数据包括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勘查,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勘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日常监测数据,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受关注的地层、构造、水井、泉水等),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数据,应急数据(灾害点,调查、监测,应急处置等),领导、专家现场意见等。

2.2数据储备及信息化服务方式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上述数据的有效利用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的平稳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这就对区域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及工作过程中产生数据的集成和应用支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业务数据流如图1所示。数据服务需求:根据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的特点,其数据服务要求查询便捷、兼容型好,支持大容量储备。数据安全性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中新产生数据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历史数据中有关地图类等保密数据的有效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基础地质环境数据的格式化编录和汇集,使得大量、格式繁杂的基础地质环境数据得以高效应用。工作中新产生数据的采集要求紧贴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的特点,满足多种工作场景下应用的便利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县级行政区域基础地质环境数据的收集和编录及工作数据的采集上报。县级数据由省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并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与山西省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对接,充分利用省级数据中心丰富的数据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数据管理与技术支撑人员的相对独立,保证了后续技术支撑工作的数据服务连续性,同时,为山西省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

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概要设计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化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调查、巡查、排查等信息上报及区域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的平台及媒介,实现从项目管理、任务管理、现场调查、信息上传、信息管理全流程一体化的业务工作支撑及区域地质环境信息在线查询、浏览,主要应用方式为移动版平台,同时提供Web版数据管理平台,有效支撑相关工作的开展。

3.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Web版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Web版)集成于现有省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及查询展示的平台,系统建设以三维GIS平台为支撑,叠加地形地貌、高程数据、高清遥感影像、无人机倾斜摄影及720°全景图等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直观的信息展示窗口。调查数据集成与管理:系统集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高边坡隐患点排查、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专项调(勘)查、应急调查、汛期巡排查等数据成果及专项报告等,能够通过Web端及移动端实现实时的数据更新、查询服务,为后期其他专项调查提供数据导入接口,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查询检索服务:根据系统集成内容,实现对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及区域地质环境数据的综合查询及检索。用户可对查询结果进行成果输出(包括成果报告输出,附件、附表输出等,输出为PDF格式)。根据用户权限,支持图形成果输出(光栅)。

3.2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移动版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移动版)采用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可支持在平板电脑及手机端的应用,软件技术框架、数据格式规范、接口定义等均与山西省现有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应急平台保持一致,为基层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撑人员在地质灾害调查、巡排查过程中提供相关区域内已有成果数据服务及工作数据采集服务等。数据管理及服务、数据应用由省级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包括三方面内容:地质灾害隐患点基础数据查询(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数据及群测群防数务),指定区域内已有成果的查询及浏览(指定区内已有的地质环境类成果、地质灾害类专题成果、应急类数据、管理类数据等),工作中心产生数据的采集管理(地质灾害类数据、地质环境类数据、应急类数据、管理类数据等)。移动终端选择:考虑到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实际需求,宜选用支持高精度北斗定位、激光测距及数据加密功能的平板电脑,如大唐加固型平板电脑TrueGeopad,实现高精度调查定位(RTK精度2cm)、现场激光测距及数据加密服务(应用于部分限制性数据服务)等。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应用

系统与现有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地质灾害巡查业务系统(移动版)集成,服务对象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撑人员。主要应用包括如下几项。数据采集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核查),地质环境点(野外工作过程中受关注的地层、构造、水井、泉水等地质环境点)调查,应急支撑(灾害点,调查、监测,应急处置等),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及领导、专家现场意见等技术管理类工作。数据查询类:指定区域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区域水工环资料,县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等,专项地质调(勘)查,地质灾害调(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质灾害日常监测资料、地质灾害巡查(核查)资料,地质灾害应急类数据及管理类数据等。其他管理类:①移动端,地质灾害监测部位管理等;②Web端,区域地质环境成果资料采集(加工、导入)、管理,面向移动应用的数据服务等。

5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移动端高精度定位、移动通信等技术,旨在解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及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人员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野外工作中)遇到的以往成果资料掌握不全、利用不便等问题。对以往地质环境成果资料,保留原有成果数据格式,加工适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信息系统的工作数据库,所有引用数据均可溯源;对现场采集的数据,按现行相关技术要求格式填报,根据需要加工所需数据;对现行技术要求尚未定义的数据格式,建立适于本项目的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制定尽可能保留数据采集工作过程数据,现有标准包含的数据项,尽可能套用现有标准。即通过不断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使原生数据变成有标准、有质量、可查询、可追溯的有用数据和数据产品。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和不断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数据提供方式,提高数据加工能力,实现数据资源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全面嵌入渗透,以满足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的需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能力。

作者:宫建武 张宏伟 单位: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