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公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

天山公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

摘要: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对天山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和冰雪害开展遥感识别和评价研究,可规避和降低其对高速公路的危害,实现大灾可规避、中灾可控、小灾无影响,切实提高独山子—库车高速公路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天山公路,地质灾害,遥感,高寒山区

1概述

独山子—库车高速公路又名天山公路(简称“天山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全长500多千米。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主要有崩塌、泥石流、滑坡、冰雪害、水毁、冻土、冻胀翻浆等,严重影响该高速公路的安全有效运行。由于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且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区,人工调查方法很难识别高陡斜坡上的地质灾害隐患,本文采用遥感解译的方法,对沿线不良地质现象开展影像识别,并对其进行分类,划分其发育分布区,并评价隐患对公路的危害。

2研究区背景条件

研究区位于东经84°17'~84°49',北纬43°4'~44°10'。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性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分布较多,且气候多变,为高寒、高海拔、高烈度山区。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天山公路依次翻越4个冰达坂和3大森林牧场,如图1所示。公路沿线高程变化较大,大部分为超过高海拔区;线路两侧地形陡峭,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岩体破碎程度较高,属典型高寒山区地貌,见图2。

3不良地质现象的判识与统计

研究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溜砂坡、冰崩等类型。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难以识别高位灾害隐患,而利用遥感图像判释调查,可以较全面的获取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本次遥感解译的主要数据采用高产高分2号(空间分辨率1.0m)、资源三号(空间分辨率2.1m)等高精度卫星遥感数据以及GoogleEarth,Arcgis等网络平台提供的高精度卫星数据。此外还利用多时相Landsat8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15.0m)对研究区冰雪覆盖范围进行了逐月解译。采用以人机交互解译为主,目视解译为辅的方法进行,结合采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遥感资料综合处理等定量—半定量的综合分析方法[1-3]。

3.1不良地质现象数量及类别。本次共解译不良地质体208处,其中崩塌10处,滑坡15处,泥石流93处、溜砂坡87处、冰崩3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1,图3)。

3.2不良地质现象规模统计参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6],按照灾害体体积将其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其中溜砂坡与冰崩的划分参考崩塌和滑坡的划分方法,分级标准见表2。根据遥感解译,统计该区域内滑坡1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6处、小型5处;崩塌10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3处,无大型崩塌;泥石流38处,其中,大型29处,中型43处,小型21处;溜砂坡87处,其中大型8处,中型44处,小型35处;冰崩3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1处,详见表3。

4不良地质现象危害分析

4.1滑坡危害分析。滑坡的危害主要为掩埋道路、堵塞河谷。根据滑坡的本身稳定性和离拟建路线距离综合判定其危害程度。滑坡仍处于活动状态,特别是仅局部坍塌,后缘多处出现裂缝的潜在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一旦失稳将直接威胁拟建路线安全,因而拟建路线通过处的活动滑坡,将其危害程度定为“较大影响”。对于离路线距离较近,存在失稳的可能,或失稳后滑坡堆积体有可能影响正常交通的活动滑坡,危害程度为“中等影响”。路线通过的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的老滑坡,若路线施工可能诱发其复活的滑坡,危害程度为“轻微影响”。对于离拟选路线距离较远,本身已经趋于稳定的滑坡,或虽然存在隐患,但即使发生灾害也不至于影响到路线的滑坡,将其危害程度定为“无影响”。工作区内发现对拟建路线较大影响的滑坡有1处,轻微影响的滑坡点8处,无影响有6处。

4.2崩塌危害分析。崩塌对路线的威胁具有长期性,一条公路路线从勘察、施工到后期运营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并且一处强风化裂隙发育的崩塌还具有多发性,可以多次发生崩落,威胁路线正常运营及来往车辆安全,这在山区公路中尤为突出。针对崩塌威胁路线的特点,工作中,从崩塌所处位置、可能崩落的路径、崩落距离、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对路线的危害程度。对于危岩体位于路线上方,离路线较近,崩落后将直接威胁到路线安全的,我们将其危害程度定为“较大影响”;对于发育位置虽位于路线上方,但离路线有较远距离或有一定缓冲平台,将其危害程度定为“中等影响”。对于位于河谷对岸,中间有河流相隔,崩落后的堆积物或落石对路线的影响不大的,将其危害程度定为“轻微影响”。对于发育位置离路线距离远,无论从崩落距离还是崩落路径上对路线都不构成影响的,将其危害程度定为“无影响”。工作区内崩塌对拟建路线“中等影响”的有4处,“轻微影响”1处,可以采取工程排危措施,消除其影响。

4.3泥石流危害分析。对泥石流危害程度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本身的易发性、规模及与路线位置关系等方面。对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的判释需要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在对泥石流危害程度定性的时候,对于沟内物源较为丰富,泥石流易发程度较高,规模较大,路线正好从沟口通过或横跨泥石流沟道的,将其危害程度定为“较大影响”;对于泥石流易发程度中等,路线从泥石流沟口通过或横跨泥石流沟道,将其定性为“中等影响”;对于泥石流易发程度较低,路线从泥石流沟口通过或横跨泥石流沟道,将其定性为“轻微影响”;若路线离泥石流沟较远,不在泥石流危险区内,则将其定性为“无影响”。工作区内泥石流对拟建线路泥石流沟“中等影响”的有5处,“轻微影响”38处,可以通过设涵导流或对桥墩采取加固防护进行防护,其余泥石流都距路线较远,对路线无影响。

4.4溜砂坡危害分析。针对溜砂坡威胁路线的特点,从溜砂坡所处位置、规模、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对路线的危害程度。溜砂坡处于活动状态,直接威胁拟建路线安全,危害程度为“较大影响”。对于离路线距离较近,存在失稳的可能,或失稳后有可能影响正常交通的溜砂坡,危害程度为“中等影响”。对于目前处于稳定状态,若路线施工可能诱发其复活的溜砂坡,危害程度为“轻微影响”。对于离拟选路线距离较远,本身已经趋于稳定的溜砂坡,或虽然存在隐患,但即使发生灾害也不至于影响到路线的溜砂坡,将其危害程度定为“无影响”。工作区内发现对拟建路线中等影响的溜砂坡有9处,轻微影响的滑坡点18处,无影响有60处。

4.5冰崩危害分析。冰崩与滑坡类似,其危害主要为掩埋道路、堵塞河谷。根据滑坡的本身稳定性和离拟建路线距离综合判定其危害程度。滑坡仍处于活动状态,特别是仅局部坍塌,后缘多处出现裂缝的潜在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一旦失稳将直接威胁拟建路线安全,因而拟建路线通过处的活动滑坡,将其危害程度定为“较大影响”。对于离路线距离较近,存在失稳的可能,或失稳后滑坡堆积体有可能影响正常交通的活动滑坡,危害程度为“中等影响”。路线通过的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的老滑坡,若路线施工可能诱发其复活的滑坡,危害程度为“轻微影响”。对于离拟选路线距离较远,本身已经趋于稳定的滑坡,或虽然存在隐患,但即使发生灾害也不至于影响到路线的滑坡,将其危害程度定为“无影响”。工作区内发现对拟建路线有轻微影响的冰崩有1处,无影响有2处。

4.6雪崩危害分析。通过对工作区不同时段冰雪覆盖厚度的遥感解译和地形条件分析,共圈定沿线雪崩易发区有6段,K线和DK线各有3段(见表4),建议在雪崩易发区段路基和桥梁通过区域设置被动防护网进行防治。

5结语

本文采用高精度卫星影像,识别了研究区不良地质现象特征,并统计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和发育分布特征,共解译不良地质体208处,其中崩塌10处,滑坡15处,泥石流93处、溜砂坡87处、冰崩3处。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以泥石流和溜砂坡为主,分别占灾害点总数的45%和42%。区内灾害的发育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且主要分布于构造剥蚀高中山峡谷地貌区;雪崩易发区共有6段。

参考文献:

[1]邵虹波,唐川,李为乐.滇西某铁路拟选线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特征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3):342-346.

[2]陈宁强,戴锦芳.人机交互式土地资源遥感解译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13(2):15-20.

[3]沈非,查良松.基于ArcView的人机交互式土地资源遥感解译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3):204-206.

[4]姚鑫,戴福初,陈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滑坡遥感解译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3):18-21.

[5]冯杭建,唐小明,游省易.泥石流调查遥感解译新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3):124-129.

[6]D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S].

作者:金鋆 林华章 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