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考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考

摘要:在农业水利工程中,水利灌溉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水利灌溉不能做到高效、节能。文章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现状,分析影响水利灌溉的因素,并提出水利灌溉的技术要点和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1高效节水灌溉概念和特征

高效节水灌溉是为了缓解农业灌溉的用水需求,所推出的一种现代化的农田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高效节水灌溉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在农田进行灌溉作业,节省了在灌溉中的用水量,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也达到了灌溉预期的效果,保护了灌溉区附近的水文环境。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和完善。

2高效节水灌溉意义和作用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各个产业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是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基础,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地扩大,避免不了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开展高效节能灌水工程,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种植灌溉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灌溉效率,在原有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为实现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提供助力。

3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面临的困难

3.1群众节水意识淡薄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民的节水意识薄弱。同时,经济飞速发展导致对物质生活过度追求,农民在种植中只关注农田的经济效益,并没有考虑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灌溉,通常采用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作业,灌溉效率低下,也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虽然我国在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但可能由于推广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低,没有将技术介绍清楚明白,或者农民对待新技术内心存在抵触,不愿意进行尝试,众多因素导致推行效果较差。

3.2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农业发展道路中,我国一直在对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工作,但在管理工作时过度重视工程的建设以及施工过程,忽视了水利工程完工后的具体应用。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预设和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加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但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应用中缺乏专业的管理。农民在进行使用高效节水设备时,缺乏相关专家的指导,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操作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导致实际灌溉的效果并不理想。农民会对该方式产生抵触心态,或者并不使用,出现水利工程设备闲置的现状,并且由于缺乏维修护理人员,出现机械老化破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劳动力的严重损失,限制了农田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新农村的发展。

3.3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农田水利技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化生产的关键,需要先进的灌溉技术和专业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薄弱,同时农田生产机制依旧是责任制,这种机制下多为一家一户,种植规模较小,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无法做到统一。另外,由于每个种植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同时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操作方式,针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在推广中无法套用一套方式,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3.4专业人才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专家较少,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工资较低并且未来的发展机会较少,相关水利工程院校及专业学院缺乏对此项专业的重视,缺乏讲师讲解,此外,由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近年来发展趋势趋于节水高效化,需要专业素质过硬以及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但由于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人才,此类设计经验较为不足[1]。

4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4.1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意识

首先,在线下通过宣传员挨家挨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讲述分析节水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安排专业的设备推广员讲解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协同使用的步骤。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节水灌溉实验区,邀请当地的农民进行参观。要保证节水灌溉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造,并严格控制指标。最好选择在水资源匮乏并灌溉困难的地区,有效展现节水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可以通过网络构建节水灌溉技术的交流平台,并邀请专家在平台上进行直播讲解。日常维护方面,要配备较多的服务人员,当农民在技术使用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求助,平台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农民农田中进行指导和教学,帮助农民完成节水灌溉作业。

4.2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保障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有效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在工程推进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节水技术实施的奖励机制和相应的补贴机制。其次,政府应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可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最后,转变原有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创建社会参与机制。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可以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过程中,保证工程管理有序。也可以采取多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由政府作为主导,其他社会力量作为辅助,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质量、运行的监管,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纠纷[2]。

4.3注重技术监管,引进技术设备

技术监管是确保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对灌溉技术在应用时的有效监管,充分掌握灌溉地区进行节水灌溉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内容,从而为优化灌溉工程整个建设过程提供理论基础,并能解决在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要建设专门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团队,并对管理者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根据种植地区土壤水文的主要特点,在讲解技术时进行专门的技术要点及针对实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再次,要不断完善在水利工程中设备应用和维修的知识理论体系,提高实际灌溉过程中技术的使用能力,有助于设备的有效运转,实现水利项目和技术相结合收益最大。最后,要积极引进国外的灌溉技术及相应的设备材料,在使用中应考虑灌溉地区的具体情况,并积极进行创新探究,研制出一套符合中国灌溉现状的灌溉体系。

5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要点和应用

5.1微灌技术

微灌是根据农田的作物生长周期及植株需水量,灌溉部位选在作物根部周围。通过精细化的灌溉方式,解决了灌溉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与之前高效的灌溉技术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微灌技术的优势。为了保证微灌技术的合理运用,在进行农田微灌作业时,需要先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灌溉条件及是否具备相应的灌溉设备,确定熟练掌握了滴灌技术的技术要点以及工作流程,根据当地农田实际的灌溉情况对输水管道进行优化,并安装微灌系统和其配套设施。在安装后,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对泄露处进行预防处理,要求符合供水系统的性能及农作物的微灌需求,避免在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损失[3]。

5.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贮备在设备当中,再由设备的出水口将水缓慢滴出,为农作物提供水分。这种技术适合运用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手段较为简单,可以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移动或固定的滴灌方式进行。并且在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选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滴灌作业,通过大数据对缺水的农作物植株及时滴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因为输水管道发生堵塞等设备故障原因,对种植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要积极清除水源中的杂质,时常对输水管道进行疏通,确保滴灌的质量。

5.3喷灌技术

喷灌是通过运用机械设备对输水管道中的水进行施压,并使用洒水喷头进行喷洒,节省灌溉所需的水量。由于喷洒工作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并且只通过设备便可产生压力,进行喷洒,操作方式较为简单。

5.4渠道防渗技术

传统的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便是沟渠灌溉,简单地讲就是将水引入农田的沟渠进行灌溉作业,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并且在灌溉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渠道防渗便是通过采用防渗材料进行渠道的铺设,在进行灌溉时减少水量的渗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5.5步行灌溉技术

当农作物在生长的关键环节,急需要用水的时候,常见的灌溉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施时,通过应用步行灌溉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这种灌溉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移动灌溉。为了有效地进行灌溉,需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准备好灌溉所需要的电力设备,通过人把持机器进行灌溉,实现了人机间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中,这项技术有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以及节水灌溉操作机械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流动性、便利性、适应性的特点[4]。

5.6蓄积雨水灌溉

在我国农业种植因地理位置不同,自然降雨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例如:靠近沿海的灌溉区域,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并且年均降水保持稳定。但在西北地区的灌溉农田,不仅年降水量较少,并且该地区内淡水资源也较为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高降雨的利用率,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所以要在降雨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农田中剩余的水源进行储存,在水资源面临困难的时候才能及时解决,维护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稳定。

6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策略

6.1提高管理力度,强化水利管理

通过加强灌溉工程的管理力度,实现灌溉项目工程的有序性,保障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稳定前进。一方面,要加强相应工作的落实,确保水利灌溉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责任分明,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工作组,将工程中每个环节的责任划分到每一个人,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针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水利的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以往的相关经验,对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对于主管部门,应积极沟通相关的管理机构,做好管理任务的落实,以此保证水利工程能够获得较好的运行效果。

6.2优化配置资源,农水协同发展

在农田选择灌溉方式时,需要技术人员去灌溉的农田中,结合着农田的土壤、周围的水源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多重考虑,进行全方位详细的勘察,并进行灌溉方式可行性分析,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在进行农田勘察时,需要能够将农田中作物的需水总量、需求位置及水源存贮等相关指标融入到数据库中,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分配水量,保证能够调节不同区域的用水,对农田周围的水体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并达到良好的灌溉效果。

6.3探索灌溉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发展关键在于技术,通过对灌溉技术进行探究,分析其性能以及实用性,才能将其进行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采用灌溉和施肥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作物提供养分水分支持,每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均十分广泛。在探索技术时,要不断分析其适用性以及应用范围,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证节水灌溉技术处于持续发展的道路,起到提高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水平的效果。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水利工程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为了能尽快达到农田节水灌溉的目的,需要合理运用水利工程高效节水技术,切实提高农田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种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作者:韩鹏 张志远 单位:鄄城县旧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