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技术论文范例

美容技术论文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1

1.平面设计方面。

现代的社会对于平面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此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上能够达到独立制作的要求。在这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广告基础、图形创意、书籍装帧、Photoshop、CI设计,等等。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宣传工作,也可以到企业从事出版、印刷、家居设计、装修等相关行业的设计工作。

2.室内设计方向。

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现在比较流行,也比较热门的行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的相关工作,还有建筑行业的设计。在这方面的开设内容有:人体工程和建筑制图、CAD制图、效果图后期处理等课程。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为美术专业其他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高职美术课程专业结构上的调整

1.重复课程的合并。

由于传统的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复安排等情况,所以新课程对于这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对于重复的内容要进行删除,重叠的现象开始减少。例如,平面的构成与图案在内容设计上就存在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把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这样教师教起来既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广告基础》,就是由多门课程合并而来,根据这几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重新调整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方案。整合后的教材充满了时代的特点。

2.课时比例的调整。

针对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删除,以降低它们在整个学习期间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例如,素描课程原来安排为中专一学期,而大专一学期学生还要学习。合并后统一安排为大专一学期,在素描内容上进行了结构渗透、视图深化,在颜色的淡化与虚实上,注重了线条的讲授。这样的设计就为学生高职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

新的课程设计在素描、水粉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变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等等。其中在设计内容上同样和设计相互衔接。其中改变最大的方面就是将原来三门课程中的精华进行了筛选、渗透,并且完全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内容相互贯通、渗透合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省时,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混合模式教学在选取的专业部分实行混合式教学,具体的方法如下:

1.第一学期,将平面设计、色彩构成、CorelDraw混合为同一模块的教学实践。

拿色彩构成和平面设计来说,它们是中专美术专业主要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色彩构成的主要概念,他们构成的知识都是些什么,组织规律、基本造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作业质量非常差,对于手绘画,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基本就是不重视,然而对于电脑绘图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基于此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进行编写、绘画的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对于二维图像的设计学生能够进行练习,并且也掌握了手绘图画的知识和技巧。

2.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混合讲解,统一传授,将教学内容穿插讲授。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2

汽车美容课程教学设计应结合行业岗位需求与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引导法,情景模拟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中做”,“做中学”的强化性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毕业后和汽车美容行业实行无缝对接。

关键词: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汽车美容;课程设计

汽车美容是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专业的汽车美容项目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得经过专业美容后的新车保值,旧车延长寿命。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特色,我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美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汽车美容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在课程设计上,不断思考和改进,对《汽车美容》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得毕业学生和汽车美容行业能够无缝对接。

1项目设计

首先通过对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美容企业以及在发达地区汽车美容市场的调研,和美容专家、车间主任(服务经理)们面对面的交流,对目前汽车美容企业中美容装潢工岗位的实际状况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对调研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提炼,而后转换成课堂可操作、结果可评价的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项目,从而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最终完成对整个课程的全部设计。

2任务设计

课堂上每一个学习情境源于汽车美容岗位真实的生产任务,是生产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学习情境的安排按照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编排。以美容岗位基本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汽车外部的美容护理、汽车驾驶室的美容护理、汽车车身涂层的美容护理、汽车玻璃的美容护理以及汽车美容设备保养护理为工作内容,培养学生汽车美容与保养基本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环境设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美容实训室教学。根据调研结果把汽车美容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25个子任务,具体如表1。

3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八个典型的项目对应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开学教学,每个任务都涉及不同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完成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在落实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有独自自主思维的个体,对任务的实施效果直接负责,教师负责从旁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过于主观地控制任务实施过程。要彻底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以及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承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通过现场教学、分组、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用案例引入项目的内容并将项目合理地分成若干教学模块(子项目、任务),激励学生自选任务、以“项目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任务情境,为学生提出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学习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最新的、实用的专业知识并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连贯起来获得实际工程项目的从分析、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过程的训练,并通过任务的协作完成打造团队协作精神。以下以“‘汽车外装饰’项目引领,以‘汽车玻璃贴膜’为子任务”为例进行教学环节设计。

3.1课前准备

①针对项目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技能、智能、学习风格的差异,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明确各人责任,充分体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人人自主。②学生根据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交流汽车玻璃贴膜相关信息,提升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培养信息的搜集、取舍和处理能力。③教师准备好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同时更重要的是提供实训所需要的合适的环境、干净的车辆、喷壶、烤枪、钢卷尺等教学资源。

3.2项目导入

大屏幕可以给出汽车玻璃膜优劣的判断选择以及汽车贴膜工艺流程图,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优劣车膜,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玻璃贴膜的步骤,明确怎样选择质量的好膜,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最好心理准备。

3.3任务驱动

“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应确定算法思路,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点评,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通过分组协作形式,学生可以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单。接到任务后,学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以组为单位,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收集相关知识。子任务一:完成学生工作页部分内容。分组之后,组间成员查找资料了解玻璃车膜相关知识。子任务二:叙述出车膜的结构。组员之间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车膜结构。子任务三:车膜优劣判断。组员之间通过不同档次车膜的感知,判断车膜优劣。子任务四:车玻璃尺寸测量能用钢卷尺测量车玻璃尺寸。子任务五:完成车玻璃贴膜,交流完成任务心得。

3.4任务拓展

指导学生分析曲面弧度大玻璃贴膜的工艺流程情况并制定贴膜方案。

4考核方式设计

在评价过程中,要彻底转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做法。在评价时,不仅看结果,还看过程。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每个参与者也是评价者,教师进行点评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沟通交流,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一起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评分标准,使评分更加公平、公正,具体评价标准参考表2。

5总结

汽车美容课程设计采用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特别适合高职学生实践强、理论弱的特点,保证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实践双线并行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学习任务的转化和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所有项目都是任务可操作,结果可评价。采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训练其今后就业岗位———汽车美容工所需的各项技能,毕业后初次就业可“零距离”上岗,和汽车美容行业可以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刘邦祥.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一体化地推进职业学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2007.

[4]徐秀华.谈“大专业、小方向”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5]杨长虎.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教通讯,2003.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3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二、开设花田运动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运动、娱乐”为主题,开展“趣味花卉装扮、花田音乐会”等项目。通过不同种类的花卉搭配种植,形成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彩色花田景观植,并在适宜的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开卡丁车游览、步行、驾马车、骑自行车),结合地形特点,设计卡丁车竞赛场、步行道、马车道、自行车道等不同的景观道路。还可以结合地形,引入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比如花海高尔夫、花海自行车、花田漫步。

三、开设婚纱外景摄影基地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婚庆”为主题,利用花田的景观,打造成“专业的婚庆外景摄影基地”,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划分为“休闲体验区”、“婚俗文化区”、“东方婚俗体验基地”、“西方婚俗体验基地”、“花之爱”。

四、开设插花、香薰工坊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DIY”为主题,开展“盆景设计、DIY香包等香草工艺品制作”等项目。结合不同花卉品种和学习者特征,开设插花培训项目,包括:“微景观花艺”、“日韩花束课程”、“欧美花束课程”、“婚礼花艺课程”、“艺术插花课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花卉制作各类喜爱的生活小物件,譬如鲜花书签、鲜花壁挂、并通过学习花语,制作不同含义的花束、花篮等,还可在普及花卉知识的过程中,使用香料花卉制作成小香囊、花茶、花浴香料等旅游纪念品,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会另旅游者对这种类型的旅游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考虑到成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不同,还可规划出专供小朋友参与的儿童手工艺制作区,通过教授简单花卉工艺品的制作,如:DIY香包、DIY鲜花发卡、DIY鲜花手链、DIY鲜花名字,提高各种类型游客的参与度。

五、开设美容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容”为主题。开展“芳香疗养、花泥美容、花茶养颜”等项目。对于一些女性旅游者游客来说,花卉的美容保健功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开展这类美容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进行花田园区游览这种相对费体力的游览之后,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并且加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通常来说,可以针对女性旅游者开发花卉美容养颜项目,比如在花田最中心设计一座用鲜花覆盖的“变美城堡”,让进入的女性旅游者通过付费体验一次由内到外的花卉美容全过程包括:泡花瓣温泉、香薰沐浴、沐浴完成后采用花泥进行面部或者全身的护肤、在护肤的过程中饮用花茶进行养颜、最后食用花卉食品进行调理。最终达到变得更美的目的。

六、开设花卉养生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养生”为主题。健康是所有旅游者的希望,而养生则是老年旅游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所以银发市场也是花卉旅游不可小觑的一个细分市场。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大多出现了各种亚健康问题。他们到处寻医找药、体验各类养生保健技术,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可以根据中医养生学上推荐的鲜花养生法,开设“鲜花养生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及其天然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利用鲜花的药用功能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花卉营养品,促进病人康复[3]。

七、开设花卉知识科普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学习”为主题。在科普区,主要注重科技导入带来的展示上的变化,比如,从花卉苗圃的培育过程和花卉种类的图片展示到3D立体化展示;在专区内还将规划科普体验中心,设置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活动,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还可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八、开设诗词艺术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鉴赏”为主题。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从古到今,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层出不穷。所以,针对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利用花卉文学艺术、花卉传说故事开展“以花会友,用花传情”等主题的“花卉诗词”鉴赏大会。

九、开设饮食文化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食”为主题。当今旅游者追求自然、苗条、年轻、漂亮,崇尚饮用天然健康食品。所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各类花卉制作成花卉粥、花卉糖果、花卉糕点还可以利用各类花卉的药用价值制作成各类花茶作为减肥塑身饮品。

作者:刘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碳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1,18(1):43.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4

改革措施

1改革考试内容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考试内容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范围,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势在必行,考试内容应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体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如在2010级护理专业考试中一道讨论题:炎性渗出液对机体的意义?通过这道题的考试,学生不仅要掌握炎症时机体为何会有渗出?渗出液的作用?还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机体发生炎性渗出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有效处理?

2改革考核模式现行高职教育考试模式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的80%以上。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考试模式改革应变单一的笔试为多样化考试。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特点,采用各种考试方法,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强调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2]。护理专业考试模式: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笔者采用多种考试模式综合法。①随堂测试在病理学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提问,形式有判断题、选择题等。在某些实验班级尝试采用PBL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测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初步建立疾病与护理治疗的理念和思维构架,为其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随堂测试分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分。②课后测试在病理学总论以及个论内容讲授完毕后,针对总论内容及各系统疾病,教师采集临床资料,精心编写病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写出病理诊断及依据,分析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基础等。撰写论文方面可由教师拟题,学生选题后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文献或小组讨论完成。测试结果由教师存档,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③闭卷考试建立相应的病理学试题库,试题随机抽取,分A、B两套试题,其中一套备用。考试时间60min,考核中适当减少名词解释、问答等主观题型的数量及分值,增加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比重,要求考生掌握病理学的重点概念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考生的综合性和分析性测试。④加强实践课考核以往病理学考试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此,笔者适当加强了实践课的考核力度,课堂出勤总分为五分,实践课教师实行课堂点名制,迟到、旷课的学生要扣分,无故旷课3次及3次以上的学生实践课成绩为零分。实践课程中,根据学生观察标本、课堂提问、实践课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给分。影像、眼视光、营养、美容等专业的考核方式因各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病理学总课时比例较低,无实践课,因此其考核模式为完全开卷考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撰写论文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以正确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①成绩结构多元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结构多样化。抓住考试对学生和教师教学的反馈和督促作用,充分利用平时考核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平时就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体实施方案:总分百分制,随堂测试2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测试10%;实践考核30%;笔试考核40%。②评分标准灵活化有些题目的考试评分标准只具有参考性,如果学生答题与评分标准不一致,但其中蕴含了一种新观点、新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对答题有创见、有新意、言之有理者应适当加分,以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③评分制度科学化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笔者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性试题(综合分析题、病例讨论题、论文题)采用等级评分法;对客观试题(选择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

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和控制的过程,完善的考试制度应该包括信息反馈系统[3]。首先,教师在考试后对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利用青果教学软件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反馈调控功能;教学管理部门随后应当组织试卷评估工作,以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把评估意见反馈到教学单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教师安排时间评卷,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真正做到“考试不是目的,而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

改革的效果和体会

1改革的效果实施考试模式改革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对2010级100名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和50名影像、眼视光、美容、营养等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测试、课后测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感兴趣。其中51.2%的学生很感兴趣,39.8%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只有9.0%的学生感到困难。②62%的学生认为病例讨论增强了她们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6.2%的学生对撰写论文感兴趣,72.3%的学生认为困难。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5

 

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体育界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体”这一符合历史潮流和体育实践发展需要的工作方针。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体育无形资产评估的进一步合理化等无不体现了科学研究工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但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存在着某些现象,令人深思,令人忧虑。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质量上就一定优于非核心期刊所刊出的论文呢?   现象一:多数科研成果在低水平徘徊   由于受着现实职称评审制度和评审方法的影响,致使体育界的部分科研人员和教师,只重视论文的发表,不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个别人靠着剪刀和浆糊,东拉西套去拼凑文章。更有甚者对自己发表过的文章稍加“美容”或者大篇幅的抄袭就投到其它刊物之中,以备在职称评定之时去凑数量,蒙混过关。另外,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评委有时对作者所属刊物过于注重,却没能认真去研究其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事实上,谁又能充分地肯定   现象二:仕而优则学   以常人看来,学术界本应该是一片净土,学者们是值得人尊敬的正人君子。孰不知,近年来学术界也被“污染”了。硕士、博士点的建点、重点学科的评估、成果评奖、课题的获取、导师遴选、职称评定、“千百十工程”重点人员的选拔等尚未开始,背后的非学术活动便悄然而动,有权有势,什么都可以搞掂,导致一些学者往官场挤。个别人为了申报课题及课题评奖找门路、送礼品,这样的课题有多少学术价值。长此以往,学术水平不滑坡才怪!一些在潜心研究的学者的积极性何以存在。   现象三:“传、帮、带”尉然成风   传、帮、带本来是体育科学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一种正常的行为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然而,这行为一旦被扭曲,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含义。出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父传子、下属带上司的现象。若非亲非故,作品就不会那么容易出手了,若有需要,得出钱去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互受利。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还形成一个隐形市场,和包发表所体现的价格是不同的,且包发表的论文也可根据发表刊物的不同等级去体现不同的法码。   现象四:“八股风”卷土重来   同志曾批评过的“八股风”这种不良的文风,今天又降到了体育科研领域,且洋八股、土八股双管齐下。有作者对于外来的词语、统计数字等在没有理会其精神实质的时候,生拉硬套在文章之中,用来点缀文中的“色彩”。“八股风”再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为了方法而方法,故弄玄虚,研究方法本来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而现今的一些论文作者总喜欢搞点花样,本来常规统计分析可以说明问题,却一定要复杂化,如果数据不理想还可以动一动,更有甚者干脆编数据,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出来的结果可靠吗?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上所例举的并非体育研究领域的主流,但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窥视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社会学也正是把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够在促进社会良性运作协调发展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不但善于发现问题,更应善于解决问题,以便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因此,职称评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严把职称评定关。近年来,一些体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增大了职称评定工作的透明度,如有的单位要求申报者张贴自己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但此种方法容易流于形式。若要真正体现职称评定工作真实性、可靠性,还需要评委端正态度,了解实际,有效的行使人民赋予的使命。在方法上可采取让职称申报者,尤其是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就评委会所抽取其所撰写的任意一篇论文进行答辩,并把答辩结果记录在案。另外,对代表作的送审过程要严格保密、认真负责。   引进竞争机制,取消职称终身制自从恢复职称评定制度以来,造就了许多专家学者,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但现阶段的确存在着职称和业务水平不相称的现象,有些人评(聘)上教授以后,学术水平也就停止不前了。由于各单位的高级职称受着比例的限制,导致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难以走上相应的岗位,挫伤了他们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因此,采取有效的评价尺度,打破职称终身制,实行研究生导师和教授遴选制度已势在必行。在学术成果评价上,多注重其理论性与应用性,加大能够在体育时间中发挥作用和理论上有所突破的研究成果的比重。少注重刊物的类别属性。   完善考核制度考核是劣汰的一种手段,也是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在一些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业务人员的考核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政治思想表现、教学或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及其它因素。就科研成果一项而言,有些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只要求正式发表的论文,却只需年发表一篇就达到满分了,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建议此项应把承担的课题、所获的专利等因素综合地考虑进去,且分数不要封顶,按高低顺序排列。在分数计算时,根据成果的不同特点,应考虑到第二、第三作者等的作用。现代的科研攻关项目,需要众多学科的参与,不是一两个人或学科所能解决的。   加强舆论监督,使学术腐败无处遁形各体育院、校及科研机构应把学术道德纳人到政治思想建设之中,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逐步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对学术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以提高体育科学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p#分页标题#e# 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体育,而发展着的体育所存在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去研究。随着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体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实训;网红

受自媒体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时尚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近三年就业中,涌现出多名美容、化妆、美发、服装“网红”博主,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将专业知识与产品营销紧密结合,助推互联网经济发展。信息化手段在实训教学方面也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因此,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应把握时代契机,以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信息化思维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形成一种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应用性的新型育人模式[1],培养出懂网络、精专业、会营销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国内人物形象设计学科教育现状、教学模式传统陈旧,主要教授美妆、服装、发型、营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传统而机械,信息化教学程度也不高,开设电子商务或主持专业的院校又不能与美业技能结合。能够综合性地运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知识与互联网思维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尚属国内空白[2]。这种单一教育理念已经不能迎合新时代人才市场需求。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意识、实训内容、教务管理体系都应该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思维模式创新

1.人物形象设计为互联网经济提供服务技能互联网经济,需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其提供服务技能,培养与时俱进“网红”思维习惯。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网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成为被千人追随的人。学生存在就业疑惑时,老师在教学中给予“网红”思维引导,增强学生就业信心[3]。因为美妆、服装等领域是此次经济模式转变的中坚力量,并伴随着大量的机遇。信息化教学思维能力也是今后教师必备的技能。2.课程改革创新使技能转化为实际价值鼓励教师对课程创新改革,教会学生互联网“网红”思维,使技能转化为实际价值。规划教学,如:美术类课程成果化为T恤图案设计,利用直播间进行文创产品销售;服装类课程将手工旗袍加工过程进行直播或录制视频教程;化妆、美容等课程对化妆品选购以及成分分析变为网上公益讲座,吸引大批量粉丝关注,从而打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色,使课程更加具有实效性功用[4]。同时也锻炼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让学生体验了“网红”模式诞生流程[5]。3.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网红”创业、就业知识创造经济收入。对于互联网敏感度高的同学,可组建团队,进行模拟创业就业。校企共同开发项目,使学生了解自媒体运营流程[6]。表现好的同学,有工资收入,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课程创新

1.实训目标、课程结构方面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实训课程结构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标准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如传统教学中,实训课程为简单的实操技能演练,改革后,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进行“互联网+”思维创新[7],每门课程都有信息化精品课程与移动自媒体成果展示。2.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方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我们对美妆实训室、服装实训室、美容实训室等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三脚架、直播灯等设备。例如美妆实训让学生化妆造型后体验全真直播网络环境;在美容实训教室中利用皮肤测试仪、化妆品成分检测仪与网络直播产品介绍,练习实战结合,让学生在网络公共环境中检验学习效果,与未来工作岗位中的技能无缝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8]。3.作业辅导、校外实训方面通过学生作业数据库、作品展示于抖音及快手短视频平台。企业应了解每位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情况,以便直接选取合适人才。教师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数据库的掌握,为调整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提供有利依据。通过“网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示回顾,能激励更多的学生熟悉与了解“网红”就业历程,使学生在就业道路中少走弯路。通过与多家媒体文化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签订协议定向培养“网红”人才[9],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演练,实习阶段就可以完成“网红”形象造型设计、直播销售、策划管理等任务。

(三)教务管理创新

1.建设信息化课程网站资源,建立教师培训和教研服务平台举办微课培训以及微课竞赛,虽然这些教学任务量是专业教师工作时间之外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以及活动,能增强教师之间教研的能力与竞争意识,能够促进专业教学[10]。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经过比赛作品的展示与评比,能够学习到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微课制作方法,是良好的教研学习平台。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式培训课程体系,已经组建微课培训群,有专业的微课课程教程和软件教学,如果老师有疑问,随时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请教与咨询。2.量化信息化教学工作量以及新媒体教学效果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的信息化课件、新媒体成果进行测评和量化评分。每月组织教师互评,教师间通过互相听课和平时了解的情况,量化评分。每月领导评价,通过听课、座谈、巡查、参加教研活动等途径,了解教师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教学情况,量化评分。对于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改革工作,并形成论文、报告或是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于在信息化教学中,有参加各级别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一)深受学生欢迎,学习兴趣提高

课程改革中,教师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步成为了课程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多地成为引导者、观察者、评价者角色。对于信息化教学与实训技能结合的领域,学生与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操作技巧,可以说是教学相长,互为促进。师生站在同一高度交流与探讨,更利于提升学生们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团队协调能力增强

课程改革前,实训课程教学中普遍是学生个体被动接受实训任务,学生的专项能力培养是单一方向的,也缺乏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机会。改革后,学生们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项目目标。学生自主、自助地在教学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完成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内容;最后,学生们通过小组团队成果展示进行经验分享,教师通过点评方式,剖析与阐述缺点,完善不足。培养模式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潜质都得以发现,并且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也是多方向的,综合素养与团队协调能力大大增强。

(三)教师教学成果提质培优,促进专业发展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7

(1)从2010年至今,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先后与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北京德青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北万雉园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畜牧生产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培养班”,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后,即将“教室”搬到畜牧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开创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厂中校”。

(2)非订单培养班实行2.5+0.5的学年分配

即在校内学习2.5年,剩下0.5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自己将来毕业后要去的企业“顶岗实习”。全系学生都要有至少一次暑期“顶岗实习”经历,即利用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暑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以是系部推荐的,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

(3)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2请进来、把工厂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

在“厂中校”基础上,畜牧兽医系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个体经营场所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采用“四路并进”的方式,探索建设“校中厂”式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1)自建的校内经营性教学实体—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宠物服务中心。

通过完成真实的宠物诊疗和美容任务,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接纳学生进行实训。

(2)“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经营性教学实体。

例如,沧州职院牧医系与学院周边的一些动物诊疗、生活场所—黑大夫动物医院、宠爱有家宠物医院、派多格宠物医院、同仁动物医院、沧县畜牧局动物医院等通过协商,约定学生课下时间可以随时去各大动物医院、门诊、美容院、生活馆等参观学习。这种形式已经成为畜牧兽医系建立实训基地最广泛的形式。

(3)畜牧兽医系专业教师个人对外承租的生产性教学实体—养鸡场。

沧州职院畜牧兽医系鼓励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一线的生产实践,积累专业经验。为此,部分年轻教师对外承租起了养鸡场,亲自参与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实习实训基地。

(4)远程同步传输实训室的建立。

2012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耗资40多万元分别对河北民乐牧业有限公司下设的猪场、衡水赛科星澳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牛场、河北泊头五谷蛋鸡优养基地的鸡场实施了远程同步传输。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亲临一线”,能够随时看到这三家养殖厂的真实养殖场景。创造了新概念“校中厂”。

3创新具有畜牧兽医系特色的“做中学、学中做”人才培养模式

(1)畜牧兽医系依托“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实训教学的“五合一”。

即“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教室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

(2)根据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紧扣“做中学、学中做”内涵,创新出了具体运行模式,形成了畜牧兽医的专业特色。

例如与中粮集团下设的养猪场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运行模式。并且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施顶岗实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制”。要求学生写出顶岗实习过程总结外,还要求开展生产技术革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环境条件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管理者导师指导下写出创新论文。

4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畜牧兽医系坚持把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作为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强调研,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强调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紧扣就业需求;例如,针对近年来的宠物热,2014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组建了“宠物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就业、择业观念;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扩大学生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的有机结合面。

(2)畜牧兽医系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美容技术论文范文8

(一)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内涵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以完整的、系统的体系作为保障以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它包括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在此我们先明确各个机制的内涵,其中管理机制是指组织框架、规章制度、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以及设立相关部门,安排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相关的议事和行为规则。评价机制是指从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设立一套明确的标准,对校企合作进行一系列的评价。自我发展机制是指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表现在资金保障、战略规划、开放合作等方面。

(二)二者的内在联系

现在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的效率的探索途径,其保障机制的研究对于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正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题中之义。现在我们将运用一个模型来说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与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制度”的概念、引入“交易费用”、产权界定问题。“制度”概念指导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立,其中刺激个人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指导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建立,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指导自我发展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来完成;交易费用是评价产权制度优劣的依据,指导管理机制中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校方来完成;产权界定问题指导管理机制中法律制度的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我们国家的相关权力机构来完成。

二、案例研究

(一)华好学院的成立2011年1月11日下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在合作协议上郑重签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好集团的合作正式开始。至此,华好学院正式成立。

(二)华好学院的现状

1.组织框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配备、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建设,以及实训室场地的提供。华好集团负责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的配备、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并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录用或推荐毕业生就业。

2.规章制度。我校校企合作实行契约制,按照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成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华好学院定位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并初步明确了运行机制、双方责任、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内容。

3.经费来源与使用。华好学院经费在学校独立列帐,由执行院长审批。学院经费主要包括:学校划拨学院全日制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及其行业企业捐赠、成人教育及其短期培训收入等。

4.评价机制。基于我们校企合作三方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深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衡量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学校在第一届毕业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后,由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收集了来自学生的综合岗前培训表现、大区评价、省级经理评价、商评价和学生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成为了我校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培养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提供了一手资料。

5.自我发展机制。我校在校企合作期间,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企业捐赠和培训收入。战略规划方面:校企合作的成果华好学院定位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前期依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筹建及管理,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开发合作方面:双方约定,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可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

三、案例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如何建设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一)产权界定———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受初始产权界定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国家制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从国家职能的角度上对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初始界定。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并且产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校企合作而言,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从宏观上规范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其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少相应的交易成本。2013年1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从广州市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酝酿到出台,充分显示了我校校企合作受到了当地政府从法律上给与的保障。

(二)“制度”概念———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真正促进经济增长的,是一种能够提供适当刺激个人的有效制度。目前我们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的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正在建立阶段,基于实习单位中各经销商和指导老师对我校校企合作的毕业生给与的书面评价,收集来自学生自身、家长、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的评价来形成第一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该报告正在收集、整理形成中,待完成后将向行业与教育专家、学生与家长、媒体与公众。

(三)“交易费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交易费用的多寡,是分析和评判产权制度优劣以及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学中的成本一般用机会成本进行衡量,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以投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各自的行为活动,使得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处于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重复单一技能训练、轻视基础理论学习”等现象,校企合作形式松散、水平较低。表现在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上,目前我校校企合作关于双方如何更好地使用各自的资源来建设校企合作学院进行了初步规定,校企合作的经费来源涉及到校企双方,其中企方以一个捐赠者的方式来支持华好学院的发展。

(四)“制度”概念———自我发展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自我发展机制就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校企双方的资源从而达成深入的合作。自我发展机制中开发合作方面,校企合作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方派驻相关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华好学院任教,校方也招聘了一批具有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师去华好学院任教,双方初步实现了自我发展机制的一部分。

四、完善我校校企合作有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校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建设初具模型,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面将从保障机制的三个方面分别给出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我校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表现在规章制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方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我校的企业派驻进入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上,企业教师的参与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学生的论文产生空洞性;另外学院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基础上,定向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完成企业应急任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后盾。这两项的进行可以帮助校企合作朝深入、稳健的方向进行。管理机制表现在经费来源和使用上,我校校企合作应该积极寻求资金投入保障,包括校方的投入、企业方的捐赠,不利于华好学院的深入、持续发展。基于机会成本的分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经费没有得到预期成果,如收获合格的人才,很可能不继续这样的投资和捐赠,校企合作就难以维系,相关制度不健全也使得毁约的成本过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我校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入双方的合作,由契约制向股份制的合作方式迈进,加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来自学校的督导组和学生的教评两个方面,自然华好学院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针对校企合作的合作基础、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效果等的评价标准还未正式出台。合作效果主要从毕业生体现出来,由于校企合作成果———华好学院的办学时间较短,合作效果还没显现,关于第一届的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也在制定中,需要后期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方式主要停留在以下三种:校办产业(企业)模式、行业(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协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后是否能够采用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进一步促进双方进行校企合作,所以说合作的方式有待给出一个评价标准。合作的内容基于合作的基础,如果双方能够深入合作,除了校企联合办学开发相关理论和实训课程,共同培养人才外,还可以在科研服务和技术开发上进行深度的合作。

(三)深入开发自我发展机制